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探析

2024-10-29吴思季爱民

中国德育 2024年19期

摘 要 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对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深厚历史思维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理逻辑来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历史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统一。从价值逻辑来看,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体现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内涵。应遵循铭记光辉历史与总结成功经验相统一、常态化教育与针对性教学相协调、课堂主阵地与网络新渠道相结合的实践逻辑,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逻辑探析

作者简介 吴思,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季爱民,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作用不容忽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与挑战持续增加,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多种手段丑化和抹黑中国共产党,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学生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为了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探析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推进逻辑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学理逻辑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首先是一种历史教育。但从本质上说,它又内蕴政治教育的逻辑,政治性是构成其核心价值和实践指向的关键要素。历史教育和政治教育共同构成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性质。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种历史教育

在一百余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来源于这一百余年风雨兼程的历史,所以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种历史教育。

从纵向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任务。对党史进行正确划分和准确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各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与成就,是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提基础。

从横向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不是孤立成篇的,而是与中国的发展历史紧密交织,与人民的奋斗历程息息相关,与世界的变革进程相互影响。要从大历史观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在全局视野中正确认识党史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遵循这一逻辑展开,方能事半功倍。

(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种政治教育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不只是讲历史的教育,其侧重点更在于讲清其背后所隐含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的引导。因此,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还是一种政治教育,政治性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灵魂。

政治观点主要指个人对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等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这是形成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的基石。大学生所持有的政治观点,对其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都有深远影响,并决定着他们对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治体系的理解。他们接受的各种信息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自身的政治观点,其中对党史的认识就是大学生政治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学习教育应坚定不移地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做到表明事实、正本清源。

政治立场强调个人在面对重大政治问题时应坚持正确的观点不动摇。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风险与挑战增加,境外间谍打着“情感交友”“兼职可赚钱”等幌子与大学生接触,借此套取国家机密。这也反映出某些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不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涌现出了如赵寿先、江竹筠、赵一曼等众多党员英雄人物,他们对党忠诚,宁死不屈,始终保守党的秘密,将党的利益置于个人生死之上,体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党史学习教育应注重利用榜样人物的优秀事迹感染大学生,使之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

政治信仰是一个人政治素养的综合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这一信仰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它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实践中,引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大学生,培育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总之,历史教育与政治教育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体两面。在进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时不能顾此失彼,而应当将历史事件与政治理论的学习相结合,既要强调历史依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又要重点关注政治引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历史认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育与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

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逻辑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逻辑为教育实践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核心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方面,为分析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逻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学史明理:以党史学习教育筑牢思想之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无往不胜的强大动力。其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已经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其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即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人民性,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将实践发展史与思想发展史相互对照,向大学生讲述党史背后的思想指南,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党的伟大事业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其二,在对党史的系统回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呼之欲出,可以说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均离不开党的领导。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培育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感,增强政治认同,使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又与中国实际相契合。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应注重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使之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培养主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

(二)学史增信:以党史学习教育凝聚信念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2]在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逆风翻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充分印证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当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依然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同时,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重要法宝。应利用党史学习教育筑牢大学生精神防线,增强其政治洞察力和免疫力。

信念也与个体行动的积极性相关。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把握历史大势,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坚定历史自信,更要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历史主动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青年大有可为,更要主动作为。要通过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让大学生在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国家和民族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摒弃浮躁心理,保持历史定力,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转化为前进动力,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权,在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奋力谱写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篇章。

(三)学史崇德:以党史学习教育补足修养之钙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受到人民的爱戴,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十分强调作风建设与纪律建设,在历史传承中积淀了许多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并延续至今,塑造着党的光辉形象,“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成为党和人民正确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的制胜法宝”[3]。学史崇德意味着要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可以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第一,明确对党忠诚的大德。对党忠诚是首要的政治品格,不只中国共产党党员,每个青年学子都应该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这一点,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根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青年先锋队。

第二,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公德。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要从百年党史中传承老一辈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品德,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第三,严明克己奉公的私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没有私德,公德和大德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来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宣扬百年党史中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风范,发挥其德治作用,涵养大学生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生活作风,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学会自我调控,成长为修身律己、一心为党的优质人才。

(四)学史力行:以党史学习教育涵养鸿鹄之志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以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并指导其实践,是学史力行的基本要求与目标。要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不是空对空的言说,而是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大学生知重负重、砥砺前行、以身作则、争做先锋,立鸿鹄之志,从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不负使命的历史接棒员。

一方面,大学生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在了解党史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历史思维找准历史定位,把握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延续,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心怀祖国、心系人民,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实际行动接班社会主义事业。

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党史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紧密相连,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发展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党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壮阔篇章。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仍然艰巨,大学生要成为党史的宣传者和主讲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者和践行者。

三、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逻辑

新时代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除了要界定其性质,分解其目标,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历史与现实相观照,实现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良性循环。

(一)铭记光辉历史与总结成功经验相统一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述说着党的光辉成就,也指引着未来前进的道路。一百余年的党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创造奇迹、铸造辉煌的历史”[4]。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许多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在铭记光辉历史方面,每个成就背后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要深挖这些光辉历史背后的鲜活故事,以党史故事丰富中国故事,突出其独特性和亲和力,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讲述,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要在新时代继续开创新局面,不能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成就,而要从成功中获取经验,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将其转化为前进动力。在革命斗争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总结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铸就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财富。党史学习教育要让大学生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从历史迭嬗中把握时代大势,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立历史思维,增强责任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续写历史篇章。

(二)常态化教育与针对性学习相协调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和制度保障。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既是我们党历史上建立党内集中教育长效机制的经验延续,也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巩固转化的现实要求”[5]。要将党史学习融入大学生日常,通过宣传展板、横幅标语、墙绘壁画等形式打通教育场域,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贯通性和连续性,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确保各学段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有机整体,构建起层次分明、内容衔接、循序渐进的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增强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除了绵绵用力的常态化教育,还需要集中发力的针对性学习。集中发力,一方面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如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选取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使大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也要根据大学生所处的阶段安排学习重点,贴近青年实际,做到“以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为切入口,关心学生成长,坚持问题导向”[6],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是指要“做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党史事件纪念工作”[7]。特殊时期往往被赋予了特殊情感,是进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时机。要精准谋划,预先准备,针对不同时期的特征开展针对性学习,增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推动大学生将党史知识入脑入心入行。

(三)课堂主阵地与网络新渠道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课堂开展沉浸式教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要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如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搜集相关史实并编写剧本,以话剧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与党史人物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也可以创意性地开发红色桌游,如结合时下流行的剧本杀游戏形式,设计以党史事件为背景的互动剧本,在沉浸式的故事场景中通过解谜、推理、角色扮演等方式,调动大学生的真实情绪,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背后的故事。

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开展集成式教育。如今的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各种网络平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新媒体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形式,它的便捷性、互动性、共时性等特征也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更加自觉地利用网络新渠道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将教育的触角延伸至更多元、更年轻化的数字空间。具体而言,要探索跨平台联动的创新模式,整合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开展联动式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发微信公众号、知乎、小红书等新兴社交媒体阵地,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史学习教育网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4-12.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37

[3]马健永.党史学习的本质要求、逻辑理路与科学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9-35.

[4]曲青山.百年光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J].人民论坛,2021(3):6-11.

[5]叶福林,高哲.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2(9):100-105.

[6]陶日贵.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J].中国德育,2021(13):5-9.

[7]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4-02-20(1).

责任编辑︱何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