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解中寻道
2024-10-21李文彬
【摘要】图形数量关系问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此类问题涉及平行线、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等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旨在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构造能力、想象能力,体现新课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本文结合一道典型例题,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探究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一题多解;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1例题呈现
如图1所示,在△ABC中,∠ABC=90°,AB=BC,BD⊥AC于点D,若CE平分∠ACB,交AB于点E,交BD于点F.
(1)求证:△BEF是等腰三角形;
(2)求证:BD=12(BC+BF).
2解法探究
(1)证明因为∠ABC=90°,AB=BC,
所以∠ACB=∠CAB=45°.
因为CE平分∠ACB,
所以∠ECB=∠ACE=12∠ACB=22.5°.
则∠BEF=∠CFD=∠BFE=67.5°,
所以BE=BF,故△BEF是等腰三角形.
(2)①构造中位线
证明如图2所示,延长AB至点M,使得BM=BA,连接CM.
因为BM=BA,AD=CD,
所以BD∥CM,BD=12CM,
则∠BCM=∠CBD.
因为∠ABC=90°,
所以∠ABD=∠CBD=45°.
因为BD∥CM,
所以∠ABD=∠M=45°.
则∠BCM=∠CBD=∠ABD=∠M=45°,
故BC=BM.
因为BD∥CM,
所以MC⊥AC,∠MCA=90°.
由(1)可得∠ACE=22.5°,
所以∠MCE=90°-22.5°=67.5°.
故∠BEF=∠MCE,
所以ME=MC.
因为BD=12CM=12ME=12(BM+BE),
所以BD=12(BC+BF).
评注通过倍长线段的方法,构造出中点,再结合已知的中点,即可得到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以得到平行和线段比值的条件,再将所证式中的线段合理转化到其他位置,即可证得.
②引入参数
证明如图3所示,过点F作FH⊥BC,交BC于点H.
因为CE平分∠ACB,
所以FD=FH.
设FD=FH=x,
因为FH⊥BC,
所以∠FHB=90°.
由(1)可得∠CBD=45°,
所以∠HBF=∠HFB=45°,HB=HF.
则△H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BF=BE=2x,CD=BD=BF+FD=2x+x.
在△FDC和△HCF中,∠DCF=∠BCF∠FDC=∠FHCFC=FC,
所以△FDC≌△HCF.
所以DC=HC=2x+x,BF+BC=BF+BH+HC=2(2x+x)=2BD.
所以BD=12(BC+BF).
评注引入参数是证明图形数量关系问题的常用方法.先设出未知量,再根据几何条件分别表示出所证式中的线段的长度,选定一到两个基准的线段,最后结合每个线段的形式,即可通过比值的形式证明.
③=3\*GB3\*MERGEFORMAT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证明如图4所示,过点E作EM⊥AC,交AC于点M,
即∠EMA=∠EMC=90°.
因为∠A=45°,
所以∠AEM=45°,
则∠A=∠AEM,
所以AM=ME.
因为CE是∠ACB的平分线,
所以∠BCE=∠ACE,EM=BE=AM.
在Rt△EMC和Rt△EBC中,EM=EBEC=EC,
所以Rt△EMC≌Rt△EBC.
所以MC=BC,AC=AM+MC=BE+BC=BF+BC.
因为BD=12AC,
所以BD=12(BC+BF).
评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来证明体现了轴对称的思路,将原本的线段通过轴对称的方式转移到另一位置,实现条件的集中,简化了题目的证明过程.
3结语
解答图形数量关系问题可以从中位线、轴对称、引入参数等多种角度进行有效转化,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要注重题目的已知条件,探索其内在联系,弄清题目的本质属性,从而实现“一题多解”向“多解归一”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