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4-10-29杨儿
摘 要 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浙江省慈溪市秉持“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以全域加强家庭教育为切口,以网格化建设夯实工作基础,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协同
作者简介 杨儿,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压力、社交困惑和家庭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浙江省慈溪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逐步构建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前端预防,深化家庭教育的心育功能
(一)心育阵地“行政推动”
慈溪市教育局新增德育科,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班以及浙江省内首个县级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全面统筹落实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带动青少年“心育”为突破口,慈溪市教育、检察、妇联等多部门联合成立了花季关护家庭教育指导站,并组建了由21个单位组成的慈溪市促进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慈溪市以市妇儿活动中心为依托,引领全市67家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和322家村级家长学校,以“专业课程+模式学习”的形式推动家庭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同时,市教育局持续优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配套建立6支镇(街道)级家庭教育队伍,启动“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全域建设计划,引导青少年在健康、益智的课程中健全人格、快乐成长。
(二)系统治理“校家协同”
慈溪市建立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部门联动机制,由教育、公检法、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多部门通过镇(街道)、学校、医院等5大途径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将学生信息上报至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由中心制定包含心理辅导、兴趣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医教结合干预、联合帮护等5条路径在内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此外,慈溪市出台了《慈溪市花季关护家庭教育指导站实施办法》《“法护花季”少年数字法庭协作办法(试行)》,成立了市级儿童观察团,从儿童视角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全市125所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千师访万家”家访活动,今年上半年共进行了超7万次的入户家访;开设暑期“假日学校”“亲青课堂”暑托班等,向未成年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青少年党史学习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音乐党课、红色电影、党史故事、主题讲座等。
(三)品牌打造“聚焦成长”
慈溪市聚焦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持续打造“智慧父母”“我与孩子共成长”“我陪孩子读经典”等家庭教育品牌。慈溪市深入城区中心小学、白云小学、文锦书院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宣讲和普及活动,对部分心理和生活上需要关心关爱的学生进行跟踪随访。同时,结合“同心圆”活动,动员社会资源对失亲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补位支持。此外,古塘街道成立了家庭教育公益联盟;宗汉街道启动了“同心润教”家校社联动项目;观海卫镇实施了“卫”爱同行儿童成长陪伴计划;逍林镇启动了“慈家有爱”新市民家庭教育服务行动。“一镇一品”特色培育项目在全市全面开花,成效显著。
二、中端预警,加强心育网格化管理运作
(一)纵横联动,构建“心”网格
慈溪市政法、公安、教育等部门开展了“护校安园”专项工作,配套出台了《慈溪市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方案》,探索构建了“1+N+X”(市—校—班)三级网格预警体系,实现了师生比1:15“心网格”100%全覆盖。各学校均设立了德育导师,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苗头,立即启动预警机制,按照网格化的全流程工作要求进行闭环跟踪管理。
(二)规范操作,开展“心”筛查
慈溪市健全“心网格”定期筛查机制,将关口前移,每年通过“心理云平台”对全市学生进行两次心理健康监测。在日常工作中,德育导师通过全周期的“联心”机制,实时掌握学生的情绪状态、亲子关系和家庭变故等信息,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缓解情绪压力。
(三)螺旋服务,推进“心”干预
对于筛查发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慈溪市逐一制定高危学生干预方案,做到“一人一表、专人专案”。此外,建立“班级—校级—市级”螺旋上升式心理服务模式: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由德育导师进行点对点的个别辅导;如有需要,学校心理辅导站会安排专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共同跟踪辅导;对于有疑难心理问题的学生,经学校评估研判后,将采取市级干预举措,由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团队集中会诊,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三、后端疏导,五育并举开展特色释压活动
(一)学法指导助力
慈溪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节假日学习生活指导的意见》,通过学习方法指导和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定位,加快走出心理困境,摆脱心理迷茫。同时,全市加强人际互动支持,开展“说说心里话”“蓝鲨护未来”“我的未来我做主”等心灵沟通、职业规划类主题活动,创新编写《心理委员培训手册》,以进一步提高同伴心理互助水平。
(二)身心教育助力
慈溪市贯彻落实“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的五育举措,完善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学生“一人一技、一人一艺”。在校内,各校保证每日1小时阳光体育时间,并通过各类体育赛事、艺术比赛汇演、劳动研学等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培养健全人格。在校外,各校组织“致青春造WE来”青年乐活集市、“浙青年·爱运动”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破解心理难题。
(三)关爱帮扶助力
慈溪市开展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成长支持关爱服务项目。针对困境儿童自卑、自主性不强的心理特征,慈溪市组织困境儿童、朋辈自愿者和社工开展个案帮扶小组活动,上半年累计发放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546万元。此外,慈溪市开通了“省—市—县”三级心理咨询热线资源,确保24小时辅导渠道畅通,帮助学生在非实景状态下缓解学业压力、化解生涯困惑、纾解身心焦虑、调节亲子矛盾。目前,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及近30所学校开设了专属心理热线,125所学校设置了心理信箱,累计提供心理热线咨询服务超过1.4万人次。
四、终端干预,全力提升医教融合治疗水平
(一)打造全员心育体系
慈溪市与浙江省大众心理援助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市、镇、校、班四级联动培训体系,定期为校长、班主任及骨干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及心理咨询个案研讨督导,逐步构建全员心理育人体系。目前,全市已有1.5万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师C级证书,实现了100%全覆盖。此外,677名教师获得了B级证书,计划到2025年将B证持有率提高至25%。
(二)建强心理志愿队伍
慈溪市组建了一支由教育、公安、检察、法院、民政、妇联、卫健、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骨干组成的暖心服务团队,按照中小学专业心理教师的擅长方向及发展需求进行类别划分,通过“全面+主攻”的专业化培训,为全市青少年提供“点单式”心理健康咨询。暖心服务团队自成立以来,已面向社会提供“点单式”咨询1,048次。
(三)优化医教融合治疗服务
为了避免学生对心理诊疗的抗拒心理,慈溪市教育局与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在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设立“分诊点”,并开通绿色诊疗通道与医保专线通道。“分诊点”每周安排5次中高级职称专家坐诊,自2023年5月设立以来,共为511名学生提供了针对性的诊疗服务;定期邀请省级心理专家开展面对面会诊,对高危或疑难个案进行诊疗,累计服务220人次,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极大便利。
未来,慈溪市将通过提升心理服务基础保障、完善心育服务机制、实施区域学校分类管控、规范心理治疗专业指导、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全面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将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场地与设施,推进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此外,慈溪市还将大力发展家长学校、开发优质家庭教育资源,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家庭教育品牌,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目标,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