APP下载

框架式写作结构对儿童阅读认知能力的影响

2024-10-31周琦周徐枫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20期

导读:在我国,《一千零一夜》的研究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本研究从绘本《一千零一夜》框架式写作结构入手,探究其对儿童阅读认知能力的影响,在培养跨文化研究能力的同时,为儿童阅读教学提供新思路。

20世纪,《一千零一夜》经“一带一路”传入中国,其研究大致限于对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文化批评等方面进行的文本研究,却鲜有学者对其独特的框架式结构进行深挖与引申。

一、框架式结构的定义

写作框架是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在写文章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常见的结构式写作框架有3种:并列式结构、金字塔结构和剥洋葱式结构。

“框架”的含义与布鲁纳提出的“结构”的含义很相似。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就是理解学科中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将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看作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他认为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结构,促进学科内部知识相互迁移的情况下,更容易理解学科的相关知识。布鲁纳所说的“结构”,是把学科知识逻辑作为主要组织原则的学科基本结构。框架式写作教学中的“框架”不仅是指知识结构,还把心理逻辑作为主要组织原则〔框架本身经历了教师非常用心的设计)。因此,框架试图实现心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

二、框架式结构对儿童阅读认知能力的影响

(一)框架式结构能够提高儿童阅读积极性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认知能力包括五个核心部分: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而这些基础的认知能力,可以在阅读中习得与加强。儿童阅读含有框架式写作结构的书籍,例如绘本《一千零一夜》等,有利于促使儿童保持阅读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认知能力。

为了深入分析儿童阅读态度这一背景因素中的细分指标对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影响情况,对该维度的五个指标与儿童自主阅读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

从表格中看出,除了“独立阅读意愿”这一项外,其他四个指标和儿童阅读能力之间都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阅读积极性”这一指标呈现的相关系数最大,阅读信心和对课外书喜好程度在其之下,阅读动机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儿童越是保持高度的阅读积极性、较为积极的阅读动机、较高的阅读信心和对课外书的喜爱度,他的自主阅读能力就会越高。对阅读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这一项最有助于其阅读认知能力的提升。

不难发现,坚持阅读能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吸收知识,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等。他们会对书中的结构情节发出愉悦的赞叹,有兴趣与他人交流讨论,其表现出来的兴奋与投入反映着精神上的丰富和发展。同时,积极性的培养使得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较强,丰富的语言能力会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与钻研,对思维能力和智力开发带来更多益处。此外,积极性的提高给了儿童一种独特的拓展平台,更多的框架式结构阅读有助于其开阔视野与增长见识。

(二)框架式写作结构能够培养儿童感知力

框架式结构影响儿童感知能力。根据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框架式结构对儿童感知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儿童的大脑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具象的事物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根据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中的学习能力可见,儿童文字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较差,文字能力较好,却不知道其意义。总体上,阅读理解能力较差,这可能与碎片化信息时代有关。零零散散的信息对儿童对知识整体框架的形成影响很大。因此,框架式结构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童的思维建立在感觉和知觉经验上,儿童读物是童年时期的启蒙工具。感觉是通过感官获得热、痛等的体验,知觉是大脑进行组织和阐释的心理过程。由于编撰者严谨的框架结构意识,绘本《一千零一夜》在讲述丰富故事的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结构意识和感知能力。高质量的阅读书目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儿童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能促进其更好地体验和感知情感。皮亚杰基于认知结构的不同,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对应0—2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特征有两个。第一是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第二是获得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绘本《一千零一夜》这样结构清晰、框架明晰的儿童读物可以有效培养其感知能力。

(三)框架式写作结构能够提升儿童分析力

黄金圈法则把思考和认识问题画成三个圈:最外面的圈层是What层,涉及“是什么和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中间的圈层是How层面,也就是“怎么做”,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论;最里边的圈层是Why层面,即“为什么做一件事”,这是做事的初衷和核心理念。黄金圈法则的思考顺序是why、how、what,从内向外,从模糊到清晰。

分析能力包括:系统地组织问题;系统地比较事物的各个方面和不同特征;了解事物或问题在出现或发生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在面对多种不同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选择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决定取舍和执行的次序;对前因后果进行线性分析。在阅读中,分析能力的要求与阅读材料的组织原则及逻辑上的结构有关,它包括掌握阅读材料的表达顺序(如叙述、说明顺序)与论证的内在逻辑及了解阅读材料的结构、主线与思路等。

以绘本《一千零一夜》为例,这本书独有的框架式结使得故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向读者展现了无数个情境。根据黄金圈法则,在最内层why,每当一个故事结束,儿童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思考主人公为什么会这么做,进而转入中间的圈层how。在这个圈层,儿童会思考解决疑虑的方法,如回顾已读内容、深度剖析原文、从下文寻找答案。当儿童的想法转为行动时,便到达了最外层what。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对绘本的逻辑结构、表达顺序、主线与思路等的理解会加深。由此可知,在框架式写作结构中,儿童根据黄金圈法则阅读文本,分析能力便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框架式写作结构能够增强儿童想象力

想象力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和情感的灵活性,即一种依据情境条件,充分调动适当的感官、要素及智能要素,在多种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之间自由切换以便解决情境问题的综合性心理能力。通俗来讲,想象力就是个体通过想象而改造、重组表象,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儿童处于想象力最活跃的阶段和最重要的提升阶段,知识认知结构具有特殊性。

如何提升儿童想象力?SCAMER创新思维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想象力的提升过程与方式。

SCAMPER是一个由七个关键词组成的缩写,每个字母代表一种思考技巧和方法:S-Substitution(替代):替换掉现有的元素,找到新的替代方案;C-Combination(组合):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组合形式;A-Adaptation(改变):改变现有的元素,使其适应新的需求和环境;M-Modification(修改):对现有的元素进行改动和调整,使其更好地满足需求;P-Put to other uses(其他用途):将元素运用到不同的领域和用途中;E-Elimination(消除):去除不必要的元素,简化问题,提高效率;R-Rearrange(重新排列):重新组织和排列元素,创造新的结构和形式。

儿童在想象过程中需要对已经熟悉的元素进行替代或组合。例如,把太阳用西红柿或发光的灯泡替代,因为它们具有相似性;将人脸与太阳相结合,创造出太阳公公的形象,将太阳拟人化。通过充分调动感官、情绪、智能等要素改变、模糊、消除、重新排列脑海中已有的事物概念或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思想。通过不断联想、重组,儿童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在绘本《一千零一夜》的阅读过程中,剥洋葱式的故事呈现方式是儿童想象力提升的关键。以《商人和魔鬼》的故事为例。魔鬼想吃商人,商人为自保失手杀了其儿子,自知难逃,便向魔鬼请求了一年后再受死。一年后商人赴约时想到其遭遇不禁大哭,引来了三个牵着不同动物的老人。三个老人分别向魔鬼讲述自己与牵着的动物的离奇故事,魔鬼听后大笑起来,并受到了感动,宽恕了魔鬼。这个故事中有三层叙述层:商人失手打死魔鬼的儿子、三个老人叙述故事的缘起以及三个老人分别讲的三个故事。故事中的叙述者和听众也分三层:叙述者分别是山鲁佐德、商人和三个老人,听众分别是魔鬼、国王山鲁亚尔以及故事外的读者。叙事方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很好地激起儿童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部分与整体的框架中来回跳跃,不断地打碎正在讲的故事结构,改变阅读视角,最后又将大大小小的故事重组,如同掘穴探窟一般,发挥对商人、魔鬼、老人乃至山羊等动物与其背后故事的想象,极大程度上增强想象力。

本次研究以绘本《一千零一夜》为例,先对框架式写作结构进行定义,再分析其对阅读积极性、感知力、分析力、想象力四种不同阅读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