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表征及对策
2024-10-26王俊德 李本友
摘 要 作为拥有近3亿老龄人口的大国,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设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终身教育、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老年人口大规模态势的现实诉求,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诉求,是劳动力再生与重构的人口红利改革诉求。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实然问题表征主要为对“积极老龄化”内涵理解不透彻、顶层设计缺少系统性、教育服务质量低、资源共享性不足、职业教育参与度低等方面。促进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转变从“老化”到“优化”的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自我实现与尊严”与“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发展”互促的老年教育体系;实现满足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重塑与结构重构;营造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文化新生态。
关键词 学习型大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终身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30-0058-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1]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人口结构问题,而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根据《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进入老龄人口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1/3。面对急剧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党中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立为国家战略[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3]。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深化呼唤学习型大国的建设,以助力老年人实现终身学习和社会参与。
一、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诉求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目的是培养人和发展人[4],是对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与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目的是实现“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5]的一种社会性实践活动。学习型大国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口大规模态势的现实诉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6]。这一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老年教育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在学习型大国建设的背景下,面向占国民近1/4人口的老年群体,老年教育成为新时代“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7]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诉求。2024年“春节后,多地老年大学新学期报名,不少学校线上名额‘秒空’,线下报名也非常火爆。30.1%的受访机构表示招生火爆,47.2%的受访机构表示招生较好”[8]。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当代老年群体对于学习的渴望与诉求。而且,这一态势会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持续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当代老年群体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提升社会参与度、获得心理调适。
(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诉求
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年人是这个时代最容易掉队的一个群体。老年人由于年龄、身体条件等原因,在使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等方面相较于年轻人存在更多困难,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社交和信息获取渠道,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群体希望通过教育跨越数字鸿沟,紧跟信息化步伐就成为了他们最迫切的诉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而学习作为人的本性之一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如果可以使成人教育自我改善的短期目的和改变社会秩序的长期目的相统一,又是绝对的相一致,那么,它将成为一种进步力量。改变个体使之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这就是成人学习的双重目的,但又是统一的目的”[9]。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就是要把个体的自我提升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关系的协调发展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
(三)劳动力再生与重构的人口红利改革诉求
20世纪中期,“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使得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与重视成人教育(包括终身教育)和学习的社会、经济、政治功能。然而,随着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度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劳动年龄比重结构与人口规模达峰转降,以及2026-2027年前后人口负增长的临近[10],我国将进入人口红利下降与劳动力短缺的时代。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通过老年教育,老年群体可以成为一种社会资源,他们有着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的人生经验与人生智慧;而且,一些相对低龄的老年群体在退休后依旧保持着良好的身体机能,他们更希望把提升自己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希望改变社会秩序,充满活力的人们将创造一个使他们的愿望得到适当表现的新环境”[11]。也就是说,老年人完全可以通过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重新投入社会劳动,通过自我提升来改善个体与社会需要的关系。老年个体通过接受并成功获取、熟练掌握及适时更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能够显著促进老年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进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实现“老有所为”的社会价值目标。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每个社会个体都希望参与到社会中去,因此,老年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老年人适应不断变换的社会生活,而且要使老年人可以对社会生活施以积极影响。其是将老年人本身具有的知识、经验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不断融合并转化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年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老年人终身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于学习型大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然表征
在建设学习型大国的宏伟蓝图中,作为提升全民终身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老年人个体福祉的增进,更是国家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阻碍了老年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习型大国的建设进程。
(一)认知断层:对“积极老龄化”理念片面理解影响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先进的理念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导。积极老龄化理念是在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以及生产性老龄化的基础概念上进一步提炼出来的先进理念,涉及到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层面。这一理念强调老年人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然而,在我国老年教育的实践中,由于对“积极老龄化”内涵理解并不透彻,往往把“积极老龄化”理解为是针对老年人的政策,或定位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主要内容就是以颐养天年为要旨,对老年人关心照顾,让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而老年教育的内容也以休闲娱乐型活动为主,即“福利+娱乐+保健”[12]。这导致在老年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理念陈旧,忽视了老年人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难以适应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也制约了老年教育在提升自身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老年教育理念的陈旧还影响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认知和态度。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老年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负担和弱势群体,而缺乏对其作为社会积极参与者的认识与尊重。这种观念不仅限制了老年人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机会和权利,也制约了社会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作为老年教育的供给主体,政府在老年教育的供给过程中主要凭借的是行政力量与相关政策,供给模式单一,导致基层部门以及老年教育机构在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形成行政化依赖,很难满足老龄人口的学习需求。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往往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深入解读和应用,导致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老年教育在资源分配、师资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和共享。
(二)价值缺位: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缺乏专项性与系统性顶层设计
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年教育归属民政部门管理。从1999年开始,又划归为文化部管理[13]。但是,无论是文化部还是民政部,教育并不是其主要职能,因此,我国老年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管理主体教育职能缺失状态。具体表现为:我国老年教育长期缺乏顶层设计与规划,因而多元主体办学格局成为老年教育的主要特征,导致办学模式难以统一,经费、场地等来源很不稳定,办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主管单位的重视程度或办学主体的影响力[14]。直至2016年《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出台,老年教育才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管理主体又重新回到了教育部。但是,进入“十四五”时期,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新时代老年教育的规划迟迟未能出台,老年教育仍缺乏系统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连贯的规划,易出现多头发文多头管理、政策适用范围受限、政策之间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政策效用和执行效率大打折扣。课程内容上,老年教育也缺乏整体设计和体系构建,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闭环。在资源配置上,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制约了老年教育的普及和提升。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师资培训和评价标准,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障老年教育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缺乏长期规划使得老年教育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缺乏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进一步影响了老年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供给不足:老年教育办学机构数量与质量双重缺陷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供需失衡直接导致老年教育资源的紧张。我国当前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总人口的1/4,但老年教育机构的数量与分布却远未满足需求。除了少数发达地区,我国大部分地方都存在老年教育投入不足、条件简陋、教育资源难以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情况。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办学机构类型较为单一,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缺乏针对老年人特性的教学模式创新。同时,课程设置也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单一化的办学形式和课程设置限制了老年人的学习选择度,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尽管国家层面强调以生命持续完善观为主导的老年教育,但在实践中,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各类教育机构,都未能充分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导致教育资源、网络、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问题频出。
老年教育办学机构的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机构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设施,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一些机构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老年教育机构尤其是社区老年教育学校,没有规范管理与服务体系,没有规范教材和规范课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随意性强,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方向和目标不统一,缺乏以目标为导向设置的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打造老年教育精品课程与教育品牌。
(四)资源匮乏: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程度不高制约高质量教育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服务和线上教学在老年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提升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覆盖面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我国针对老年教育的网络服务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影响了老年教育的质量。
首先,老年教育网络服务设备配置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的联合调研数据,我国老年教育机构中,仅有约30%的机构配备了完善的网络服务设备,而其余机构则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网络服务的全面覆盖。这种覆盖率的不足直接导致老年人在接受教育时无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而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广度。尤其是在西部部分地区和偏远的农村,老年教育机构没有基本的网络服务设备,直接导致老年人在获取教育资源时的困难,限制了他们的学习选择和范围。
其次,从网络服务的质量来看,老年教育网络服务设备的性能和质量也亟待提升。根据课题组调查走访获得的数据,在已经配备了网络服务设备的老年教育机构中,有近一半的设备存在运行速度慢、显示效果差、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学习体验,也制约了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老年人在使用网络服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仅有约20%的老年人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服务获取教育资源,而大部分老年人则由于年龄、教育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网络服务进行学习。
(五)生态欠优:职业教育参与度低限制了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然而,从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现状来看,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群体强烈的社会需求[15]。
职业教育以其独特的技能培育与知识更新能力,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紧贴时代脉搏的学习资源与模式,助力其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环境,提升生命质量。然而,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生态中,职业教育参与度显著不足,制约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纵观老年教育实践,其主要依托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社会组织活动、老年群体自发的学习社群以及远程网络教育等形式展开,尽管研究者普遍呼吁整合老年教育资源,但焦点多集中于老年大学、社区、社会及政府层面的资源整合,鲜有提及职业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深度融合。这一现状导致老年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育内容与形式趋于保守,实用性与时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提升职业教育在老年教育体系中的参与度,是推动老年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策略。
三、学习型大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推动从“老化观念”向“优化理念”的转变以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理念是引领老年教育从“老化”迈向“优化”的核心驱动力。在老年教育领域,要实现这一深刻转变,首要任务是革新教育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消极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乃至“成功老龄化”的跨越。传统观念中,老年人往往被视为被动接受生活安排的群体,缺乏创造力和社会价值,这种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对老年人的看法,也限制了老年教育的发展空间。持这种观念的人忽视了个体的潜能与需求,把老年人视为被动适应社会的个体,而非积极主动创造价值的群体,故而其老年教育观呈现出“消极”的倾向[16]。高质量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摒弃这种偏见,重新认识老年人的角色与价值,视他们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意味着在教育实践中,要深入挖掘老年人的潜能与需求,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设计贴近老年人实际需求、注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内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满足老年人追求全面发展、实现自我超越的渴望。
其次,高质量发展理念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在线教育、智能学习平台等创新方式,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便捷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享受学习的乐趣,实现个人价值的再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
最后,构建多元化老年教育办学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办学格局。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支持、平台建设等措施,鼓励各类教育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投身老年教育事业,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生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还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动老年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二)构建“自我实现与尊严”与“知识技能价值观发展”互促的老年教育体系
老年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是促进老年人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发展”,这是提升老年人社会贡献率和参与率的重要路径。因此,老年教育必须与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一致,回归教育本质,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秉持“自我实现与尊严”的教育原则,完善老年教育体系。
首先,老年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认识到老年人通过教育能够重塑并被重新赋予新的“力量”。因此,必须立足于终身教育的核心理念,构建“适老化教育”,促进老年教育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发展”,需要“加强教育资源与老年教育机构之间的有机连接”[17],逐步建立并完善“职老衔接”发展共同体的长效运行机制,并探索出一套符合老年群体的教育体系与多元驱动的老年教育运行模式。“职老衔接”模式的重点在于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特点、优势和发展方向相结合,使老年人能够通过一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回归社会。但是,在职业教育赋能老年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克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工具性或单纯的技术传播活动,以及视职业教育为知识本位的技能培训等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回归教育的价值理性。
其次,要构建“职老衔接”发展共同体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多元驱动的老年教育运行模式,就需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方可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为了实现政府、职业院校以及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衔接,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之间的互联互通,亟待打造以“高校(包括老年大学与职业院校)—社区(包括社区老年学院)—老年教育”为中心的老年教育联盟,融合政府、老年大学、职业院校、中医学院与社会机构的教育共同体,并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形成职业院校、社区、教师、学生及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发展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各种教育形式的融合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老年群体提供“全员、全程、全面”的全方位教育服务。此外,还应关注老年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参与到老年教育事业中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同时,还要加强老年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度和参与度。
(三)实现满足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重塑与结构重构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主动作为,积极开发并整合职业院校的资源,以形成多元化的老年教育供给格局。针对老年群体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赋予老年大学、社区学院、职业院校不同的教育责任与使命,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老年教育生态体系。对于那些喜欢休闲、娱乐的老年群体,老年大学可以与中医药大学做到资源整合,为此类老年人提供如健康、养生、保健、用药等讲座,或者组织老年人参与插花、绘画、摄影、茶艺、跳舞等文艺活动。同时,要制定出成体系的、长期的、可进阶的知识架构与课程体系,激发老年人的创造性,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针对身体健康且怀有“二次劳动力转化”愿望的老年人,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其在技能培训与知识更新方面的显著优势,积极设立老年学院。教育主管部门应携手职业院校,共同做好老年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确保老年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持续推进。首先,在招生与教学管理方面,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并仿照职业院校学生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其次,设立老年教育研究中心,深入研究老年教育特点与需求,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再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需避免与老年大学同质化,应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职业院校应发挥其优势,结合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课程,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四)营造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文化新生态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策略,它对于明确老年教育的法律地位、指引发展方向、解决实践难题、提升社会认知度与参与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审视当前中国老年教育的法律保障现状,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框架中已有所涉及,但这些条款往往非专门针对老年教育而设,故而呈现出法律约束力不足、政策协同机制欠缺等问题,难以充分满足老年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亟须制定一部独立的《老年教育法》来保障老年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部独立的《老年教育法》不仅能够为老年教育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确保老年教育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进而提升其社会认同度与地位;同时,该法律还能为老年教育的资金筹措与资源配置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健全老年人学习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17]。促使各级机构自觉履行法定职责,提升服务意识与执行力,从而在根本上促进老年教育制度文化的革新,为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营造全新的制度文化生态。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6-05-29(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7.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4]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5-9.
[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19.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4-10-09].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2/content_6934935.htm.
[7]叶忠海.老年教育通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53.
[8]赵娟,赵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前景向好[N].中国信息报,2024-04-15
[9]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69.
[10]原新,金牛,刘旭阳.中国人口红利的理论建构、机制重构与未来结构[J].中国人口科学,2021(3):17-27+126.
[11]E.C.Lindeman.The m eaning of Adult Education[M].New York: New Republic,1926:166.
[12]董之鹰.新世纪的老年教育与资源价值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70-74.
[13]吴思孝.我国老年教育的历史追溯与未来展望:基于政策发展视角[J].成人教育,2019(6):42-48.
[14]黄燕东.老年教育:福利、救济与投资[D].杭州:浙江大学,2016.
[15]耿燕川,朱晓雪.高校助推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架构[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2(3):1-6.
[16]吴遵民,邓璐,黄家乐.从“老化”到“优化”——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新思考与新路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4):3-8.
[17]孙韵杰,起航,韦卫.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下适应极老龄化的老年教育发展困境与突破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14):73-81.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Powerful Learning Nation: Demands,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Junde, Li Benyou
Abstract As a great country with nearly 300 million elderly peop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China is not only a key component of building a learning nation but also an essential way to achieve lifelong education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is a practical demand arising from the large-scale elderly population, a demand of the times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a reform demand for the human dividend through labor force regeneration and restructuring. The practical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learning nation primarily include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active aging”, the absence of systematic top-level design, low quality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insufficient resource sharing, and limited particip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powerful learning nati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should shift from an“aging”to an“optimization”model. This involves creating an elderly education system that promotes both“self-realization and dignity”and the development of“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s”. It also calls for a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meet the demands of elderly education, as well as fostering a new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ecosystem that suppor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powerful learning nation; elderly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ifelong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Wang Jund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han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Jinzhong 030600); Li Benyou, professor of Beijing Lifelong Education Research Bas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作者简介
王俊德(1971- ),男,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晋中,030600);李本友(1965- ),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终身教育研究基地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老年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重点项目“北京市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2JCB036),主持人:李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