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2024-10-23杨泽坤

求知 2024年10期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能够激发国家文化生命力,实现精神富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任务,并将其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充分体现了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战略地位。

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繁荣发展,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首先,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传统的文化体制机制下,存在一些束缚文化创新和创造的障碍,如过于严格的审批制度、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等。通过改革,可以打破这些障碍,为文化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创作自由和创新空间,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内容形式上,还体现在传播方式、商业模式等方面,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改革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持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使文化产业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还可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这种繁荣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最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变革过程,不仅包括经济的现代化,还包括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现代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变革,可以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同时,通过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充分认识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关系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文化领域的全面繁荣和兴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首先,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系统工程,旨在通过改革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在这一过程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优化供给机制,可以确保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有助于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文化作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因此,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可以推动文化生产者和提供者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性,提高文化生产和服务的效率,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供动力和保障。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涉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创新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等。通过改革,可以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束缚,激发文化领域的创新创造活力,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例如,改革可以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可以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可以推动文化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文化创作者和生产者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最后,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可以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文化领域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工作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也展示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新理念和战略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理论,这一思想强调文化自信自强,创新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确保文化的健康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指导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这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基础。通过改革,可以破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这符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要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等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文化产业的运作方式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活力,提高供给效率。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偏好和需求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为优化供给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重要力量。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等,以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供给模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确保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这不仅符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也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再次,要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强调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近年来,虽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优质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后,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文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文化人才的培养则是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供有力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科技赋能,可以提升文化产品的制作水平、表现力和互动性,提高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和普及率。通过上述这些举措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四、以优化供给机制来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质量

供给引领需求,在文化领域要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通过优化供给机制来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质量,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

一要加强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明确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质量标准,为文化企业提供清晰的政策导向。通过政策激励和约束,引导文化企业注重产品质量,提升整体水平。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特别要对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推广给予资金支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收减免等方式,降低文化企业的运营成本,鼓励其投入更多资源提升产品质量。

二要推动文化创新。原创是文化产品的灵魂。应建立健全原创激励机制,鼓励文化工作者和创作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手段,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文化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大幅增加文化创新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打破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促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优胜劣汰,推动文化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文化产品的供给结构,确保文化产品能够精准对接人民群众需求。

四要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化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人才和团队,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五要学会弹好优化文化供给机制这架“钢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以及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是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几项重点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市场需求。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发展可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发展可以推动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构建和传播。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为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意源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可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六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元价值。加强与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七要加强监管与评估。建立健全文化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文化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文化产品效果评估机制,对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给策略和优化供给机制,确保文化产品能够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上述举措,可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关键问题研究”(23ZDA09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杰出青年学者、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