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荣誉体系建构的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

2024-10-23胥航军乔万俊段泽鑫

科教导刊 2024年27期

摘 要 在当今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障。这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进一步提升职业认同,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高尚的职业情怀融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荣誉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推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强化价值引领、促进教师职业认同、增强师德素养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可以从强化保障机制、建构评价体系、优化实施策略等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构建科学的教师荣誉体系,助力教师职业身份认同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 教师荣誉;荣誉体系;职业教育;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7.02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Honor System

XU Hangjun, QIAO Wanjun, DUAN Zexi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eachers, as participants and implement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re the key and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This requires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tegrate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noble professional feeling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hono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value guidance,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enhance teachers' moral literac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design 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teacher honor system from three dimensions: strengthening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ptim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so as to help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Keywords teachers' honor; honor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师荣誉体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我国自1978年建立特级教师荣誉制度开始了陆续开展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不断完善教师国家荣誉制度体系。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提出给予教师国家荣誉称号,提高教师政治地位。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大教师表彰力度”。此后,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44号(教育类216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出要“建立健全荣誉表彰体系,完善评选表彰管理机制,切实发挥教师国家荣誉的宣传引领感召作用,营造尊师重教浓厚社会氛围”。同时,国家还陆续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和荣誉表彰体系构建。

1 教师荣誉与教师荣誉体系

教师荣誉指社会或教育集团对人们履行教师职责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教师个体或集体获得组织的专门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1]。从这一概念来看,教师荣誉可分为显性荣誉和隐性荣誉。隐性荣誉是指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以及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各类团体组织、家长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的认可和赞扬。在几千年中华文化传统“礼教”思想的影响下,“尊师重教”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教师的尊称自古有之,譬如,尊称孔子“万世师表”,董仲舒“汉儒宗师”,胡瑷“明体达用”,朱熹和程颢“程朱理学”等,无一不表达社会对于师者的赞颂和认可。显性荣誉是指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奖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设置了一些教师荣誉,包括“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等。各部门也设立了相关单项荣誉,如教育部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其他各级别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也参照国家相关荣誉设置了一系列其他荣誉,不断强化对教师的激励和引导机制,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师荣誉制度体系。

2 教师荣誉体系建设赋能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荣誉是对教师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表彰,有助于教师专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2]。教师荣誉体系的科学建构对于进一步激发荣誉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推动教师提升职业认同和职业素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意义重大。

2.1有助于强化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和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荣誉的第一大功能是其激励功能。教师荣誉是对教师付出和努力的正向回馈,其外在体现形式往往为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其内在蕴含着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教师在受到荣誉授予机构所授予的荣誉称号以及社会群体所给予的职业认可和赞赏后,能够形成教师个体持之以恒、自觉主动投身教育工作的内驱力,进而增强其从业的自信心和归属感,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虽有长足的发展但体系仍不完善,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教师的认可度普遍不高。职业院校教师容易产生职业认同困惑,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其从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荣誉制度中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原则进行体系建设,既是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也是帮助教师明确自身定位,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现职业价值[3]。因此,建构科学有序的职业院校教师荣誉体系,不仅能够赢得国家对于教师群体的重视、社会对于教师个体的尊重,全面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也能唤醒教师的教育情怀,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最终形成教师荣誉与自我身份认同和素养提升的良性互动。

2.2 有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荣誉的另一大功能是价值导向功能。教师荣誉是国家或教育部门根据相应标准和程序对品行优良和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的肯定和授予的荣誉奖励,反映出荣誉授予机构对于教师工作的认可和赞赏,其本身就是一种尊师重教的价值彰显,能够为教师个体和群体提供更加有力的职业价值引领。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构建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荣誉体系不仅是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体现,还是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指示要求以及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助力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构建职业院校教师荣誉体系,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政治地位,引起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教师的关注和认同,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从业吸引力,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保障学生成长成才。教师荣誉所发挥出来的这种价值导向和引领功能很大程度上赋能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教师荣誉体系构建既是激励广大教师坚持从教,坚守岗位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教师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法宝[4]。

3 基于教师荣誉体系建设的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科学合理的荣誉体系必将激励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加强学习,提升修养,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将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5]。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探索构建机制完善的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荣誉体系。

3.1完善基于荣誉体系建构的师德师风建设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对职业院校教师荣誉体系的总体规划和督促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健全荣誉体系和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一是要完善和丰富职业院校教师的荣誉设置,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表彰或增设专项荣誉奖励职教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从业者,一方面能够从政策化制度化的角度解决职业院校教师国家荣誉较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规范和统一各省市之间的荣誉体系提供参考,有效贯通各级各类荣誉管理体系。二是各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结合各地优势设立特色化荣誉项目的同时要严格参照国家教师荣誉设置省级荣誉,进一步规范省市级荣誉的设置以及评选的标准和程序,指导各职业院校建设校级教师荣誉体系。三是要强化教师荣誉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细化各项责任的梳理与各项任务的落实,将教师荣誉助力师德建设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落实相关具体业务,党政齐抓共管,强化工作力量,开展教师荣誉的专项研究、总体规划、政策制订、制度落实,指导、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开展教师荣誉评选、表彰、宣传,实施教师誉后的管理和引导,依法依规确定荣誉获得者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对荣誉获得者的后续支持服务。

3.2 建立基于荣誉体系建构的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体系

制订公平公正公开,且细化、可操作的评价和评选标准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评价指标。当前,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最迫切的问题是教师师德素养的评价依据和标准。教育部在2014年相继出台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分别罗列出了一些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素养“不合格”“失范”的标准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和评判依据。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十条新的更高的要求,引导教师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然而,对于教师师德正向评价的标准依然不够精细,在评判教师师德“良好”和“优秀”的具体操作层面缺乏指导。实际上,对于教师的正向价值引导除了开展教育培训和负面案例警示教育之外,最主要还是依赖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正面奖励和宣传。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清晰完整的教师荣誉体系,厘清各级各类荣誉评选的师德标准依据,规范荣誉类别和层次、入选标准、评选程序、表彰形式、激励待遇等,以反向促进教师师德正向评价的具体实践。

3.3 优化基于荣誉体系建构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策略

教师荣誉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和助推剂。高职院校应当不断优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策略,抓好优秀教师、银龄教师和青年教师三个群体,充分发挥教师荣誉体系的激励功能和价值引领功能。一是加大各类优秀教师的选树表彰范围和宣传力度,激发教师积极从教的动力和热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可依据相应指标遴选优秀教师,探索设立校长特别奖、十佳教师、十佳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奖项,扩大荣誉的表彰范围,强化荣誉的激励效果。大力举办教师表彰和尊师主题活动,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和行动方向,形成精神感召,积聚强大的正能量。二是将退休教师作为重要资源,充分发挥银龄教师的“种子作用”和“智库功能”。设立从教30或50年荣誉奖章,举办银龄教师荣休荣退仪式,关心关爱退休教师,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为教师安心从教营造良好氛围。发挥银龄教师在教育引导和培育青年教师方面的优势,打造银龄教师特色品牌,为青年教师树立精神标杆。三是大力培育青年教师,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新生力量,也是未来的中坚力量,其专业水平和师德素养的高低关系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成效。因此,要强化青年教师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入职培训、报告会、论坛、讲座等,使青年教师深入了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交流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引导青年教师从“被感动”到“见行动”。

4 结语

教师荣誉具有激励驱动和价值引领的功能,对提振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认同感,赋能师德师风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充分把握教师荣誉这一抓手,积极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师荣誉体系,强化保障机制,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实施策略,赋能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

基金项目:2023年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基于教师荣誉体系建构的师德师风建设研究”(SJS2023YB105)。

参考文献

[1] 徐华.基于专业发展的高职教师荣誉体系建设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17(6):89-92.

[2] 朱旭东,王红蕾.全面构建教师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21-04-29(01).

[3] 余泽龙.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视野中的荣誉制度建设研究[J/OL].教学与管理,1-6[2024-04-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024.G4.20240311.1351.002.html.

[4] 王一舟.我国教师国家荣誉制度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5] 宋金海.构建荣誉体系:创新激励教师发展路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