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助力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2024-10-31韩月
导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宝藏,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传统文学教学在整体语文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值得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和探究。绘本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传递着一个又一个传统文化故事,如何用绘本助力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教学研究,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的重点关注方向。
一、传统文化教学探析
(一)传统文化定义
传统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多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因素。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并且具有极强的审美性、艺术性和内涵性。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多样性,包括民间游戏(绕口令、拼七巧板、荡秋千、跳百索、跳马、赛跑、骑竹马、拔河)、传统节日(元宵节、春节、乞巧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腊八节、上巳节、寒食节、除夕、小年、中元节)、节气(立春、惊蛰、春分、雨水、冬至)、神话典故(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服饰(汉服、唐装、旗袍、官服)、哲学和治世修身思想(庄子、孟子、孔子、老子)、文学(寓言、戏剧、小说、诗词、唐诗、宋词、元曲、话本、明清小说、清词、现代诗、现代散文)、历史(唐宋元明清)、艺术(舞蹈、音乐、手工艺、书法、绘画、建筑、影视)、经济(科学、学术、农业、茶文化)、饮食(粤菜、鲁菜、川菜、苏菜、酒文化、醋文化)、社会文化(工农商、田耕、民族风俗、礼仪)、地理(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陆文化、海洋文化)等。可以说,研究清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为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人文、品格、血脉、精神做好了充足准备。
(二)传统文化教学分析
传统文化教学,指的是以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灌输传统文化理念为目标的所有教学模式,除了智育层面的内涵,它更具备德育和美育内涵。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学生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更要滋养品德,获得审美能力、情感素养、民族自豪感、自我认同的跃升,成长为一个懂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的优秀青年。传统文化教学在小学阶段尤为突出和重要,因为这一阶段是夯实文化基础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黄金期和高峰期,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文化理念处于快速构建和形成阶段。通过优良、专业、多元的传统文化教学,学生将获得知识能力、基本品性、综合素养、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基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传统文化教学经常和诸多教育形式相融合,呈现显著的跨学科融合特征,包括语文教育(拼读识字、记忆背诵、阅读理解、交流探讨、语言运用、作文练习)、绘本教学、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等。此外,传统文化教学还能和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戏剧表演等多种新兴教育模式充分结合,呈现新旧融合的时代性、进步性、拓展性特征。
二、传统文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小学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阶段,基本的拼音、识字、阅读、理解、写作等语文核心素养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经过观察发现,语文是尤其强调形象性和生活性的学科,所有知识基本都是在某个充满形象(人物、情节、环境、知识)的特定生活语境中教授的,这种特点让语文远离了概念化和抽象化的弊端。基于此,传统文化教学因其具象化、趣味性、生活关联性的特点,和小学语文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高度匹配。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学生可以在和民族环境、赖以生存的生活情境充分融合的课堂中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理解语文知识(字、词、一词多义、思想情感、表达方式、语法)的使用逻辑和使用环境,同时提升民族认同、个人意志、道德素养、情感能力、生活常识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综合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对语文的深层次理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封面便呈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包含过年、交友、春节、探亲、踏青等各类文化元素,内页更是配有和文化生活情境高度匹配的精美插图,如亲子交流、家庭生活、师生探讨、文化活动等。课文的选取包含古诗词、散文、现代诗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节选、寓言故事、抒情小品、议论文、记叙文等多种元素,这些文学元素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语言基础和认知根基。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学和小学语文课程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呈现“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的双向关系。
三、绘本教学相关探析
(一)绘本的概念
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素材,从叙事学的角度(语文学科的眼光)来看,这一阅读体裁区别于其他体裁的根本属性是“图文共同叙事并占有同等层次的叙事地位”。一方面,完全依靠文字叙事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以及完全依靠图画叙事的油画、水彩画、素描等形式,当然不属于绘本的范畴。另一方面,不是有文有图的文学素材都能被称为绘本。例如,语文教学的大部分课文都配有和文字相对应的图片,但去掉这些图片,课文依然能成立。这就说明这些图片只是插图,起到点缀、补充说明、令文字更有画面感、让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更直观清晰的作用,图文在叙事层面上具有独立性,排除对方后依然可以成立为单独的作品,不影响作品核心质量,不能算作绘本。又如,一些诗歌配备的图片中,作者画了一幅山水画,然后再下方记录寥寥数笔,再盖上印章,这种形式属于用文字对图画稍加点缀,文字是图画的附庸关系,不具备独立性,自然也不属于绘本。再如,漫画这种艺术体裁中,文字多作为主人公的对话出现,辅以少量省略号、灯泡等介于文字和图画之间的语言符号表现主人公的心理。这种形式下虽然文字和图画构成了共同叙事的条件,但文字被限定在一个个对话框内,其表达范畴、表达形式、表达层次受到了极大约束,导致图文叙事地位不对等,所以漫画也不属于绘本的范畴。
相反,《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小猪、大灰狼的证词作为文字部分出现,它们各自证词准确或说谎的证据作为画面部分出现,两者结合下读者才能看出文图的不协调性,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情灰色地带、扑朔迷离的罗生门主题。这就非常典型地说明了绘本的叙事必须由文图共同完成,缺一不可。图画时而作为文字细节补充,时而作为叙事主体,时而和文字相互协调配合;文字时而写出画面没有发生的事情,时而描述画面,时而成为画面的点缀和附庸。在总体节奏上,两者虽然在叙事步调、主次上此起彼伏,却又是密不可分的。值得指出的是,无字绘本也属于绘本的范畴,区别于纯图画书,它有着极为强烈、不输给小说体裁的叙事性,仅靠画面就能讲好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类似于电影的叙事技巧,如《雪人》《疯狂星期二》等。
(二)绘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图片的作用不言而喻。小学生的抽象文字想象能力、语文知识储备、注意力集中能力等都呈现明显不足,教材为了适应这种基本学情,特意编排了诸多插图,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绘本教学的核心正是图片的额外引入,和小学教学思路一致,都是为了在专业层面上尽可能贴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风格,契合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与此同时,小学语文的核心要义是让学生掌握独立阅读文学作品、理解文义、形成共情、创意想象的能力。图文共同叙事的绘本将叙事技巧、阅读策略等进行了内化、延伸和升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而言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绘本阅读,学生还会掌握一些额外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这些技巧可能在平时的纯文字阅读中难以被精准发现和获取。此外,小学生精力旺盛但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心和丧失探究欲,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重大。绘本多由精通儿童心理的名家设计,无论色彩、线条、构图还是趣味性上都和小学生阅读需求、阅读规律高度契合,能最大限度延长其注意力集中时间,从而延长其学习时间,提升其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绘本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意义
在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需求的条件下,绘本教学尤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的生活情境基础、情感教育基础、德育和美育基础、知识载体,传统文化教育尤其需要形象生动、生活属性极强、文化特征鲜明、审美性和文学性极高的素材作为有力辅助。绘本教学弥补了这一空缺,包含诸多文化要素,如文化情感模型(《兔儿爷》的乡愁、《光》的自我认同、《团圆》的亲伦之乐和孝顺、《游侠小木客》的侠义柔肠)、文化知识体系(《小年兽》的春节知识、《西游记绘本》的经典名著再现、《十二生肖的故事》的生肖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中华道德品质传承)、文化品质素养(《绣花儿》的和平主义和大爱精神、《蓝花坊》的苗寨民族情怀和匠人精神、《放风筝》的运功精神和艺术劳动品质)等,辅以生动美观的画面、简洁明了的文字、图文共同叙事的充满魅力的文学技巧、藏匿在画面和文字背后的文学细节,能带给学生最大程度的文学震撼、知识延伸、情感熏陶、道德培养、人格塑造。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绘本教学无疑是适配性、趣味性、可行性、效率性极高的策略。
四、用绘本助力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在合适的课堂时段,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适配的绘本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引入相关绘本,达到提升传统文化教学魅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第一,在课程前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绘本作为预习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诗人袁枚《所见》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东方意蕴,鼓励学生搜集情境类似、具有东方禅意的绘本,如《春天在哪里》《夏天的天空》《小蝌蚪找妈妈》等。第二,在课程中途,当学生学习兴趣泛泛,教师可以花费5—10分钟进行绘本引入,瞬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探索欲和好奇心。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非常熟悉这个故事,感到兴趣泛泛,教师可以引入同名绘本,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唤醒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将其拉回具有生活情感的教学课堂中,并引入《团圆》等和亲情相关的东方绘本,以文化融合、比较文学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助力学生从西方文学范式中进行文化对比、反思和举一反三,得出中华传统文化中表现亲情的独立性、历史性、人文性和含蓄性特征。第三,在课堂结束后,当学生相关文化情感没有得到升华、文化记忆度较低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绘本进行教学延伸。例如,在学习中华美食相关课文后,鼓励学生浏览《中华美食绘本》《不可思议的外卖》《这就是中国味道!》等绘本,引导学生通过亲子阅读、资料搜寻、交流探讨深化对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二)开展专门的绘本文化主题课程,搭建语文和绘本的桥梁
教师可以专门针对传统文化开设相关绘本课程,给予学生更深的文化记忆和学习印象。例如,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改良”议题,以课文中具有思辨性、进步性的课文为引子,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搜寻与文化传承、文化改进有关的绘本,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中国的孝道虽然看上去偏隐忍含蓄,但内核情感深度、厚度不容忽视,情感强度反而很大。例如,《团圆》中小女孩用硬币的方式和父亲做出约定,情感上希望父亲多看望自己,理智上却非常懂事。这种行为具有典型的东方意蕴,体现了浓厚的亲子之情,所以我们不必厚此薄彼,要对我们的亲情文化有自信、有肯定、有认可,看到积极的一面。有的学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也需要和时代步调相一致,做出一些改良。例如,《九色鹿》中人们对九色鹿进行捕猎,遭到了反噬。在现在的时代,工业进步,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重要的不是一味遵从传统规则,而是思考怎样和环境实现良性互动,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某种工业技术和人类发展需要、基本情理之间的文化平衡。
(三)用绘本实现学生学习身份的转换,让传统文化学习迈向新台阶
教师可以通过绘本赋予学生不同的文化身份,让其转换学习视角和态度,实现不一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第一是创作者身份。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传统文化课文或绘本,进行参照、临摹、模仿、联想创作,设计出表现不同传统文化要素的绘本展现出对文化的独特理解。第二是教育者身份。教师可以不定期地鼓励学生做“文化使者”,讲述绘本文化故事,从教育者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化学习的要点,看到不一样的文化风景。第三是推广者身份。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传统文化产品的宣传者和营销者,包括自己喜欢的绘本、制作的绘本、同伴设计的绘本等,说明推荐理由,在班级之间形成阅读传统文化、独立评价和集体评价的优良风气,并将一些从网上下载的电子文化视频、传统文化绘本、文化活动入场券作为虚拟货币,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欲,以一种精神鼓舞和奖励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文化是一种隐性的精神财富,它是对人精神的滋养,有着物质替代不了的价值和属性。
五、结语
小学语文及传统文化教学中,绘本的助力不仅是相互匹配,更是锦上添花。在绘本视角下,相信小学语文知识、传统文化观念能够像一棵小草一样,在小学生心中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