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初中语文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应用

2024-10-31曹文慧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0期

[摘要] 评价量表的设计应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和学习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评价量表的设计耗时耗力,且存在评价内容泛化、主体单一、视野狭窄的问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开发评价量表,遵循内容高效度、主体多元化、视野开阔化原则,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从而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效果。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评价量表;设计与应用;初中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三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是回顾学习过程、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高效度的评价工具,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评价量表就是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评价工具之一。那么,什么样的评价量表才能明确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回答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评价量表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应用策略三个角度展开研究。

一、评价量表的设计理念及依据

新课标汲取了近年来评价与考试命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明确了“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理念、评价方式”。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评价应坚持的基本方向,也是设计评价量表应遵循的核心理念。与此同时,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组成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在设计评价量表时应关注两个问题。

一是明确评价量表的功能定位——促进教与学。适切的评价内容同时具有预测、检查、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预判学习成果,以评促学;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以评促教。

二是落实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综观新课标中六大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建议,不难发现,学习任务群的评价重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反映出的思维特征和情感态度倾向”。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为例,其评价建议指出:“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

因此,笔者在设计评价量表时,将评价内容设置为自主学习任务与合作学习任务,将评价标准细化为有层级特点的水平描述,并用星星、月亮、太阳符号对学生达到的层级水平加以区分。例如,在合作学习任务中设置“能认真听取其他小组汇报,适时掌声鼓励,及时记录,取长补短”的评价标准(见表1),重点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反映出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提示学生反思和改进学习行为,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二、评价量表的设计原则及样例

评价量表一般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三个主要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评价量表的设计最初由教师完成,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围绕核心素养和任务群要求制定评价标准。为了提高评价效率,增强评价的可靠性,任务群视域下评价量表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评价内容高效度。效度即有效性,评价内容的高效度取决于评价内容的真实、完整。要力求真实、完整地反映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切忌浮于表面的空泛之谈。

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例,新课标对该任务群的评价建议是,“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例如,在七年级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笔者组织了“穿越时空,对话经典”读书沙龙活动,并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具体如表2所示。

2.评价主体多元化。一般而言,能够参与学习评价的主体有三类:命题专家、教师和学生。具体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通常只剩下学生和教师。命题专家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外,而常见的纸笔测验,只能体现出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很难回顾学习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评价量表的优势在于,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通过反思每一个细微的学习环节改进学习方法。因此,在设计评价量表时,应该让更多学习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进来,如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同伴和学生自己。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评价主体所观察到的学习活动过程是有限的,因而必须加以选择和区分。

例如,笔者在设计“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评价量表时,选择家长、任课教师、同伴和学生自己作为评价主体,但这些评价主体并不能保证完整参与或观察到每位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因而在坚持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也要保证评价主体的精细化。阅读计划和阅读方法类可以交给学生自评,阅读习惯除了学生自己,还可以交由家长评价,而阅读经验的分享则是基于小组活动,适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每一项内容的评价主体都是根据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而具体设定的,由此得出的评价结果才更接近真实情况(见表2)。

此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关键,在于落实学生在学习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教学中,评价量表最初由教师设计并提供给学生使用,随着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逐渐放手,让学生成为评价工具的开发者或参与者。学生依据课堂目标制订评价标准,利用评价标准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促进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3.评价视野开阔化。学习任务群理念下评价量表的设计应遵循视野开阔化原则。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既要立足学习任务群总目标,也要重视学科融合、家校融合。要将学生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实践、跨学科主题活动等的表现纳入评价内容,着重关注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表现出的语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

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为例,笔者组织“AI与新兴职业”交流讨论会,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职业变迁,体会社会生活的变化。依据该任务群的目标要求,笔者初步制订评价标准,并在评价标准的引领下,设计学习活动(见表3)。

三、评价量表的应用策略及注意事项

新课标六大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明确建议教师使用评价量表的有“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不难发现,评价量表对于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甚至每一节课的回顾和反思都意义重大。教师应积极从任务群角度设计评价量表,同时还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应用场景。评价量表的应用不能仅局限于上课期间。根据调查,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将评价量表提供给学生,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用。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提前预设自己的学习行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gMls/mDGm0TgVLbkY9tsog==法。课后,教师及时整合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设计。只有合理地选择应用场景,才能充分地发挥评价量表的导学、促教功能。

2.评价语言。评价量表的语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管来源和目的,所有的评估都应该对学生有益,而不是‘伤害’学生。”要避免出现类似于“好、中、差”这样的笼统评价语言。学生是发展的个体,学习活动中出现的一切偏差都应该被科学分析、理性看待。教师在设计评价量表时可以采用星级评价、红心评价、笑脸评价等形式,以营造良好的评估氛围。

3.评价标准。评价量表中,对评价标准的描述应具体、明确,体现层级特点。实践表明,使用3—5个水平描述更能增加评价量表的信度,单一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不足以反映出多个学习主体的学习行为表现,很多学习活动也无法用简单的“能”或“不能”来评判。并且,评价标准的描述应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教师在开发评价量表时,要适当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重视同事之间的思想碰撞,不断修改、完善评价标准。

概言之,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评价量表的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以上评价量表的案例虽然都是基于某一课、某一学习主题开发而成的,但它们同时也都能应用到其他同一类文本、同一类主题的学习中去。由于评价标准的设置指向的是学习任务群目标,而不是某一节课的课堂目标,其观照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这正是开发评价量表的优势所在。

[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小微任务群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H14-22-L003)和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读名师’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2021/02/1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2]叶丽新.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29.

曹文慧 江苏省徐州市大黄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