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众筹:走向教育共富的城乡共建体帮扶行动研究
2024-10-30侯军波葛林高
[摘 要]创新城乡教育共建体办学模式,对促进教育共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现实中难免出现主体失语、项目窄化、程式固化等问题。在共建过程中,可将区域内不同发展层级的教师组合配对,众筹若干和谐的“1+X”跟岗团队及项目主题,以“四位一体”管理范式指向区域教师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共建体实现从“边缘参与”到“深度合作”的转变。
[关键词]教育共富;城乡共建体;帮扶行动;众筹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0-0093-03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共富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是,随着城乡共建体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如主体失语、项目窄化、程式固化等。如何破解?关键在于精准众筹,即由一个学校帮扶另一个学校,转变为一个或多个群体精准帮扶一个群体,从而匹配教师的发展需求,缩小资源分配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一、团队众筹:走向精准分层
要实现城乡学校共同体从松散走向聚合,最终达到共栖共存的转型,可通过团队众筹、成员招募等方式,实施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区间自由流动机制,从而实现研修主体的重组和再分配。
(一)众筹“1+X”跟岗团队
结合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性别搭配等因素,根据异质互补原则进行成员众筹,建立由帮扶学校成熟型教师挂帅、其他教师参与的“1+X”跟岗团队。
第一梯队——学科型跟岗团队。主持人基本为帮扶方的成熟型教师,研究某个学科或某项微型课题;参加者主要是受帮扶方同学科的适应型、新手型教师。第二梯队——跨科型跟岗团队。主持人是具有威望的帮扶方成熟型教师,主要解决不同学科遇到的共同问题;参加者由受帮扶方不同学科的适应型、新手型教师组成。第三梯队——结盟型跟岗团队。主持人为帮扶方的领军人物,主要解决受帮扶学校遇到的全局性问题,如顶层设计、课程开发等;参加者为受帮扶方的管理人员,下设若干第一或第二梯队进行子课题研究。
(二)迭代团队结构
研修不应止步于跟岗团队的成立,而应着眼于培养少数骨干教师与提升团队整体素质相结合,鼓励个人冒尖,更注重队伍整体提升,以形成团队基本稳定、个人合理流动、组织可持续“造血”的迭代结构。
“明星策略”指向成熟型教师,重点借助能带动项目研究的帮扶方成熟型教师,依托他们作为首席导师的力量,支撑受帮扶方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保持团队的持续高水准。“合唱团策略”指向适应型、新手型教师。受帮扶方的适应型和新手型教师人数较多且水平相近,团队的研究成效取决于他们的合作与共同进取,所以应更加注重团队的整体提升,从而带动受帮扶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项目众筹:走向精准匹配
为了加速文化融合,必须提高项目的精准性。把握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尝试从“发现问题”走向“提取主题”“转化课题”,这是项目精准化运作的关键所在。
(一)团队层面:厘清分级指向
学校选取结对学校的教学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不同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表征(见表1),从而明确众筹项目的方向。
(二)教师层面:精炼研修主题
学校鼓励团队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主题,既可以是学校的共性问题,如教师问题、学生问题、管理问题等,也可以是教学实际问题,如感兴趣的问题、遇到的难题等。
1.个体观察:发现主题
成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并及时把它转化为主题,开展研修。根据调查统计,这些主题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通过回顾经历来反思教学;二是通过榜样教师来反思教学;三是通过回顾教学来反思教学;四是通过学生来反思教学;五是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摩自己的教学来反思教学;六是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教学;七是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来反思教学。
2.团队论证:筛选主题
发现和提取主题后,团队要围绕这些主题先寻找理论支撑,探讨实践经验,再根据不同主题的特质,由成熟型教师组织团队对提取的主题进行排序(见表2),并通过集体协商,筛选确定不同阶段推进的主题。
3.协同细化:分解主题
为了让成员把主题筛选当成一件平常的事,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1+X”跟岗团队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这些问题。
(1)剥笋式:深化同一主题
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主题分解,提炼出现阶段适合教师的研修主题;也可以围绕某一问题进行“麻雀解剖”,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过程,形成纵深式研修序列。如将“目标解构与设计的研究”分解为二级主题: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入门营,为新手型教师服务)、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分解(教学情境实验室,为适应型教师服务)、教学目标背后的理念支撑与达成分析(教学病例会诊室,为成熟型教师服务)。
(2)滚雪球式:拓展相关主题
由于团队成员在起始阶段缺乏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知识储备,研究成果大都是浅层次的经验型总结,尚未揭露表象下的实质。因此,可就近挖掘若干个与原主题相关或相近的新的研修点,鼓励衍生出一些新的主题,由此展开下一轮研究或提升研究级别,带动更多成员参与。
三、路径众筹:走向精准施策
实施路径是将共同愿景转化为行动的关键。为了避免“重开题,顾结题,轻中间”的研修方式,在具体实施中还应着眼于项目跟进管理的节点,众筹资源、精准施策,开发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推进策略。
(一)基本路径:扁担式众筹
以管理节点为抓手,进行“(实践)行动—(反思)改进—(展示)分享—(评价)提升”的质量监控,过程的重点是实践,关键是反思,这两个步骤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行:众筹研究主题,分步行动实践
由帮扶方的成熟型教师与受帮扶方的同学科教师一起诊断是否可行,开始对新手型教师与适应型教师进行“跟岗招标”,并随着行动计划的分步实施,在线上“信息公示墙”随时发布研究进展。受帮扶学校的主备人提前两天将自己选择的主备教案发到个人空间,并自动在电子集体备课室显示,让每位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都能在自己的“个人空间”看到这份教案。
2.思:检视研究方向,调整研究路径
一段时间后,由帮扶方的成熟型教师对受帮扶方的新手型教师、适应型教师进行实时在线指导,及时回答后者在项目推进中提出的各种教学问题,并比照调整原有的研究计划,规划部署新的实施计划。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发表对教案的修改意见,并发送到主备教案下面,同时提交集体备课中最想解决的两个问题。在网络平台上,所有教师的修改意见和提出的问题对备课组成员开放,教师可以据此整理思路,进行第一次思维碰撞。
3.展:众筹研究经验,优化研究行为
梳理现有的实践经验,并拍摄制作成视频课件,成为帮扶学校在线研修的核心课程。而受帮扶方独立完成“研究记录表”“研究诊断书”的研修作业填写,提交给工作室负责人批改、反馈,以此重新检视研究中收获的成果,并就发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圆桌对话,优化后续的研究行为。主备人将每位教师发表的意见加以整理、归纳,选出两个最想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把与主备教案修改意见相左的地方作为难点问题,在面对面集体备课前,发布重、难点问题让教师思考,这是教师进行的第二次思维碰撞。
4.评:评估研究成果,诊断专业发展
将优秀的研究项目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由跟岗工作室负责人进行点评,并借助“成果颁奖典礼”,邀请跟岗成员现场对话。这样不仅分享了项目研究中的成长历程,还就项目成果进行了现场答辩,从而增强了研究成果和文化的辐射带动效应。在网络研修的基础上,面对面集体备课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这是第三次思维碰撞。因为有前两次的思维碰撞作基础,教师的发言有的放矢,研讨过程更深入,成果更突出。面对面集体备课后,主备人整理教师意见并形成新的教案,之后发表出来作为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
(二)弹性路径:升格式众筹
跟岗团队有了首轮的项目实践,在后续的滚动研究中,要逐步健全“抱团帮扶”的管理形态,由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向自下而上的管理转化。
(1)适合受帮扶方的新手型教师——协同组团研究
继续参与跟岗团队,鼓励对原有项目的成果进一步细化,并在工作室首席的指导下尝试承担二级子项目,以尽快向适应型教师角色转换。
(2)适合受帮扶方的适应型教师——升格组团研究
原成熟型教师升格为跟岗团队中的首席,原来的团队首席则成为顾问。在原先研究项目的基础上,挖掘相关或相近的主题,开展滚雪球式拓展研究,着力于研究视野的转换。
总之,帮扶运行并不是教师集体听课的“报告厅”,而是人人学习、人人参与的“演练场”,专家的分析讲解在线上大规模同步进行,并实时在线交流,线下组织讨论、评价反思等,真正做到了资源众筹和精准发展的一体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