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三维理路

2024-10-29李前进孙旭媛

中国德育 2024年19期

摘 要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助推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部分高校党建工作仍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党建活动形式单一、党建教育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基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建工作的价值逻辑,结合国内高校在生活区域、文化领域、工作场域创新高质量党史学习教育的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提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三维实践理路,或可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带来些启发。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党建;创新路径

作者简介 李前进,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孙旭媛,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因此,高校必须把自觉落实加强党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然而,部分高校仍面临着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学习形式相对单一、教育活动缺少创新性、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因此,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党建工作须在方法上创新,以更好赋能高校党建工作;通过把握融入的方向性和系统性,反复提高融入的渗透性和精准性,使党史学习教育与党建工作二者相协同,形成高校育人共同体。本文基于国内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凝练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三维实践理路。

一、拓展党史育人空间,开辟党建教育阵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社区生活区域

“读史以明志,知古可鉴今”。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党建工作能够持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进而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推进和“学分制”“大类培养”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高校学生社区逐渐成为大学生实践生活的主要场所,并逐步成为对传统班级建制主体育人功能有益补充和课堂育人有效延伸的重要阵地。党建工作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同时,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一环,在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党史学习教育以高校学生社区为场域,正是于无声处作为其实施起点,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

第一,党史学习走进社区,拓展党史育人空间。积极构建“党建+”社区建设模式及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党史知识交流研学,将历史思维导入学生生活和社区党建。一是强阵地,把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学生身边,让党建触角深植学生社区。厦门大学以党建领航“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施“铸魂、立德、聚力、赋能、润心、修身”六大工程,探索功能型党支部嵌入学生社区教育,在社区设立党团活动室、党建图书角、党建文化墙等,推动学生党支部将党史学习教育、“固定党日+”活动及“三会一课”深入社区,实现学生价值引领的生活化、素质养成的场景化。二是优设置,发挥基层党建堡垒作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努力构建“公寓组团—楼宇—楼层—宿舍”四级网络体系,师生党员深入一线,形成wiHR1UdTSTZjoOezzn9jxQ==基层支部网格化管理模式。西安交通大学优化党支部设置,建立起“社区党委—书院党总支—师生联合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创新探索功能型党支部及临时党支部学习模式,讲好党史故事。

第二,党课教育贴近身边,提升党史育人实效。开展“党建+”课程思政模式,师生研讨共学党史,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一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产生同频共振效应。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党史与国史”融合课程,课程设计重点把握历史脉络梳理与时代解读,厘清“四史”关系,提升学生党史素养和政治觉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通过“党史小课堂”,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分模块分专题设计党史宣讲内容,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党史课堂。二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激发时代创新精神。清华大学组织师生党员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系列材料,分专题研讨交流,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堂、导学思政和课程思政。浙江大学信电学院利用课程所学打造“智慧党建云平台”,集组织管理、在线学习、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提供丰富的党史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数字化平台深度融合,提高学习的覆盖面和交互性。

第三,社区榜样带头领学,发挥党史育人力量。优化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通过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使教育榜样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启迪、感染受教育者,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一是提升社区党员的党性修养。社区党员是高校社区党建工作主要承担者,其水平直接制约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建工作的效果。社区党员通过坚持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向伟人借力,讲楷模故事,明确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用信仰的力量启发人、鼓舞人,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作斗争。二是提升公寓管理员的理论水平。公寓管理员以身示范,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激励、引领作用,以管理工作为契机开展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和理论水平。三是用好学生社区内外专家资源。充分利用“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和地方行业先驱榜样,探索在学生社区设立社区指导员等工作模式,架起学校职能部门和学生间的桥梁,实现学生有所“呼”,学校“五老”必有所“应”,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互动性、先导性及系统性。四是加强学生骨干培育。通过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嘉奖,让学生骨干在组织、参与、实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有所获得、有所实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和“我在学”,增强主体性意识,发挥学习教育的主动参与性和朋辈示范性。

二、创设红色文化氛围,搭建党建教育载体,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领域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是增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要使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切实取得成效,还需要努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把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领域。

第一,巧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党史育人的有益氛围。一是关键节点熏陶。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为参照,开展红色演讲比赛、红色家书、红色观影、红歌会等特色党日活动,让学生党员沉浸式感悟红色精神,锤炼品格、坚定信仰,传递核心价值。[3]二是革命文化熏陶。利用校史馆、博物馆、纪念馆、伟人故居、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沉浸式学习党史知识,弘扬中国精神。华东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在中央苏区建立90周年之际,组建36支队伍调研36个老区农村,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来发现中国精神。三是红色人格熏陶。立足本校特色,深度挖掘师生群体中的先进党员,学习红色人物、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红色典型,结合行业、专业特色寻访榜样,采访交流,座谈分享,让红色文化传承接力,提高高校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党性素养,进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深度中国农村调查团队成立“田野政治”博士生党支部、“百村观察”平台党支部,开展“百村十年观察”调研,到全国 30 余个省区市的 305 所村庄开展一线调查,让党旗在祖国大地高高飘扬。

第二,探索线上线下“党建+”红色文化育人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一方面,依托红色文化赋能线下“党建+”党史学习教育领域空间,使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师生党建和学习生活日常环境。通过将红色文化专栏制作展示、红色展览馆观摩学习、红色精神主题党课宣讲融入高校师生党员发展培训、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三会一课”以及主题党日活动等日常党建中,促进师生党员在学思悟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伟大精神、立志为人民服务,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借助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网络党史学习教育环境。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推送个性化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制订红色专题学习计划,创新沉浸式、体验式教育形式,打造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高地。南京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学习形式,利用短视频这一新兴媒体手段,打造“党史微课”系列课程,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生动、简洁、易懂的短视频内容,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党史知识的熏陶,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便捷性,打造红色网络文化党建教育阵地。

第三,形成红色文化教育品牌效应,扩大高校党史育人的影响力。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红色教育党建品牌。高校党委应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校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同时给予党建工作创新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宣传融入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中国海洋大学创办的“海鸥剧社”革命红剧团体,生动演绎《永不消逝的电波》《雷雨》等为代表的红色传承校园剧和以《海之魂》《山海情》等为代表的“蓝色梦想”系列校园剧30余部,成立功能型学习党支部,实现以党带团传承红色文化。另一方面,要结合红色文化社会热点,深化拓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当前,红色旅游热的背后,是红色文化建设宣传的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委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顺势开拓红色文化教育领域。要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党建工作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浙江大学大学生党支部多次组织赴嘉兴南湖现场教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湖南省文旅系统发布建党百年湖南六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将韶山和井冈山两个红色圣地紧密相连,切实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进一步助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三、善用科技数智赋能,创新党建教育手段,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场域

党史学习教育多以历史题材为基础。而历史讲述的方法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才能最大效度和力度地发挥育人作用。00后大学生缺乏对党史事件的切身经历,将党史学习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入党建工作场域,能够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的党建育人体系。因此,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独有的教育优势,创新高校党建教育手ILw+b6HIihZlEAoYVNM1C3W1Y7wIRuRHt4uuYLo/ito=段和工作方法,对于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广阔前景。

第一,依托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平台,把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党建教育网络阵地。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助推教育革命,拓展了学生活动的主要区域和关注视域,也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建工作带来了崭新契机。一是搭建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平台。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研发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到党史学习教育管理数据化、动态化,对党史学习教育者参与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等“精准画像”。高校在“学习强国”“智慧党建”等线上平台创建党章党规和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开展师生党员基本培训测试,结合智能算法,深度挖掘并分析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数据,为党建教育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更快动态把握学习需求和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党史学习教育方案。二是依托网络技术,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手段。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动漫、微视频、知识竞答、弹幕评论等方式,增加党史教育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创新活力。利用抖音、Wechat、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创设“微党课”等学习栏目,定期发布相关学习内容,通过短视频、图文交互等形式,将复杂的内容生动化,把枯燥的文字运动化、艺术化,方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闲暇之余学、机器辅助学,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参与性与获得感。

第二,依托高校党建工作实践平台,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党建教育实践阵地。一是深入乡村、基层和革命根据地调研,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认识中国国情与中国特色,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感受历史,理解“四个选择”,增强党性修养。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开展“卓越三农·先锋”实践活动,通过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足迹,深入了解党史知识,在田间地头感受社会发展脉搏。南京师范大学动员红旗宣讲团讲好红色故事,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00多场,宣讲时长400多小时,足迹遍及江苏、四川、河南等5省10市204个乡村社区,为上万居民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通过访谈典型人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与英雄人物的深度交流,让大学生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认识和把握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抗美援朝70年纪念日,江南大学联合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40余人志愿者采访团队,对无锡地区100余位参战老兵一对一专访,“抢救”老兵故事,形成18万字的《我不是“英雄”》口述史访谈录并作了访谈影音材料,形成了“红色记忆”系列宝贵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素材……

第三,依托数智科技,拓宽辐射半径,扩大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现实空间与虚拟网络均为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土壤,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需要进行时空视域的转换,以现实为参照蓝本,通过区域影响周围,提高时空的覆盖半径。一是智慧科技赋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助推优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运用“互联网+党建”思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互联化、智能化的党建工作新局面。福建网龙党委打造全国首个元宇宙党建工作虚拟空间,打破了时空间局限,将党旗插到元宇宙的前沿阵地 。二是探索智慧反馈、双向互动的新型党建教育品牌,以科技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建的深度、效度和力度。将人工智能(AI)与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结合,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与混合现实技术(MR)等技术,智能投送,提高传播的实效性。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创建AR党史展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设计AI数字教师讲授微党课,北京理工大学智慧党支部引入摩科数智人打造AI党建助手等案例,创新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和方法,实现了平台与布局、党务与业务、学习与互动的融通化、及时化。

总之,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有助于增强党员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生活区域、文化领域、工作场域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思悟践,不断优化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手段和评价导向,从而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而助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24-07-21(1).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 2021(7): 4-17.

[3]李前进,栾云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鲜明特征和价值意蕴[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6):12-20.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