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链”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开展策略
2024-10-27黄羽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愈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问题链”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构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从而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具体分析了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链”在促进初中生深度学习中的独特作用,并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基于“问题链”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开展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数学;深度学习
引 言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深度思考与探究的问题.“问题链”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探究基于“问题链”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开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数学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尽管部分学生对数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数学抽象性高、难度大而感到畏惧,缺乏持续的学习动力.这种兴趣缺失导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容易逃避,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阻碍了他们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讲授式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许多教师未能充分意识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这部分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和启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限制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有限
部分学校由于经费、设施等条件的限制,难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材料、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的匮乏,使教师在实施深度学习教学时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评价体系多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深度学习成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单一且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也难以激励学生在深度学习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和努力.
二、“问题链”教学法在促进初中生深度学习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链”教学法如同一串串精心编织的谜题,每个问题都蕴含着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惊喜.其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踏入数学的奇妙世界.这些问题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它们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地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链”的引导,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三)强化学生知识理解
“问题链”教学法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孤立无援的局面,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本身,还理解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四)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链”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学生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习惯和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更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面对各种挑战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三、基于“问题链”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开展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与挑战性并存的“问题链”
设计既有趣味性又具挑战性的“问题链”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首要对策.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而挑战性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出既贴近学生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同时,“问题链”的难度应逐步升级,既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不断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从而推动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迈进.
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教学为例,设计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挑战性的“问题链”,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步骤.首先,导入环节,激发兴趣.问题一(趣味性引入):“想象一下,你手中有一个神奇的四边形铁架(各边连接处可活动),当你轻轻扭动它时,它始终保持着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性.你能猜出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吗?”这个问题通过设置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场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兴趣.接着,探究环节:逐步挑战.问题二(基础判定):“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那么它可以被确定为什么图形?请给出你的理由.”这个问题直接关联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判定定理,引导学生回顾并理解这一核心概念.问题三(进阶挑战):“如果我们只知道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它是否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基础判定之上增加了难度,促使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定条件,并尝试用几何语言进行推理证明.问题四(综合应用):“现在,给你一个四边形,你只知道它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另一组对边只给出了长度关系(例如,一组对边是另一组对边的两倍).请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你的推理过程.”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同时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然后,深化环节,拓展思维.问题五(开放性探索):“除了我们学过的这些判定条件,你还能想出其他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吗?尝试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这个问题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维框架,进行开放性的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问题链”设计,不仅使“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构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问题链”
构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问题链”是确保“问题链”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深入剖析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确.同时,“问题链”的层次性也非常重要,其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首先,引入阶段,奠定基础,激发兴趣.问题一(基础回顾):“三角形全等的一般判定方法有哪些?请简要说明.”此问题旨在唤醒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如SSS,SAS,ASA,AAS)已有知识的记忆,为后续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特殊判定方法做好铺垫.接着,进入过渡阶段,引出特殊,启发思考.问题二(引入特殊):“直角三角形作为三角形的一种特殊形式,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还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其全等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来判定其全等,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探究阶段,深入剖析,理解新知.问题三(核心探究一):“假设我们有两个直角三角形,且它们的一个直角边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为什么?”这个问题直接触及直角三角形的特殊判定定理———HL定理(Hypotenuse-Leg),鼓励学生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分析.问题四(核心探究二):“请尝试用几何图形或数学符号语言来严谨地表达HL定理,并说明其适用条件.”通过此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HL定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最后,应用阶段,巩固知识,提升能力.问题五(例题解析):“给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具体边长信息,请利用HL定理或其他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来判断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通过具体例题的解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加深理解和记忆.问题六(拓展提升):“除了HL定理,你还能想到哪些情况下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请举例说明,并尝试给出证明.”这个问题鼓励学生跳出固定思维,探索更多可能的全等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整合丰富教学资源,支持“问题链”教学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支持“问题链”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了有效实施“问题链”教学法,教师需要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实物模型等.这些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链”.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支持.通过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互动、协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
在“二次根式”这一章节中,针对“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探索”这一主题,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支持“问题链”教学尤为重要.一是整合教材与教辅资料.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明确“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随后,搜集相关的教辅资料,如教辅书籍、习题集等,以补充和拓展教材内容.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筛选出与“问题链”教学相契合的例题和练习题,确保这些资源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法则,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二是利用网络资源.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索并筛选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或微课,这些视频可以直观展示二次根式乘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视频内容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如学习管理系统、社交媒体群组等),发布预习任务、讨论话题和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就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疑问进行提问,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三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将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例题解析和练习题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动画、图表等多媒体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或者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如GeoGebra、Mathematica等)进行动态演示,展示二次根式乘法运算的动态过程.这些软件能够实时显示运算结果和图形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则的应用和变化规律.四是“问题链”教学的具体实施.在整合了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来引导学生探索二次根式乘法法则:(1)引入问题:“观察几个简单的二次根式乘法例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探究问题:“尝试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二次根式相乘时,被开方数可以相乘?”(3)深化问题:“在二次根式乘法中,如果根17f9ab3a92e6fca009223d3f3c912b2a5e324d2e1b931c28c3f268dfa6f8548c号内的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怎么办?有没有办法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数?”(4)应用问题:“根据所学法则,解决一系列二次根式乘法的实际问题,并总结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问题链”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四)完善评价体系,关注深度学习成果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检验“问题链”教学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深度学习成果的评价.因此,在“问题链”教学视角下,教师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业分析、口头报告、项目展示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然后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深度学习成果的评价,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来检验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教师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结 语
综上所述,“问题链”教学为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数学知识的核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问题链”教学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了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问题链”教学法,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助力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令军.问题链教学视角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对策分析[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3):86-88.
[2]肖春玲.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5):59-61.
[3]陆金花,陈锋.初中数学“后建构”课堂中问题链的设计研究:以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为例[J].中学数学,2024(2):1-2,5.
[4]胡连成.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思维”教学模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4(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