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传的昆剧《势僧》是怎样重上舞台的

2024-10-27张铭荣

上海戏剧 2024年5期

昆剧《势僧》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作者朱云从所编写的昆剧传奇本《儿孙福》中的一折戏。1986年1月,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成立,确定在两三年内,以抢救、继承昆剧传统剧目为工作重点。就在此时间前后,我的启蒙老师周传沧把《势僧》剧本交给我,他对我说,这出折子戏,我们传字辈老师没学过,也没演过,听说你在上海昆剧团也搞些导演工作,像《势僧》这些剧本基础较好的折子戏,你有时间的话可以把戏“捏”出来(传字辈老师把排新戏叫“捏戏”),这样既可以增加演出剧目,也是抢救继承昆剧传统剧目的重要工作。当时我听了周老师的话,心里非常感动。传字辈老师一生为昆剧事业工作,如今退休在家还念念不忘昆剧事业的发展及关心学生的工作情况,我一定向传字辈老师学习,不辜负周老师的期望和信任,把《势僧》的抢救继承的工作做好,早日把戏排出来,使它重上舞台,为昆曲事业添砖加瓦。

首先我想到,排一个新戏一定要依靠组织,成立一个班子或小组,几个人共同商量此戏怎么捏法,总比我一个人冥思苦想好。于是我向上昆团部领导汇报此事,把《势僧》剧本交给领导,希望领导调动编剧等力量(排戏时剧本会有修改变动),我想请方传芸老师的儿子方家骥(上昆老编剧)和我共同商量剧本的修改。当时正好有位上海戏剧学院博士毕业生名叫张欣,刚毕业的她主动要求到上海昆剧团工作,她是学编剧的,分配到编剧组,归方家骥门下。老方也认为小张的工作正好可以从抢救整理、加工《势僧》开始,并且要求“剧本改编”的名字写张欣,给青年人增加一些压力和责任心,有利于青年编剧的成长。如果剧本改动中出现问题,我们大家一起商量研究解决,我也表示同意。团部领导说张铭荣此戏你当导演,主演势僧(二花脸),徐小楼由缪斌主演(老生),其他创排组成员如下:剧本整理改编——张欣;导演——张铭荣;作曲——顾兆琳;鼓师——高均;笛师——杨子银。创作班子搭好。

由于此戏很久没有上台演出,可以说已经失传,因此只能从历史资料中寻找有关此戏的创作资料和历史概括。《势僧》是全本《儿孙福》中的一折戏,必须首先要找到全本《儿孙福》的剧本。幸亏北京大学的侯君梅老师帮我们找了许多珍贵资料,给《势僧》的抢救挖掘整理工作带来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儿孙福》讲述了淮阳人徐小楼生四子一女,家贫无以为生,因此学做窃贼。以“木人头”从墙洞探虚实,被发现后遭毒打、羞辱,投水自尽,后被老僧救起,留在寺内,家人以为其已死。数年后朝廷选秀女,徐女入宫册封皇后,其子亦分别中了文、武状元等。至寺中追荐亡父,于是父子相遇,一家团聚。小楼下山时,老僧附一简帖,有偈四句:“二十年前徐小楼,被人砍去木人头(小楼行窃时以木人头探虚实,事被发觉,砍下了木人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所以全剧以此为剧名《儿孙福》。

此剧清代盛演,其中一折《势利》(亦名《势僧》)尤为著名。我看了此戏的历史概括及资料后,对抢救整理、加工《势僧》这一出昆剧精编剧目典藏的折子戏更感兴趣,也更有信心。我们一定努力把戏捏好,让其重上舞台,再放光彩。

当然路要一步步的走,我想第一步先按老本子排出第一稿,向上昆艺委会和团部领导审查征求意见。一星期后初稿排好,第一次联排(哑排),上昆领导和艺委会都到了,看完联排,大家实话实说,对戏不太满意,我自己也不满意,大家讨论后总结意见共有四大问题:一,戏太长,一则小戏演了50分钟太长了。二,戏太平,此戏以念白为主,表演形式又单一,昆剧表演特点载歌载舞没有展现。三,《势僧》这折戏以“副角”为主的戏,要有喜剧味,观众要笑出来,戏才能好看。四,戏的最后送徐小楼下山的结尾没处理好,戏有点收不住。

当时我确实被这四大问题难住了,日思夜想好几天,才认识到四大问题有轻有重,有大有小,要修改加工,必须围绕戏的主题揭露势利人的丑恶思想,无耻的嘴脸,让观众看戏后一笑之余能有所回味,有所联想。感受到势利是不好,势利是会被人笑骂的,以后我们都不要势利。这样我们排演此戏的主题就升华了,起到一点点“高台教化”的作用。当然四大问题也要逐步解决,也应该是揭露讽刺批判势利的要加强,反之和批判势利不搭界的可以削弱些,这些是大家公认的原则。下面我把二稿排练中怎样克服改进四大问题情况说明如下:

(一)戏太长的问题。

必须砍戏,可是戏只有三个人物,砍去哪位的戏都会影响剧情,很难下手。经过几番推敲,只能按照服从“主题”的原则,做了两处较大的修改。首先是徐小楼出场,老剧本徐出场要唱两支曲,一支【忆秦娥】(四句)比较短,描述寺庙清晨的景色,和思念亲人无法见面心灰意冷的心情。唱完念四句定场诗,后自报家门,再念一大段白口,讲他二十年前投河自尽,被老和尚所救,带至寺庙安身,心中思念亲人妻儿,只怕今生难以相见;再唱第二曲【集贤宾】(六句),此曲是老生常用的主曲,比较长很好听,缪斌唱得很动人,对戏的铺垫起一些作用,但是由于还未与势僧见面,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未展开,观众不易进戏。因此请剧本整理改编的张欣来整理,让徐小楼只唱一段主曲【集贤宾】,大段念白都简略些,这样可以缩短近五分钟。

第二处修改是徐小楼的身份,老剧本是让老和尚上场指认,唱一支【猫儿坠】,送锦囊,再说些因果报应的话,我们感觉反而有一些削弱、淡化对势利人的批判,可以删去。老和尚可以不上场,这样一删,戏又可以缩短近五分钟。一折《势僧》演出估计在40分钟不算太长,拿掉了一个人物,戏紧凑更好看,但是谁来指认徐是相府的老太爷呢?我想了一招,让势僧自己说服自己,相认徐老太爷。剧本修改如下:

楼:(唱【簇御林】)闻家讯悲且欣,念亲人泪满襟。喜临梦里繁华景,只怕那黄粱尽。(哭介)

僧:哎哟喂,看他哭得这么伤心,不像是假的。再说这名字、儿子、女儿,没得这么巧撒,对!宁可错叩千个头,不能错漏一个老太爷。啊呀老太爷(飞跪),恕小僧有眼不识泰山。我给老太爷磕头。(跪步搓到徐面前)

楼:刚才你不是说老汉当真是老太爷,你也不叩头了。

僧:啊?这话是哪个说的?

楼:是你说的!

僧:是我说的?啊呀,我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老太爷这话不作数的。(接连叩头)

这样一修改,势僧认了老太爷,老和尚就可以不上场了,把戏太长的时间解决了。

(二)戏太平,昆剧载歌载舞的特点没有展现的问题。

因为此戏是以“副角”(二花脸)为主的戏,以扬州白为主体,唱腔很少,所以很难展现载歌载舞的特点,但这一折戏近五十分钟,一直呱呱地在说,确实戏太平了。再一细想我们演的副角、丑角除了唱念,还有一种表演手段——“干板”(京剧叫数板),有些重要的“干板”,还有牌名,例如【金钱花】【六幺令】【雁过沙】等。我们可以用一段“干板”来介绍徐相府的后花园豪华、精致,演员也可以顺着“干板”的节奏舞动起来,亮出身段造型,昆剧的表演特点不就展现出来了么。

我又深入想到,如果在“干板”里面加上写些势僧为什么势利,为什么会有媚富欺贫的丑恶思想,对深化反对势利的主题岂不是更有力量。于是我和张欣合作,在戏中增加了一段“干板”:她用昆剧的剧名描写徐府后花园的景色,我用大实话的方法揭露势僧宁可马上自杀,也想转世投胎到徐相府家去,荫袭承德郎(做官)的可笑想法。没想到现在每一场演出演到此处,观众笑声不断,“干板”念完都有满堂掌声。我又加了一句台词:“不要拍手,我没有这个福气。”观众又是满堂讥笑声和掌声。可以说这一段“干板”给《势僧》增色不少,成为戏中的重要表演段落。

僧:(干板)

后花园,真气派,

奇花异草到处栽。

左边是—— 一座牡丹亭,

右边看—— 一个翡翠园,

前面一座烂柯山,

后面瞧,哎哟喂,

洛阳桥下荡湖船,

这样的人家哪里找?

我真想悬梁绳上死,

投河水中亡,

一把尖刀刺胸膛,

马上去见阎罗王,

转世投胎我到他家,

我也做一个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c+giE9mEFtr7eQxUil5Y+g==快快活活,逍逍遥遥,

荣华富贵,富贵荣华,

有权有势。承德郎(重句)

(白) 不要拍手,不要拍手,我没

得这个福气。

(三)《势僧》是以“副”(二花脸)为主角的喜剧,但喜剧味不够。

有了夸徐府后花园的成功经验,我对为什么《势僧》是喜剧,观众却喜不起来、笑不出来的原因找到了。主要是因为老剧本中对势利人媚富欺贫的双重性格,或称两面派,揭露不深的缘故。例如老剧本里势僧初认徐小楼时说:“啊呦喂老太爷,今天你气色好,满面红光,胡须根根如银丝一般,老太爷的眼睛、鼻子、耳朵、嘴竟像一位老太爷,哈哈哈……”而如今的演出本我们加了一段夸老太爷的五官:“老太爷今天眼睛长得好,不大不小,炯炯有神,你看鼻子好,鼻梁高挺,鼻孔朝下,老太爷长得最好的是耳朵,一边一个,r9RCGaTV578pmOVMINbIpQ==的的刮刮是老太爷的福相。”此时观众已忍不住讥笑势僧为媚富、拍马屁,竟说出这种可笑的话来。紧接着当徐小楼否认他是老太爷时,势利和尚话锋一转说:“老道,你今天气色不好,脸色铁青,老眼昏花,鼻子太尖,两耳招风,一副穷相,还想做老太爷,真正气死人了。”观众又会被势僧这种人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脸,自己打自己耳光的丑态而耻笑他,喜剧味儿就出来了。

(四)戏的结尾没处理好,戏有点收不住。

原来老剧本是老和尚让势僧送徐小楼下山,势僧送徐俚言八句(打油诗),从文学上看是有昆剧文本的余韵很顺,但是和此戏主题有些偏离,尤其是第七第八句“夫妻缘断重相会,只怕绣被香窝不得眠。”徐问:“怎说不得眠?”僧答:“你老人家久不归家,今日回去未免也要说说、谈谈、啼啼、哭哭,到了晚上拉拉扯扯,可是不得眠……”(两人笑着分别下)势僧下场前还要讲一句:“老头子说了回去风骚得很,到底是紫薇花对紫薇郎,哈哈……” (笑下)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束对全剧对反势利的主题起了淡化作用,不好,应该还是在揭露批判势利的丑恶思想上下功夫,深化主题。于是我们创排小组集思广益,商量了好几次才想出一招:势僧主动要求送徐小楼下山是为什么——是为了得利,但是主动伸手讨要利益,又觉得不好意思。当需要去向老和尚辞行时,势利和尚立即说,老和尚不在寺里,只要老太爷“有恩必报,来日方长”,先用“有恩必报”的高帽给你套上,后面再向你讨要利益好处,你就不能不给了,然后一路下山,一路说好话,又故意领徐到大雄宝殿讲多年以来佛像破损了,小楼想到二十年寄居寺庙,的确对其有恩,立即答应下山后马上派人来重塑佛像金身。势僧又引小楼到山门,指点山门破损之处,小楼又一口答应,帮寺庙将山门寺房修葺一新。最后送徐到山门之外,势利和尚只得吞吞吐吐,口吐实言:“还有一句话要叮咛叮咛。”

僧:(唱) 叮咛自享前程,(双手竖起大拇指,指向徐)莫忘旧人。(右手食指指向自己,头做三次伸缩后难为情)

楼:(背白)讲了半日,这一句才是他最想说的。师父,你对我的恩德我是感激涕零,现在我就想报答你。

僧: 哦,你现在就要报答我,你怎样报答呢?

楼: 你闭上眼睛待我报答于你。 (唱尾声)挥拳相向报大恩。(打僧头一记,僧急躲闪跌倒)

僧: 老太爷,你怎么打起我来了?

楼: 你平日怎样待我,我今日便怎样报答于你。(唱)媚富欺贫颜面僧, 佛祖门前训势僧。(大笑下)

观众此时觉得徐小楼打势僧,应该打得解气,势利和尚平时又打人又泼水还踢人,现在被徐打是报应,观众还鼓掌送徐下场,由此证明此招对深化主题思想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势僧是这折戏的主角应该怎样下场?也就是说戏怎么结束呢?我反复看了几遍剧本,当看到势僧第三次错认老太爷后,自己也感到无趣,但他又死不认错,反自称我也不是势利的人。对!凡是势利的人总不承认自己是势利的,于是我灵感一动给势僧写了四句下场的诗。

僧:一记毛荔疼死人,

分文没得气煞人。

挨打受气却为何?

(回头看徐小楼下山处)

只怪他是个——势利人。

呸!势利的小人。

[从反方向摇头下。

[剧终。

以上是我在抢救整理加工《势僧》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戏曲的传承和文物的传承是不同的,因为戏曲是活的,是依附在人(演员)身上的,戏的质量随着一代代的演员交替,质量会有进步,会有提高,也会受时代的影响,包括观众对戏的理解的影响。为此我真心希望看过我们上昆演出的《势僧》的观众,以及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的观众,对此戏有什么意见、建议、想法,请不吝赐教,我们一定会认真研究,学习你们的意见。好的建议我们会边演边改,使《势僧》这折已经失传的昆剧优秀传统折子戏,在昆剧舞台上再放光芒,越演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