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做强旅游产业加快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4-10-23于明言
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旨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旅游产业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生态城将其作为主导产业之一。随着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享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生态城应通过丰富旅游资源载体、做强河海游品牌,树立“旅游+N”理念、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打造高科技消费场景,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景区转换便捷性等,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一、生态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生态城文旅资源不断丰富。生态城拥有12个主题景区、6个文化场馆和38个城市公园,其中有3个4A级景区、2个国家级场馆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旅资源丰富,已经形成融合海洋休闲、亲子娱乐、民俗文化、城市观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线路。目前,生态城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全球唯一拥有航母编队的航母主题公园、全球最高妈祖像的妈祖文化园和中国北方地区首家第四代高科技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生态城全域拥有36公里生活海岸线、众多生态公园和主题游景区,与漕运、军事等多元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蓝绿交织、河海相连、动静结合、全域游乐”的旅游特色。
2.生态城旅游人气不断提升。近年来,生态城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旅游大奖优选目的地”“中国十强康养旅游目的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23年全年,生态城综合游客接待量突破1200万人次,获评“中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成为天津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其中,生态城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等热门景区,已经成为京津冀新兴的“海洋游”目的地。
3.生态城旅游环境不断完善。近来年,生态城不断推进各旅游景区景点连接道路的升级优化,规划设计旅游线路,将区域内众多景点串联成线,未来计划实现自驾到一个点位停车后即可乘坐免费公共交通畅游全域。区域内不同档次的酒店相继开业,滨海宝龙广场、星光汇等商业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旅游商业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此外,生态城还依托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了从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点到智游E站的四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智能导游、地图探索、AI语音交互、5G热点等30余项智能服务,实现全域景区与智慧旅游系统的应用联动,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智慧之城的出游体验。
4.国家间文旅合作不断加深。作为中国、新加坡两国重大合作项目,在高水平建设协同创新的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框架下,中新两国在生态城文化旅游领域合作不断加深。双方共同建设了中新友好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中心、中新友好公园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建设人居环境示范样板。2022年2月,生态城与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签署备忘录,共同打造一座“城在景中,城景相融”的国际一流“全域花园城市”。未来,生态城将根据天津的气候特点,在不同季节打造不同特色的城市绿化主题,将景观的流动性、集成性同城市功能统一起来。届时,漫步于生态城中就如同置身于花园里,实现移步换景皆是秀丽风光,生态城的旅游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生态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旅游产业能级有待不断提升。生态城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特色不够鲜明,品牌号召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方特欢乐世界和航母主题公园是目前生态城旅游最大的两个热门景区,但方特欢乐世界主要面向低龄儿童,而航母主题公园则主要吸引小众的军迷,两个品牌的号召力和美誉度远不及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影城。根据《2022全球主题公园及博物馆报告》,天津方特欢乐世界未能进入亚太区域榜单的前20名,不及第17名的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和第19名的宁波方特东方欲晓。与同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蓟州区相比,生态城2023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仅为蓟州区的一半左右,差距较大。
2.“旅游+房地产”模式有待逐步转型。生态城长期以来采用“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成为滨海新区房地产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但在全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从长远来看这一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需转型升级。在“旅游+房地产”模式下,生态城内大量公园的建设和周边商业等相关服务配套都侧重于满足楼盘业主的需求,而旅游景区周边零售、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配套不够丰富。生态城需要向“旅游+服务”模式加快转型,完善旅游度假消费服务产品体系。
3.旅游文化内涵和科技感有待凸显。一是生态城内部的东堤公园、南湾公园等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有待重点打造几处能够彰显天津本地文化底蕴和体现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成就的景区。例如,妈祖文化园仅在节日庆典时开展舞龙舞狮、秧歌高跷等民俗体育表演活动,缺少对大沽舞龙、海下文武高跷等天津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汇集,未能定期举办常态化的商业民俗汇演。二是有待充分利用动漫产业资源,借助5G、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化为具有沉浸体验和互动功能的旅游产品,深度挖掘和打造能够带动游客二次消费的场景。生态城拥有第一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和北方第一个国家3D影视产业基地,已经聚集了唐人影视、阿里影业、猫眼娱乐等多家国内知名文化企业,虽然吸引了不少游客到动漫公园与动漫塑像合影,但是未能围绕哪吒等动漫形象形成互动消费场景。
4.区域公共交通体系有待加快完善。当前生态城旅游发展受到公共交通因素的制约,主要面向京津冀区域内自驾游客,对区域以外游客的吸引力不高。与淄博烧烤火爆后当地迅速推出了21条烧烤公交专线相比,生态城旅游公交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在生态城内部景点之间联通方面,区域内网约车打车较为困难。虽然滨海旅游专线2路能够串联东海路轻轨站与生态城内部景点,但是该线路发车间隔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二是在生态城与滨城、津城其他区域的热门景点间的联通方面,虽然目前开通了连接天津站与方特欢乐世界的公交车和连接意式风情区与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的海·河之旅旅游直通车,但车程时间过长,发车频率较低。
三、做强生态城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
1.丰富旅游资源载体,做强河海游品牌特色。第一,争取更大的旅游品牌企业落户天津,提升生态城旅游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例如,争取与迪士尼合作在生态城建设全国第三家以海洋为主题的公园,突出海洋旅游特色,发挥迪士尼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游客来生态城打卡。第二,进一步完善做强生态城海洋军事游IP。争取与中国海军合作,在现有航母主题公园和待建的航母小镇基础上,借鉴海南和青岛的经验,在生态城建设全国第三家国家海军博物馆,引进并丰富生态城的海军退役战舰种类,提升海洋军事旅游资源聚集度。第三,培育水上体育培训、军旅主题研学活动品牌。围绕帆船、帆板、水上摩托艇等项目,鼓励天海风等企业做强天津水上休闲运动俱乐部品牌。依托天津基辅号航母,擦亮天津航母海洋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招牌。
2.树立“旅游+N”理念,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发挥旅游产业的引领作用,在“旅游+房地产”基础上,拓展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第一,推动“旅游+康养”。依托天津优质医疗资源和生态城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完善旅游康养产业链,引进高端康养企业和项目,为京津冀老年群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和高端化服务。第二,推动“旅游+体育”。 借鉴贵州“村超”发展经验,发挥天津体育优势,积极举办沙滩排球、帆船帆板、海上游泳、沙滩足球等体育赛事,鼓励相关俱乐部品牌建设。第三,推动“旅游+露营”。完善公共露营营地建设,全面提升营地相关服务,保障营地安全,孵化本WMJq1++iynTMzL/PFHzrew==地优质营地品牌。开发夜间旅游产品,拓展灯光艺术、特色演出类型的夜间旅游景点,打造适合全年龄段消费的夜间旅游产品体系。
3.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打造高科技消费场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打造拓展新的消费场景,以更加优质完善的服务提升生态城旅游吸引力。第一,鼓励妈祖文化园引进相关优质文化企业,打造天津传统相声、曲艺和民俗商业表演平台,开展汉沽飞镲、大沽龙灯等非遗表演,丰富生态城文化旅游服务产品,传承天津传统民俗文化。第二,用好国家动漫园相关产业优势和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优势,鼓励相关企业拓展沉浸式动漫互动体验娱乐项目和产品。借鉴环球影城的魔杖、手环等设施开发经验,通过5G、VR虚拟现实、互动娱乐等技术,拓展生态城旅游消费场景,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动漫人物和相关剧情。第三,提升生态城旅游智慧体验,增强“生态城智游”微信公众号的综合信息服务和互动功能,向游客提供信息查询、导游导览、旅游产品预订、旅游投诉等一体化在线服务。
4.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景区转换便捷性。为游客提供多种便捷交通选择,尽量将游客的景点换乘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方便游客随时打卡拍照,让游客能够自主深度体验“城在景中,城景相融”的花园城市。第一,借鉴桂林阳朔县等全域旅游城市经验,成立生态城电车租赁相关企业,为游客提供在生态城内部租用、能够临时停车、在热门景点附近异地归还的单人、双人和三人电动车、新能源汽车服务,提升生态城旅游交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第二,完善热门景点之间的旅游公共交通网络。复制生态城智慧公交无人驾驶公交车经验,开设串联生态城热门景点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增强生态城旅游交通的智慧体验。第三,增强生态城妈祖文化园与天津市内天后宫的互联互通,开通生态城与东疆邮轮母港、生态城与大悲禅院码头之间的“水上巴士”,实现通过邮轮串联滨城、津城之间河海旅游资源。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