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探索
2024-10-29马强陈绪峰
摘 要 生态文明教育肩负着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和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京市石景山区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秉承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积极开展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规划和特色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马强,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科研员,高级教师;陈绪峰,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副院长,高级教师
生态文明教育是面向生态文明未来发展的教育,它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导向,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素养,进而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进步。北京市石景山区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改革协作区,在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二十年的基础上,率先开启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规划和实践行动,构建了地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发展路线,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规划
石景山区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持续推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共同提升。2019年底,石景山区教委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联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合作协议vx9MRA9cXypi+d0EX2oM+p2UpcxQI7mTfxvhhP5mH6U=”,成为首批首都生态文明教育实验协作区,全力开启生态文明教育实验工作。多年来,全区秉承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立足教育质量提升,聚焦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出一条改革发展之路,成功构建并实施了区域生态文明教育路线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区域教育功能全新定位
石景山区在设计生态文明教育路线图的过程中,突出教育的基本功能,关注核心素养培养,以教育的结构化改革推动教育实践创新,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功能重塑。一是理念引领,推动区域教育思想更新。全区加大生态文明理论学习力度,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地区教育五年规划,确立生态文明教育校园建设的引领地位。二是学习创新,完善学习管理机制。全区建立了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学习机制,组建区校两级理论研究小组和实践小组,探索研究策略,巩固学习成果,引领教育发展。三是内涵发展,更新学校育人目标。全区健全学校办学理念,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创新自主学习方案和育xdnJezSOubRuXBqALLau23Aa8+7G8kmqdCQxTXd+Y4M=人目标,强化青少年核心素养和习惯养成,努力构建区域教育的开放型发展结构。
(二)规范生态文明教育质量标准
石景山区整体设定生态文明学校质量标准,推动教育内涵发展,以此快速提升学校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在教育质量评估过程中,全区主要从六个方面建立质量标准:一是确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在学校办学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建设以“学会可持续发展”与“走向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资源课程体系;三是常态化设计可持续学习课堂与生态文明研究性学习活动策略;四是建设“生态—智慧型”校园示范基地;五是加大师生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践行力度;六是提升青少年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良好风气的主动性。
(三)强化教育共同体协作机制
为了发挥教育共同体的协作功能,强化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间的教育联动,促进区域教育自主提升,石景山区制定了“四步走”战略:一是加大地区教育与科研院所、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公益机构的合作力度,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二是加强基层学校核心领导团队建设,通过导师指导、主题研修等方式,推进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力提升;三是落实《石景山区可持续发展教育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推进教师职业发展六层级课程培养,搭建优秀教师成长平台;四是深化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开展以学科教学为基础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创新学生素养培养方法。
二、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实践
石景山区依托生态文明教育路线图,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帮助中小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落实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确立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的核心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基础与实践模式,生态文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国语境和目标诠释,二者在内涵和行动层面具有内在一致性。石景山区在理论梳理过程中确立了地区教育生态化发展的核心原则,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转变当下区域教育中人文精神缺位的现象,在培养学生国家意志、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科学知识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实施变革;二是转变现行教育方式中的不可持续状态,强化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性参与,构建人才培育的完整路径。
(二)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落地的核心举措
为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扎实开展,石景山区围绕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在课程、课堂、低碳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内容拓展与实践创新,推动区域教育的持续提升。
1.构建生态文明主题资源课程体系
确立生态文明素养的课程开发核心地位、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大课程观是内涵式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石景山区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深度挖掘国家课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内涵,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关键内容纳入学校课程学习范畴,在价值观导向、行动力、合作力、自我意识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等关键要素上开展课程培养,进一步促进传统课程知识学习与素养培养的融合,提升课程发展活力。此外,石景山区将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绿色首钢、生态奥运、西山永定河文化、垃圾分类等主题列入地方与校本研发范畴,以此丰富课程资源,实现区域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突破。
2.设置生态文明课堂结构模型
在生态文明课堂实践过程中,区教研部门将生态文明理论与转化式学习的“头—心—手”策略相结合,搭建自主学习课堂结构模型,以此优化学习方案,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创新。区教委依托“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的十六字教学原则,实施学习策略的区域性变革,制定了以“学习探究作业本”为载体的可持续学习创新方案,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持续性学习推进,形成了中小学主题课堂学习的行动策略。
3.开发生态文明课堂学习模板
区教研部门带领学校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基于学习流程,开发出“生态文明课堂学习探究作业”和“生态文明课堂环节设计”模板,通过内部环节横联,实现教法与学法的贯通,确保教与学的有机融合,落实策略创新。
4.培养学生绿色生活习惯
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工作室带领学校制定了《中小学生可持续生活方式培养规范》,推进全区师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石景山区将每年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设定为区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宣传日,开展“保护母亲河”“垃圾分类我能行”等教育行动,深化学校的绿色生活实践。自2019年起,石景山区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运用小课题研究模式,引导学生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培养其环保意识与绿色生活习惯,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建立生态文明学校质量监测体系
全区持续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区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学校的科学评价机制建设,开发并完善生态文明学校的质量监测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走访调研等方式,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的效果监督,促进地区生态文明学校的实践创新。
三、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成功经验
石景山区始终突出人的社会价值、公民责任、绿色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强化核心素养对国家、社会和人的整体影响。其主要的经验和收获有以下四点:一是以理论探索推动项目研究,实现了生态文明教育区域发展理论的完整提升,确立了区域教育改革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方向;二是以制度创新深化研究,制定了生态文明教育地区发展规划,搭建了区域教育支持系统,建立了课堂监督平台,提升了实验效度,实现了研究策略的持续性推进;三是以模式构建引领教育行动,建立了区域教育生态模型,推进了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系统的整体发展;四是以策略设定推动教育发展,引领区域学校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实践,实现了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中生态化内涵的深度融合,建立了“以生为本”的生态文明课堂学习模式,推动了育人模式的创新。
总之,在生态文明教育创新探索方面,石景山区始终贯彻“专家引领、整体推进、示范领航、梯次跟进”的工作原则,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路线图,实现了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的跨越性发展,在地区教育内涵发展和生态文明教育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贡献了区域智慧。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