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阅读记叙文的四个策略

2024-10-30于桂芬

现代阅读 2024年22期

摘 要: 记叙文阅读是中学语文阅读研究的重要类型,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考试必考类型。如何强化学生记叙文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成为教师需要研究考虑的问题。经过长期记叙文阅读研究和方法总结现得出高效阅读记叙文的四大策略。

关键词: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六要素

记叙文一般以记人叙事为主,文中故事情节丰富,并且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读后有所感触。因此,记叙文的阅读不仅需要研究事件的发展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研究人物的思想情感,获得对文章的全面解读。因此,对记叙文的高效阅读除了要掌握“六要素”外,还要开展细节分析、人物解读、重点段落赏析,以时间或其他要素为线索探究故事发展过程,从而对记叙文叙述的事件、牵涉的人物、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有深度理解与研究。

把握“六要素”,获得文章大意

记叙文有“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阅读分析或者写作记叙文都要从这六个方面开展探求与分析,从而得出文章的大致情节内容和思想主旨,为后续的细节品读赏析或个人创作奠定基础。因此,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首先要懂得把握“六要素”,进而全面解读文章。

掌握“六要素”中的时间线索,需要通过阅读记叙文找到描写时间的语句,找到关于时间变化的语句,进而理解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很多记叙文的写作方式以时间为线索,因此把握时间元素对理解记叙文有重要帮助,能让读者以清晰的思路理解和推理故事发展过程[1]。

地点是记叙文中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或者场景,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体方位线索等。不同环境或地点形成的氛围与影响不同,这对梳理记叙文情节脉络、人物背景及叙事手法有帮助。通过对场景描写的分析,能理解情景交融、移情入景等写作手法的含义,进而借助对地点和场景的研究获得对人物情感的分析。

记叙文的人物指故事的主角、配角等。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人物性格特点、行为举止、思想活动、情感变化、外貌、语言、神态等能对人物形象获得细致理解。记叙文一般是记人叙事,这就牵扯到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展开。因此,从上述角度分析人物,就能清楚地把握记叙文的故事情节发展,从而体会、领悟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叙事会伴随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清楚明白事件的发生过程才能理清人物与事件的脉络、懂得人物间的联系,获得对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把握[2]。起因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人、物、事及环境变化组成。通过对起因的掌握能理解事件发生的动因,读懂人物思想变化的原因,进而获得清晰的解读思路。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深入体会能将阅读情感引向故事线的高潮,达成对重点段落的细致体会,因此把握发展过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重点段落的阅读与分析。明确事件结果能对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有完整了解,发掘事件的意义、影响,从而深化对文章主旨的感悟,获得阅读思考与情感收获。

通过把握记叙文“六要素”,能对事件、人物、影响及主旨有全面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3]。因此,阅读记叙文要懂得分析好“六要素”,这样才能取得高质量阅读效果。

关注细节,深度理解文章含义

关注细节是提高记叙文阅读效率的重要方法,提升细节描写水平也是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方式。做好记叙文细节阅读才能对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及场景描写有深入的理解,进而读懂文章内涵,把握主旨思想。

作者往往将笔墨及情感倾注于细节之中,相应的,在记叙文阅读中,读者应从抒情视角、动作描写、神情刻画、语言品位等层面开展细节研究,同时结合题目把握细节描写背后的用意,窥探作者在细节描写中流露的情感及价值。通过把握情感、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场景上的细节描写,深化记叙文阅读理解,全面解读和深层次探究作者的思想内涵。

例如,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以第三视角描写出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热情、豪爽的特点。在阅读本篇文章时要注意其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描写。通过细致阅读对鲁迅先生动作、语言的描绘感知鲁迅先生为人的亲和、幽默和对革命事业一往无前的追求,通过体会作者的心理描写侧面反映出的鲁迅先生的乐观人生态度,使一个鲜活、真实的鲁迅跃然纸上。通过对文章细节的关注与研究,读者能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同时感知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热爱,也使得文章饱含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情感变得更加深厚细腻,文章主旨顺随细节的解读得到充分把握。

解读人物形象,感知作者思想

记叙文是由人物、事件、场景等要素共同组成的文章类型,在记叙文阅读过程中还要对人物行为、语言、心理、思想等展开分析,获得对人物形象特点的全面把握,进而理解人物行为变化和情感波动的原因,体会作者的人物塑造手法,领会作者在写作中蕴含的哲理及思想态度。

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张中行回忆录《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对叶圣陶先生经历事件的描述,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作为作家、‌编辑家和教育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待人宽厚谦和、‌工作严谨自律的节操和风范。在阅读文章时,要通过作者叙述的情节分析叶圣陶先生的为人、性格特点和待人接物的态度;通过对叶圣陶先生的语言进行细致体会,感知其平易近人、认真严谨却又谦虚有礼的性格特点。关于叶圣陶先生与作者商讨文章修改润色的场景描写中,作者通过语言及感触描写,让读者感知到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抒发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后半篇文章介绍叶圣陶先生关于写作语言的观点,表明了他对写作谨慎严格的态度。通过对文章所述叶圣陶先生事迹的分析和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能够读懂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态度,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展示一个平易近人却又严格要求自己的作家形象。‌

研究重点段落,明确写作方式

记叙文阅读还要通过研究文章重点段落,理解文章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写作方式,解读人物描写中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内容,从而获得对重点情节的全面把控,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情感抒发方式。

作者在记叙文写作时会将重点事件、人物描写等放在重点段落中,突出故事高潮和发展过程,增加读者阅读兴趣[4]。因此,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研究,读者能准确洞悉作者的写作模式,加强阅读理解的深入性,从而做到对故事的发展、高潮及尾声作精准阅读和全面解读,对融入的人物开展形象特点分析,同时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感知故事情节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进而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记叙文阅读方法有很多,学生要通过把握“六要素”提高阅读效率,借助细节分析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要解读不同人物形象特点、重点剖析重点故事情节段落,感知作者的语言风格色彩所体现的思想与情感。如此,才能精准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把握记叙文的内容与主旨。

参考文献

[1]张磊.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J].语文世界,2024,(05):72-73.

[2]黄飞燕.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思考与探讨[J].考试周刊,2021,(51):32-33.

[3]崔诺.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J].中文自修,2021,(07):44-45.

[4]何安国.中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思考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85.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