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江河湖海”思维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2024-10-23杨红运

求知 2024年10期

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肩负着落实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领导干部何以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这需要多措并举、多向发力,我们不妨尝试运用“江河湖海”的思维来把握其理念、制度和行动。

一、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要教育引导其聚焦如滚滚长江般的改革动力,上下求索,紧握发展的力量

1.要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减”促“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一方面,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要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有成本与效益的意识,不仅要看“要不要”,也要看“值不值”,精打细算,分清轻重缓急,排出优先顺序,着力降低人民生产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以自身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努力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为此,必须持续精简规范会议文件和各类创建示范、评比达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总量,着力纠治把“痕迹”当“政绩”“小马拉大车”等问题,让基层干部甩掉负担、轻装上阵,聚焦主业主责,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促进发展、服务群众上,鼓足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2.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具有世界眼光和发展的“坐标”,发挥特色优势,争创一流。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逃避和保守是不可取的。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领导干部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地区、行业和部门所在的“坐标”,明确在纵向上与过去和现在比要取得什么样的进展和突破,在横向上与其他地区、行业和部门比要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努力做强特色,擦亮“品牌”,切实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认识到“过去先进不意味着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意味着永远先进。先进之路、前列之途往往不是平坦大道”,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把握其内涵、本质、特点和要求等,主动顺应扩大开放的趋势,并结合实际找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突破口。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聚焦发展,善用大数据开展各项工作,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勇于拆除“围墙”,降低“门槛”,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力争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

二、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要教育引导其保持过河卒子的改革勇气,筚路蓝缕,锻造发展的意志

1.要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会有矛盾、有困难,选择迎难而上还是“佛系”“躺平”,这是对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极大考验。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领导干部必须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反之,若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栽花少栽刺,遇到困难不伸手”等心态,满足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是要不得的,因为这些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战略上藐视矛盾和困难,在战术上重视矛盾和困难,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战胜困难,这才能显出领导干部的真本领、硬功夫。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干什么?”为此,必须抓好思想建设,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牢宗旨意识,自觉对标对表,牢记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胆魄,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以自身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2.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把“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历史的江河奔腾向前,有静水深流,亦有波澜壮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势必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才能让我们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干部任用体现一种导向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尤其是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区分开来”落到实处。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厘清公私边界、纪法边界和权责关系,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事者不受委屈,让改革者不背包袱。此外,还要明确澄清主体、适用范围、工作流程等,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必须对尸位素餐、光说不练、热衷于对实干者评头论足甚至诬告陷害的人给予严肃批评、严格问责,形成以担当作为为荣、以消极无为为耻的浓厚氛围。

三、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要教育引导其保持平静如湖的改革清醒,刀刃向内,坚守发展的边界

1.要养成法治思维,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必须依赖高质量法治,因为法治是成本最低、正义含量最高、稳定性最好、人民最期盼的治理方式。目前,我国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卡点。例如,阻碍市场化的行业壁垒、区域壁垒和信息壁垒尚存,或“放而不松”,增加隐性审查,延长企业审批时间和注册时间;有的法规仅限于“墙上文件”,“新官不理旧账”,平时不管不问,用“救火式监管”和“应景式监管”等敷衍应付,简单粗暴,影响企业生产等,此与部分领导干部心中无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法治意识的淡薄不无相关。“法之不行”的关键在于“贵”和“上”,只有自“上”、自“贵”行法,法律才能得以推行。为此,领导干部要自觉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从实体、程序、时效上充分体现依法保护人民权益的要求,时刻多问自己“这合规吗”“这合法吗”;要树立权力姓“公”不姓“私”的意识,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努力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要履行先调研后决策的程序,将民主集中制贯穿在酝酿起草、规划论证、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和评估反馈等各个过程;要有历史耐心,避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力戒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力戒华而不实、数据造假,力戒竭泽而渔、劳民伤财,不贪一时之功、不为一事之誉。

2.要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高质量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慎权慎独,自警自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全方位、多层次、各领域的。例如,在经济层面,腐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营商环境,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要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持续推进“打虎”“拍蝇”“猎狐”,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规范自由裁量权,减少设租寻租机会;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意识,以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

四、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要教育引导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改革包容,以民为本,提升发展的温度

1.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更强调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过程,旨在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角度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将其内化在日常行动之中。一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要做到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确保发展的速度与社会的温度相统一,树立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尊重规律、尊重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需求导向,优化营商环境,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三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通过增强创新能力、企业利润、财政税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充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做大“蛋糕”,也要从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等层面分好“蛋糕”。四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要把握好社会治理的节奏和尺度,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五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充分做好应对不利局面的准备,善于发现蕴藏着的转机,化危为机。

2.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此,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一方面,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领导干部要努力在人民群众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上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另一方面,改革必须依靠人民,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为此,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善于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工作的“金钥匙”。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活力所在,它既要装得下公文包,也要容得下背篓;既离不开快车道,也离不开“慢行空间”;既离不开高学历、高收入和高消费的白领,也离不开家政员、快递员、保洁员等蓝领。为此,领导干部要在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上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和抉择,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上出实招,不断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乡贤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研究”(20BZS08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李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