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统计智库效应评估理论探究
2024-10-26程豪 张艺馨
摘 要:[研究目的]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统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开展了“互联网”统计智库效应评估理论研究。旨在解决统计智库效应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从而为统计智库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统计智库在政策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智库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互联网统计理论体系的最新进展,提出了适用于“互联网”统计智库效果评估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含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方法的提出及评估方案的设计等内容。[研究结论]应从平台界面友好程度、统计调查业务专业程度、统计调查业务广泛程度、统计调查模型先进程度、平台对统计调查领域专家的汇聚能力、平台赋能科学决策能力6个维度构建统计智库平台使用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方法方面,偏最小二乘估计不要求数据分布,在完成未知参数估计的同时,也能获得潜变量得分,因此适用性较强;还提出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智库效应评估方案,例如针对国内外不同层级智库的差异化评估方法,为评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性建议。研究结论对于提高统计智库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好地满足政府决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统计智库;平台建设;效果评估;互联网统计学;科学决策
中图分类号:C82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4.09.07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智库通过参与重大决策的前期研究和讨论,以及参与重大文件的起草和政策执行的阶段性评估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治理从信息化转到数字化,并逐渐向智能化迈进,数据分析成为重要的治理依据。在这样的背景下统计智库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统计智库旨在借助统计模型、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智能化、高效化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协助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评估经济社会形势,并为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统计智库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统计学、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统计智库理论逐渐形成并得到不断完善。早期的统计智库主要聚焦于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存储,以及对基础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统计智库开始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大规模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统计智库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为数据科学和决策智能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持。
因此,本文旨在开展对统计智库的理论研究,从而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新思路与途径,进一步促进统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具体而言,本文将关注如何有效提升统计智库的资源投入和管理水平,以确保研究团队具备充足的资源支持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同时,提出统计智库效应评估理论方法以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推动研究成果的跨学科整合和创新;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如何提高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更好地满足政府决策的需求。
一、文献综述
为科学全面评估“互联网”统计智库效应,本文从不同层面梳理了当前互联网统计理论体系发展现状以及统计智库的建设现状。
(一)互联网统计理论体系
统计智库离不开互联网统计学理论的支撑。传统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描述统计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内容,推断统计是指通过有限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和规律。总体特征和规律需要用表达统计关系的模型加以刻画,能够将这种关系明确量化的就是模型中的参数。因此,推断统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通过有限数据估计未知参数,二是证明参数估计结果及统计结论的正确性。
互联网统计学在传统统计学的理论体系基础上注入了互联网技术的强大活力,逐渐形成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现代统计科学[1]。互联网统计学的理论体系同样包括互联网描述统计和互联网推断统计。更确切地说,互联网统计学是不同研究问题、不同应用领域中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共存并举和融合交汇。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统计学更有机、更完整地实现了互联网描述统计和互联网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的密切配合。
互联网统计学的理论体系不局限于互联网描述统计和互联网推断统计,还包括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方法和算法,这部分内容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诸多领域交叉和重叠。从理论方法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统计学不仅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随机性统计对象的理论方法,还包括确定性统计对象的理论方法,以及二者相结合的、面向互联网的数字孪生的复杂统计系统等理论方法。在面对诸多实际挑战和困难时,互联网统计学的理论体系将得到不断丰富和补充,在此过程中积累的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可以进一步总结为不同场景下方法和算法的组合使用乃至促生改进和创新,并上升为互联网统计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数据分析软件始终是统计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在数据收集、处理以及数据分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的数据分析软件从操作属性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点键式操作软件,另一类是编程式操作软件。软件存在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完成统计分析任务、发现重要结论。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分析需求和掌握软件操作的能力自行选择点键式操作软件或编程式操作软件。尽管互联网统计学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现代统计科学,但这不意味着在实际操作层面各个环节都要运用高级计算机编程语言。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让读者在所参与的环节中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少数数据分析软件才是互联网统计学的要义。
(二)统计智库研究现状
当前学术界关于统计智库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围绕智库在政策制定、国际关系发展和企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展开。在政策制定层面,国内外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借助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国民经济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监测和预警、经济政策评价等,这对于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编制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国家信息中心以经济分析预测、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为主要研究领域,在围绕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宏观决策支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库和主力军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许多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政策咨询服务,为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2],从第三方角度对全球层面、主要国家和单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经济发展前景展开深入地统计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经济体认识本国的经济运行状态,优化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智库在乡村经济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统计分析结论能够提升经济经营管理效果、保证经济决策的合理性、为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从而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3]。
在国际关系层面,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行为主义(Behaviorism)革命的兴起,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开始使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治学界出现大量的数据收集项目,数据的积累为统计分析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而我国国际关系学界对于定量研究方法的起步较晚,卢凌宇和胡美[4]认为,方法论的缺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我国应吸取美国国际关系学科学化的经验,厘清数理工具在人的世界中的应用限度,从行为和现象出发来选择研究方法。从研究成果来看,外交学院的秦亚青教授可能是第一个在国内发表国际关系定量研究的国际关系学者,在《霸权体系与区域冲突》[5]和《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6]两篇文章中,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探求霸权体系和国际或地区冲突的规律。当前,定量分析方法在国际关系的主要议题领域都得到了有益的尝试,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安全研究和外交研究三大领域中产出了不少成果[7]。例如,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通过对布鲁金斯学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对华持中立态度的美国智库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并不是保持绝对的客观理性,他们否定中国的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试图塑造和巩固西方价值观[8]。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基于统计分析发现,美国金融制裁短期内没有加速美元价值储藏作用的衰减,但长期来看,随着经济与安全的约束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以及美元主导地位的跌落[9],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提出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制裁的策略[10],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提供有益借鉴。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学者基于2009—2014年中国对178个国家(地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双边政治关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发现,中国与贸易对象国(地区)的双边政治关系越紧密,越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而中国与贸易对象国(地区)的地理距离会弱化双边政治关系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影响[11]。
在企业治理层面,统计智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治理政策、理论研究、数据分析、经验分享和国际交流等。统计智库可以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企业治理政策,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帮助政府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促进企业治理环境的优化。例如,商业圆桌会议作为由美国代表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所组成的企业家联盟,已成为重要的智库机构,其借助“公司治理原则的常态性渗透”“研究报告的学术性评价”“公司治理诉讼的程序性参与”以及“商业俘获政治的阶段性游说”四种途径,影响企业治理规则进阶方向与发展节奏,为美国企业治理的改革提供政策咨询、建议[12]。统计智库能够进行企业治理理论研究,探索企业治理的前沿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理理念和方法,为区域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例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抑制了企业过度投资,且明显缓解了企业投资不足,推动企业投资效率有效提升,为释放“数字红利”提供了新思路,为制定企业投资效率的激励政策提供了参考[13]。
综上所述,统计智库在提升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统计智库尚存诸多挑战与问题,尤其对于统计智库效应评估工作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充实。
二、评估理论
互联网统计背景下,统计智库平台是实施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手段,关注其在智库中的推广应用情况和具体实施效果可以为智库提升发展质量指明方向。目前比较权威的统计调查平台是国家统计局开发的统计联网直报系统,通过对信息化硬件设施、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原始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调查对象和调查人员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全国数据管理中心报送原始数据、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共享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数据汇总效率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14],为智库决策提供着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预期效果评估是对统计智库建设的反馈。首先,在评估之前,明确评估内容和任务,形成明确的问题和实施方案;其次,在评估过程中,要对统计智库建设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应用相应指标和方法揭示信息;最后,在利益相关方的综合研判基础上,形成评估方案并实施,根据评估结果对相关内容进行改进。下面以统计智库平台为例,本文将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方法的提出、评估方案的设计等方面对统计智库平台进行阐述。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对统计智库平台使用效果进行评估时,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评估指标,比如,平台界面友好程度、统计调查业务专业程度、统计调查业务广泛程度、统计调查模型先进程度、平台对统计调查领域专家的汇聚能力、平台赋能科学决策能力等等。本研究通过构建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完成关于指标体系的综合测算,对相应单位给予综合评价。
(二)评估方法的提出
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是通过构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这样的指标体系,提出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价指数。具体而言,通过平台界面友好程度、统计调查业务专业程度、统计调查业务广泛程度、统计调查模型先进程度、平台对统计调查领域专家的汇聚能力、平台赋能科学决策能力这6个维度(二级指标)加以综合反映。每个维度又通过3个具体的三级指标加以具体量化。
可以看出,所提出的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价指数,是通过对不同维度以及支撑不同维度下具体指标进行“综合”才能实现的。这种“综合”的过程需要先确定不同维度和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对三级指标数据进行采集,然后通过一定的计算方式实现指标体系间结构关系的测算和汇总。本质上需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即表达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变量(维度)间及其与直接观测的可测变量(指标)间关系的一类模型[15-16]。目前,结构方程模型中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极大似然估计、偏最小二乘估计和贝叶斯估计。与简单相加法、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法相比,这三种参数估计方法均属于客观赋权范畴,可以避免由于人为主观因素造成估计结果的差异。极大似然估计需要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假设,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协方差矩阵更新计算,该方法无法得到潜变量得分。贝叶斯估计需要根据已知的先验分布信息来推断未知参数,而有时先验信息的获取极具挑战。相比之下,偏最小二乘估计不要求数据分布,在完成未知参数估计的同时,也能获得潜变量得分,因此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表达形式如下:
η=βξ+e (1)
X=λXξ+δ (2)
Y=λYη+ε (3)
其中,(1)为结构模型,(2)和(3)为测量模型。测量模型(2)反映的是可测变量X与潜变量ξ间的关系。λX是载荷系数,表示潜变量ξ对可测变量X的影响。测量模型(3)反映的是可测变量Y与潜变量η间的关系。λY是载荷系数,表示潜变量η对可测变量Y的影响。结构模型反映的是潜变量ξ与潜变量η间的关系。β是路径系数,表示潜变量η对潜变量ξ的影响。模型中未展示随机误差项e,δ和ε是因为E(e)=0,E(δ)=0和E(ε)=0。
与经典的结构方程模型不同的是,分位数结构方程模型是对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中的路径系数和载荷系数分别进行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参数估计。分位数结构方程模型的表达形式如下:
Qτ(η)=βτξ (4)
Qτ(X)=λX,τξ (5)
Qτ(Y)=λY,τη (6)
其中,(4)为分位数结构模型,(5)和(6)为分位数测量模型。λX,τ是载荷系数,表示潜变量ξ对可测变量X的影响。λY,τ是载荷系数,表示潜变量η对可测变量Y的影响。结构模型反映的是潜变量ξ与潜变量η间的关系。βτ是路径系数,表示潜变量η对潜变量ξ的影响。τ表示分位数。模型中未展示随机误差项εX,τ,εY,τ和δτ是因为Q(εX,τ)=0,Q(εY,τ)=0和Q(δτ)=0。
(三)评估方案的设计
统计与调查平台效果评估方案的设置,需要根据平台用户对象的不同类型(比如用户所在单位的类型)进行设计。假设平台支撑服务的单位系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细分为国内和国外共2种类型。其中,国内单位按照地区分布的特点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别共5类,国外单位按照实际的所在洲,可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共4类。所有国内单位均负责相同的5项业务,记为A、B、C、D和E。所有国外单位,每家单位负责1项业务。平台支撑服务的单位系统设置如图1所示。
面向图1所示的平台支撑服务的单位系统,建立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价总指数,然后分别建立面向国内、国外单位的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价分项指数,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分别建立这些分项指数。在构建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价总指数及各分项指数时,采用分位数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分位数水平下总指数及各分项指数进行测算。图2给出了评估方案设计的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价总指数以及各分项指数。
三、总结与讨论
智库是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决策咨询机构,以研究公共政策为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17],旨在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现代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智库地位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速推进智库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智库建设模式,智库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8]。
统计智库在提升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统计智库的建设尚存诸多挑战与问题。首先,资源投入和管理不足可能阻碍智库研究团队的成果输出。其次,研究人员的统计专业性和学科交叉程度不够高可能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与可信度。此外,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也可能降低政府部门和决策者对智库研究成果的接受程度和利用价值。
当前学术界关于统计智库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互联网”统计智库效应评估理论研究为选题,从如何有效提升统计智库的资源投入和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统计智库效应评估理论方法。以统计智库平台使用效果评估为例,从平台界面友好程度、统计调查业务专业程度、统计调查业务广泛程度、统计调查模型先进程度、平台对统计调查领域专家的汇聚能力、平台赋能科学决策能力这6个维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偏最小二乘估计方法适用范围较广。评估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平台支撑服务的单位系统,建立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价总指数,然后分别建立面向不同单位的统计智库平台效果评价分项指数,最后采用分位数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分位数水平下总指数及各分项指数进行测算。研究结论对于提高统计智库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统计智库更好地满足政府决策的需求,为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豪.互联网统计:方法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
[2] IMF:2024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7月刊[EB/OL].(2024-07-18)[2024-09-20].https://finance.sina.cn/tech/2024-07-18/detail-incenvum2397488.d.html.
[3] 张守平.统计分析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4(9):57-60.
[4] 卢凌宇,胡美.国际关系定量分析:科学还是反科学?[J].欧洲研究,2013,31(6):126-150,8.
[5] 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区域冲突:论美国在重大区域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J].美国研究,1995(4):51-68.
[6] 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J].中国社会科学,1996(4):114-126.
[7] 庞珣,漆海霞.中国国际关系定量研究十年发展与进路[J].国际政治科学,2024(1):1-40.
[8] 朱颖,杨建林.基于内容和话语视角探究美国智库构建的中美国家形象:以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为例[J].情报杂志,2023,42(10):81-88,73.
[9] 马雪.美国金融制裁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24(3):116-132.
[10] 姚大庆.美国金融制裁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J].世界经济研究,2023(7):107-117,136.
[11] 邓富华,霍伟东,张永山.双边政治关系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8(1):154-163.
[12] 薛前强.企业智库影响公司治理的制度进路与启示:以美国商业圆桌会议为例[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3,8(4):166-175.
[13] 张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基于融资与治理的中介作用[J].现代经济探讨,2024(3):20-32.
[14] 李强.精心实施四大工程 推进统计信息化再上新台阶[J].统计研究,2011,28(7):3-8.
[15] CHENG HAO. Composite quantile estimation in PLS-SEM for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J].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3,25(7):6249-6268.
[16] DAVINO C,VINZI V E. Quantile composite-based path modelling[J]. Advances in data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2016,10(4):491-520.
[17] 李凌.中国智库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J].社会科学,2014(4):4-21.
[18] 岳洪江.智库评价模式与区域智库影响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6):64-72.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Internet-based” Statistical Think Tanks
Cheng Hao1 Zhang Yixin2
(1.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Academy of Innovation Strategy, Beijing, 100038; 2.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142)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ig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conducts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Internet-based" statistical think tanks to further advance thei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aims to address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ystems of statistical think tanks, such as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ness in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methodologies,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atistical think tanks. This study seek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statistical think tanks in policy-making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by better serv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s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Research method]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reviews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ink tank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integrates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Internet-based statistical theory to propos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et-based" statistical think tank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encompa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the formul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and the design of evaluation schemes.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tatistical think tank platforms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six dimensions: platform interface friendlines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statistical survey activities, breadth of statistical survey coverage, advancement of statistical models, capacity to attract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statistical surveys, and platform’s ability to empower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In terms of evaluation methodology, the study highlights that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estimation does not require specific data distribution assumptions. It not only allows for the estimation of unknown parameters but also yields scores for latent variables, making it highly applicable for the context of think tank evaluation.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differentiated evaluation schemes for different levels and types of think tank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providing specific operational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scheme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 to enhancing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statistical think tank platforms, enabling them to better meet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needs.
Key words: statistical think tanks; platform construction; effect evaluation; internet statistics;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维变系数多水平结构关系模型研究及应用”(72001197);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测度”(2023LZ038);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项目“中国科协综合统计现代化发展指数与可视化研究”。
作者简介:程豪,男,1989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综合统计与调查研究。张艺馨(通信作者),女,1991年生,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分析、因果推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