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其优化对策
2024-10-26饶远 伊彤 李海丽
摘 要:[研究目的]“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是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而提出,在全国多省市得到实践探索。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新举措,“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实施现状需要得到系统研究,并对之提出优化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制度理论研究框架,通过政策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等省市“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情况,分析“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实践效果。衡量实施情况的主要指标包括“揭榜挂帅”项目政策发布情况、学术研究趋势、组织机制、实践情况。[研究结论]“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在机制创新与技术攻关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基于上述研究情况,提出了搭建应用场景开放平台、发挥智库战略咨询作用以及完善政府与企业互补关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揭榜挂帅;制度理论;项目组织模式;科技体制;关键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F20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4.09.04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的较为系统的科技计划体系,是我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当下国际科技竞争局势的发展变化,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我国亟待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能力,由此产生了进一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组织模式的需求,“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应运而生。“揭榜挂帅”项目是在原有科技计划项目基础上采取的新措施,已明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应当在不同时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改革调整,因此对“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揭榜挂帅”项目研究综述
学界对“揭榜挂帅”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经验借鉴和组织创新两个方面。首先,对国际经验的研究表明,类似“揭榜挂帅”的项目组织模式最初起源于科技悬赏[2],科技悬赏是解决特定技术难题的重要政府科研资助方式。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悬赏奖的设奖中心逐渐从欧洲转移至美国,对科技创新活动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其次,组织创新研究包括对“揭榜挂帅”项目运行机制的研究[3-7]、“揭榜挂帅”项目经费管理研究[8]、“揭榜挂帅”作为创新要素配置模式的研究[9]、“揭榜挂帅”模式对科技监督的影响[10]以及开放式创新对“揭榜挂帅”制度的完善[11]。在肯定“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学者对该组织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冷思考,比如由于技术供需双方以及政府之间主体行为异化而弱化了制度实施效果[12],以及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征集、专家论证、项目筛选、揭榜遴选、企业引领不足等问题[13]。
相比于其他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项目更注重需求导向,以解决“卡脖子”难题,强调对行业内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作用[14]。国内对“揭榜挂帅”项目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即韩凤芹[12]的“目标—行为—效果”理论框架和曾婧婧[15]的“历史—应用—价值”三类维度。从理论层面系统研究“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情况,有利于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拓展制度理论研究边界,系统分析“揭榜挂帅”项目的管理制度与实践情况。
二、制度理论分析框架
自19世纪晚期开始,制度理论在多领域多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与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的制度理论研究相比,社会学制度研究具有更强的连续性。理查德·斯科特(Richard Scott)在充分研究社会学制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规则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为基础要素的制度理论,并进一步解析了基础要素的构成,即符号系统、关系系统、惯例和人工器物[16]。斯科特制度理论适用于分析战略举措在多层次主体中的实施情况[17-20],有利于系统梳理新制度措施的实践效果。本文以斯科特制度理论为基础,结合“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特点,构建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以制度基础要素中的规则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代表各维度各自由强到弱的制度效力。
符号维度多被视为一种由文化语义构成的符号集合,根据制度基础要素不同而包含不同的内容。规制性强调法律、规则的重要作用;规范性强调可以规范行为的共同准则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文化认知性强调共同范畴、特性在塑造感知与解释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而言,政策工具是政府部署、推行及贯彻治理理念的具体手段[21],符号维度三级效力与其对应的要素构成分别是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和学术研究。
关系维度和惯例维度的联系更加密切,关系维度主要依赖于与社会位置相联系的网络互动来发挥制度作用,而惯例维度则是组织内部行动者的模式化行为。具体到“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项目执行需要多元化的各级组织机构协作完成[22],因此关系维度的要素构成应包含主责部门、组织层级、主管人员;各级机构落实制度需要多种措施,因此惯例维度的要素构成应包含战略目标、工作机制、服务平台。
人工器物维度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由人类活动有意识地生产和传播的物质客体。在人工器物维度,依据“揭榜挂帅”项目的制度效力强弱可以分为应用成果、学术成果和成果意识。应用成果指完成成果转化、可投入市场生产的研发成果;学术成果指具有重要理论或实践价值的科技成果,如论文或专利;成果意识指将成果产业化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实践分析
“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是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攻关提出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项目管理方式,其组织模式突出“英雄不问出处”的特点,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可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团队。
(一)符号维度:“揭榜挂帅”项目政策与学术研究
我国多部门均发布了落实“揭榜挂帅”项目组织实施的政策文件,多省市也响应“揭榜挂帅”的制度导向,积极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与揭榜情况等各类政策信息,榜单重点关注生物医疗、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
1.“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制度与榜单发布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重点省市积极探索“揭榜挂帅”项目在实践中的应用。北京市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是对现有科技计划项目的补充,旨在攻克北京市重点产业领域面临“卡脖子”困境的技术。上海市“揭榜挂帅”项目开始于疫情期间,先后在2020年2月和9月出台了《关于强化科技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通知》和《2020年度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指南》,由此“揭榜挂帅”成为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新模式。广东省在2018年开始开展“揭榜挂帅”制度的试点工作,采取了区域试点和龙头企业试点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深圳市“揭榜挂帅”项目启动于应急防治工作,制定了《关于以“悬赏制”方式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工作方案》与《深圳市科技悬赏项目管理办法》。
本文进一步分析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省市发布的“揭榜挂帅”项目信息,将榜单主题整合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能源材料、应用场景、社会发展和行业制造等7个领域,并由此绘制出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包含深圳市)在不同领域的发榜数量(如图1所示)。各榜单包含多项具体课题,其中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先进制造占比最大,但该领域项目多与信息技术等主题存在交叉。信息技术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和生物医疗领域在各地榜单中的发榜项目数量较多。比较而言,北京市在信息技术领域布局项目最多,上海市整体政策数量较少、主要侧重行业制造领域的布局,而广东省在各领域的项目布局比较平均。
2.“揭榜挂帅”学术研究趋势
截至2024年8月,在知网检索以“揭榜挂帅”为主题的学术研究共有337篇学术期刊文章,3篇硕士学位论文,4篇会议文章,329篇报纸文章。其中,学术期刊文章对“揭榜挂帅”的研究主要包括数字化改革路径、制度实施机制与困境、制度多维价值、高等院校对接对策和农业科技新模式等问题;会议文章对“揭榜挂帅”的研究主要包括人才体系问题、开放式创新问题和企业协同发展问题;报纸文章主要关注“揭榜挂帅”的创新活力、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着力点等问题。
在学术研究领域,学者对揭榜挂帅项目的研究热度随着政策发布而不断增加。以学术期刊为代表,自2016年至2022年在知网发布的相关学术论文逐年增加(如图2所示),2023年比2022年略少6篇研究文章,2024年发布的相关研究论文截至8月共计有43篇。现有学术研究从多学科领域研究“揭榜挂帅”的政策背景和发展重点,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不断丰富的理论研究为“揭榜挂帅”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创新动力。
(二)关系与惯例维度:“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机制创新
“揭榜挂帅”项目的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原有的科技部门,与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相比,在关系维度没有显著的差别,各省市对“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惯例维度。
1.“揭榜挂帅”项目的组织机构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重点省市在“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探索过程中,立足于原有科技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创新举措,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完善各类工作机制。其中,北京市科技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的落实工作多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开展,包括榜单编制与发布、“揭榜选帅”、提供支持服务、考核验收等实施环节。上海市科技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的落实工作多由上海市科委组织开展,包括榜单需求的征集发布、揭榜范围与要求确认、项目管理等工作。广东省科技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的落实工作由省科技厅负责,工作内容包括项目遴选、项目管理、项目验收,榜单以需求为导向,征集来源于产业界的企业真需求。其中,深圳市科技领域“揭榜挂帅”项目的落实工作多由深圳科创委组织开展,包括寻榜发榜、创新揭榜机制、采取资金奖励等具体措施。
2.“揭榜挂帅”项目的工作机制
“揭榜挂帅”项目的战略目标是攻克面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其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项目遴选阶段,即榜单需求的征集发布,即寻榜和定榜;二是,项目申请阶段,揭榜选帅项目的组织方式,即发榜和揭榜;三是在项目实施阶段,“揭榜挂帅”项目强调技术需求方对过程的监管;四是在项目验收阶段,引入最终用户进行真实应用场景验收是“揭榜挂帅”项目的重要创新点,最终用户的意见将作为验收管理的主要考量因素。“揭榜挂帅”项目验收标准明确具体,成果更容易解决产业技术需求难题。下面以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重点省市为例,分析它们在采取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措施方面的积极探索。
北京市建立了较为明确的“揭榜挂帅”项目管理流程,着力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项目目标与考核指标明确具体,项目成果可直接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检验。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项目主管处室通过调研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政府、领军企业、最终用户的意见需求完成寻榜和定榜的工作,发榜环节的公开项目在北京市科技项目统筹管理信息系统上发布。揭榜团队的选择由主管处室、专业机构和专家组共同完成,采取包括专家评审会和现场考察等方式。
上海市“揭榜挂帅”项目的揭榜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制定了不同的范围。疫情期间的应急专项面向全球选择揭榜者,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国内法人单位选择揭榜者,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以下简称EDA)领域的项目则面向上海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选择揭榜团队。在资金管理方面,疫情专项由科委进行事后奖励,且不设开支科目比例要求;科技攻关项目和EAD项目需要在项目申报书中编制预算,科委对各项目设定拟资助金额。
“揭榜挂帅”项目的榜单征集是首要环节,广东省在征集行业技术需求方面采取了数字化的创新举措。广州市建立了数字化管控体系以实时更新并征集企业需求,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开发运营的科技型企业智能微诊断数字管理系统汇集企业数据,在高新技术企业需求标准方面及时对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数据信息。企业通过数字管理系统明确政府要求,政府管理部门通过数字管理系统后台实时掌握企业动态发展信息。由专业团队定期跟踪更新企业需求数据,以动态实时创新地图的形式对辖区内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智慧管理。具体流程包括将各类企业数据导入初筛模型,根据筛选结果对企业进行分类评级。通过初筛的企业可以进入第二轮经由算法的精确筛选后,政府对这些企业进一步开展分层评级。最终将各类企业数据形成数据库,服务机构采取落地服务企业的方式,扶持重点企业成长。
(三)人工器物维度:“揭榜挂帅”项目实践情况
“揭榜挂帅”项目区别于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的最突出特点体现在制度理论中的人工器物维度,揭榜单位具备较强的成果意识,愿意与用户、市场积极对接沟通,因此项目成果的应用性普遍较好。
1.广东省“揭榜挂帅”项目的实践经验
广东省“揭榜挂帅”项目启动于2018年,项目管理由省科技厅监测中心负责,包括项目遴选、项目管理和项目验收。区别于一般财政资金项目,榜单以需求为导向,征集来源于产业界的企业真需求。根据调研总结,广东省科技厅及相关专业机构关于“揭榜挂帅”模式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广州市为代表,通过“以赛促评”推进“揭榜挂帅”项目。根据本研究进行的现场调研访谈可知,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成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举办创新挑战赛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需求导向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创新挑战赛由企业发榜,创新主体揭榜,并给予成功揭榜单位奖励金额以支持研发。自2020年以来创新挑战赛每年举办一次,通过广泛征集和精准对接相结合的模式,累计收到来自30多家高校院所的解决方案198项,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中科院、西电广研院、中科院空天院大湾区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哈工大无锡新材料院、季华实验室等高校院所的技术团队。同时,累计挖掘技术需求751项,为广州市37家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对接了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促成横向技术合作,合作金额超4 800万元。
二是与龙头企业共同组织的“揭榜挂帅”项目,即政府通过“揭榜挂帅”项目为龙头企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搭建合作平台。根据本研究中的现场调研访谈,2020年广东省科技厅通过专项试点与龙头企业共同组织实施了“揭榜挂帅”项目,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并进行解读,向专家介绍需要的技术支持和时间节点。遴选工作需明确问题导向,专家组主要由下游重点企业技术专家和行业内专家构成。下游企业参与遴选揭榜方,全程参与项目管理,每个阶段的交付物和考核指标清晰具体。
基于实践探索,广东省发现“揭榜挂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点。第一,企业通过“揭榜挂帅”更多是为了从政府获得资金支持,而非创收,这与“揭榜挂帅”项目设立的初衷有所不同。第二,“揭榜挂帅”的评审环节由多家单位或企业竞争,在实践过程中与传统科技计划项目的模式相似,没有体现出“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特殊性。第三,由于企业需要规避商业风险,“揭榜挂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征集真实技术需求。第四,政府对产业技术发展的了解程度不如龙头企业深入,在“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过程中存在政府组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不适合问题,比如有些技术问题采用“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效果不如行业内自行组织。
2.北京市“揭榜挂帅”项目的实践效果
北京市自2022年开始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截至2024年3月公开发布了12个项目指南通知,包含68项具体技术。据调研得知,截至2023年12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组织了52项“揭榜挂帅”项目,已结题15项,具体支持领域包括智能与网联车、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城市科技与精细化管理、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医药创新品种及平台培育。在已结题项目中,仅有1项研究成果处于样机原理研究阶段,其他项目研究成果均已可供最终用户直接使用。
在多项“揭榜挂帅”项目中,车规级芯片科技攻关连续两年采取“揭榜挂帅”模式,且进展效果良好。2022年材制处首批“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了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美芯晟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它们分别承担7个榜单任务的科技攻关。相比于2022年,材制处2023年的榜单任务更加聚焦整车企业急需的车规级芯片,项目组织管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扩大发榜范围,面向全国发榜,支持京外主体参与攻关。材制处2023年的榜单任务面向全国发榜,鼓励京外主体报名,加大力度吸引京外企业落地北京,并将会同相关区为落地企业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优良的要素保障。第二,强调榜单任务的应用示范具备可行性、保障性。把“具备可量产性、可持续稳定供应性”的要求修改为“应用示范具备可行性、保障性”。
通过问卷调研揭榜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北京市发现“揭榜挂帅”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揭榜单位市场推广难度较大,需要更多交流机会。终端需求客户与课题实施单位间的互动交流有待加强,市场和客户之间信任度不足,需要时间增进了解培育信任。还有课题受疫情影响导致产品示范应用和平台推广没有达到预期。第二,技术难度较大,导致揭榜单位研发周期紧张。在技术方面,多项课题存在国内无技术基础、技术攻克难度大,导致研发周期延长的情况。具体情形包括研发规模大、与国外同类工艺差别较大、研制指标与国外近年产品类似,以及控制模式过于复杂等。目前,“揭榜挂帅”项目的研发周期多为1~3年,有五家揭榜单位反馈从研发到应用量产的时间周期短,期望能够适当延长研发周期。第三,对部分“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制度不熟以及经费不足。有些揭榜单位反馈对经费使用规则掌握不够充分,对项目流程规则不够熟悉,希望能加强宣传并在实施过程中有固定专家团队予以指导。在经费方面,有临床项目反馈经费不足的问题,因为临床项目整体预算会因不可控因素的延长而增加。
(四)“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实践成果与问题
根据前文对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等省市“揭榜挂帅”项目实践情况的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在制度传递的符号系统、关系系统、惯例和人工器物等制度维度皆有不同程度体现。
首先,在符号维度方面,各省市已基本落实“揭榜挂帅”项目的指南发布与实施,并且关于“揭榜挂帅”的学术研究呈上升趋势。其次,在关系与惯例维度方面,“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积极采取了多种创新举措,例如北京市制定了流程清楚、适用范围明确的“揭榜挂帅”项目管理政策。最后,在人工器物维度方面,“揭榜挂帅”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与最终用户和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项目成果的应用性更强。
虽然“揭榜挂帅”项目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通过北京市和广东省的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发现,其组织管理和实施中仍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
第一,项目后期管理不足,项目成果推广力度有待强化。例如,在对北京市揭榜挂帅项目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市场和客户之间信任度不足,市场推广难度较大,中小企业需要更多交流机会。第二,项目执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榜单难以征集真实技术需求。例如,在广东省调研时发现企业因需规避商业风险,而避开真实技术需求参与榜单征集。第三,依赖原有项目管理方式,对“揭榜挂帅”项目的核心导向落实不到位。例如,在广东省调研时发现存在“揭榜挂帅”项目评审环节与过去模式相似的问题。
四、完善“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政策建议
在新的国际科技竞争形势下,“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具有历史必然性、存在必要性和发展时代性,是对我国科技治理体系的制度补足和强化[23]。自“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提出和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在法律政策、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方面将理论制度逐步落实到政策实践的各个环节,并在整合地方科研攻关需求、促进关键技术供需匹配以及减少科研能力搁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4]。但在制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以下研究启示供政府决策参考。
第一,政府搭建应用场景开放平台。应用场景对技术转移的作用在学术研究中多被认可[25],应用场景中包含的主体、环境和事件,对应着创新主体、需求主体、榜单任务和成果应用之间的直接链接关系[26-28]。通过适当开放国企等大型企业的技术应用场景,为中小企业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带动作用。同时,运用场景平台搭建资源共享与成果推广平台,既有利于增加研发单位、最终用户与产业链配套商之间的交流机会,为已经取得较好研发成果的项目提供推广支持;又有利于链接创新主体间的长期合作,集中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继续形成高质量问题榜单,由此充分发挥“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的优势,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点。
第二,发挥政府组建智库的战略咨询作用。智库机构以战略咨询服务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常态化支持,进一步加强对话机制,促进信息沟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智库平台构建安全的多元主体对话机制,使企业接收到更多来源于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信息。例如,组建专家团队着重支持执行中项目的揭榜单位,及时沟通项目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共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升课题的组织实施效率和成功率。同时,通过智库研究调研,协调榜单征集到的难题与国际行业前沿技术的平衡,避免出现企业绕开真实技术需求等问题,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第三,完善政府与企业的互补关系。为提高“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模式解决产业技术需求的有效性,企业与政府需要进一步厘清工作边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产业链技术现状完善政府与企业间的互补关系。产业内龙头企业牵头可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交由行业自行组织,避免财政资金浪费,而“揭榜挂帅”项目侧重支持企业短期内不愿或无力支持的技术问题,充分运用多元化的科研组织优势,发挥市场作用,使政府支持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配合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肖尤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2] 宋兆祥,司林波.国际科技悬赏的发展历程、实践模式与经验启示:对新世纪以来典型科技悬赏项目的多案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7):12-22.
[3] 李海丽,陈海燕,李玲.国内典型省市“揭榜挂帅”机制实践与发展思考[J].科技智囊,2022(7):54-61.
[4] 司林波,孟吉,张盼.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创新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情境:基于国内实践的多案例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22(7):12-22.
[5] 曾婧婧,黄桂花.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运行机制与关键症结[J].科学学研究,2021,39(12):2191-2200,2252.
[6] 范真诚.高校重点项目攻关的“揭榜挂帅”制度完善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1(S1):31-33.
[7] 张玉强,孙淑秋.“揭榜挂帅”:内涵阐释、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21(6):13-19.
[8] 邹轶君,郝加全.成果导向的“揭榜挂帅”中的科研经费管理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20(S1):27-29.
[9] 贾宝余,应验,刘立.“点将配兵”与重大突破:重大战略科技领域创新要素的配置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88-100.
[10] 孙文静.基于五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的科技监督新范式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22,40(2):57-64.
[11] 张宇,姜言彬.开放式创新实践对“揭榜挂帅”制度的启示[J].科技导报,2021,39(24):10-15.
[12] 韩凤芹,陈亚平.揭榜挂帅制度的实施困境与对策:基于GCE框架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3(6):35-42.
[13] 刘然,李丹萍,陈汉梅.新时代湖北省“揭榜挂帅”制度实践及改革建议[J].科技智囊,2022(10):37-43.
[14] 林世爵.深入实施“揭榜挂帅”项目 助力企业攻克“卡脖子”难题[J].广东科技,2023,32(3):28-29.
[15] 曾婧婧,黄桂花.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历史维度、应用维度与价值维度[J].科学管理研究,2023,41(3):61-70.
[16] 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M].姚维,王黎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7] 梅伟惠,张玮逸.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制度理论视角下的跨国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2):81-92.
[18] 姚凯,李晓琳.基于制度理论的创业企业社会创新实现路径[J].管理科学,2022,35(3):58-72.
[19] 管晓锐.制度“三大基础要素”理论视角下中国博物馆策展人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博物馆,2022(2):43-48,135.
[20] 许艳芳,朱春玲.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企业创业策略的选择: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2,15(1):51-68.
[21] 甘宇慧,侯胜超,邹立君.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文本分析[J].科研管理,2022,43(3):55-62.
[22] 王铮.政府部门间协作的影响因素及其组织逻辑:基于组织角度的分析[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3,12(2):43-53.
[23] 陈贵梧.制度互补理论视角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逻辑及其演变:兼与经济治理比较[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3,12(1):114-128.
[24] 石晓军,付士洋,谭松涛.中国“揭榜挂帅”活动计量分析与制度优化[J].深圳社会科学,2023,6(4):38-50.
[25] 杨德林,夏青青,马晨光.在线技术转移平台的供需匹配效率分析[J].管理科学,2017,30(6):104-112.
[26] 张新新,黄如花.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应用场景、风险挑战与调治路径[J].图书情报知识,2023,40(5):77-86,27.
[27] 李明,焦春雷,李晓龙,等.储能安全标准研究及储能在构网型新场景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2023,59(7):20-29,38.
[28] 叶选挺,马诗敏,王宇,等.场景驱动视角下我国智能医疗产业演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24):20-30.
The Status Quo of Implementation and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Model of the Open Competition Mechanism to Select the Best Candidates
—An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Institutional Theory
Rao Yuan Yi Tong Li Haili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Research purpose]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model of the open competition mechanism to select the best candidates was proposed to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core technologies in key fields and has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 in multiple provinces and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As a new measure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reform,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model of the open competition mechanism to select the best candidates require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and the proposal of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theoretical research framework,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dong Province by means of policy analysis, field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model. The key indicators to measure implementation are the policy release of the project, academic research trends,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 and practical situations.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model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in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policy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build an open platform for application scenarios, giving play to the strategic advisory role of think tanks, and improving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 the open competition mechanism to select the best candidates; institutional theory; project organization mod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key core technology
基金项目: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制度理论视角下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有用知识管理研究”(132023KF006);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财政项目“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预研”(24CB004-3)。
作者简介:饶远,女,1993年生,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伊彤,女,1967年生,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战略。李海丽(通信作者),女,1974年生,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科技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