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特征知来路,合理构造知去路
2024-10-21施秋华
【摘要】图形的特征是几何问题的灵魂,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解答平面几何问题时,要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特殊的已知条件入手,构造一些基本的图形,将隐藏的条件显化,分散的条件集中化,从而巧妙地化解难点.本文以一道等腰三角形题目为例,探讨以题目特征条件为核心的几何图形构造思路.
【关键词】平面几何;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
1试题呈现
例题如图1所示,正方形ABCD中,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D,M,N两点分别是BC,AP的中点,连接MN交PD于点Q.判断△QPM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问题分析
依据所给图象,猜测△QPM是等腰三角形.要证明此结论,则需要证明∠QMP=∠QPM,考虑构造全等三角形或者利用三角函数来证明.在构造的过程中要思考条件“M,N两点分别是BC,AP的中点”的作用,“中点”是此问题的一大特点,自然也是证明此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3解法展示
3.1中位线法
解法1如图2所示,延长BC至点E,使得CE=BP,连接AE.
因为PB=CE,
所以PB+BC=CE+BC,
即CP=BE.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AB=DC,∠ABC=∠DCB=90°.
在△DCP和△ABE中,DC=AB∠DCP=∠ABECP=BE,
所以△DCP≌△ABE,
则∠1=∠E.
因为点M是BC的中点,
所以MB=MC,
MB+BP=MC+CE,
即MP=ME,
所以M是PE的中点.
因为N是AP的中点,
所以NM∥AE,∠2=∠E,∠1=∠2,
则QP=QM,
所以△QPM是等腰三角形.
解法2如图3所示,取AD的中点E,连接NE,NB,
则AE=12AD.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ABC=∠BAD=90°,AD∥BC,AD=BC,
则∠ABP=90°,∠ADP=∠DPC.
因为点M是BC的中点,
所以BM=12BC.
因为AD=BC,所以AE=BM.
因为M,N两点分别是BC,AP的中点,
所以NE∥PD.
在Rt△ABP中,点N为AP的中点,
则NB=12AP=NP=NA.
所以∠NAB=∠NBA,∠NAE=∠NBM.
在△NAE和△NBM中NA=NB∠NAE=∠NBMAE=BM,
则△NAE≌△NBM,∠AEN=∠BMN.
又因为NE∥PD,
所以∠AEN=∠ADP=∠DPC,
∠BMN=∠DPC.
则QP=PM,
所以△QPM是等腰三角形.
评注由图形可知,△QPM与正方形ABCD的关系并不密切,题目条件并不能集中应用.所以为了证明∠QMP=∠QPM,要将角转化到其他的图形内.结合“M,N两点分别是BC,AP的中点”的条件,可以据此构造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得到∠QMP=∠AEB,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
3.2三角函数法
解法3如图4所示,过点N作NH⊥PM于点H,
则∠NHM=90°.
因为M,N两点分别是BC,AP的中点,
所以MB=12BC,PN=12PA.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ABC=∠BCD=90°,AB=CD.
因为∠NHM=∠ABC=90°,
所以NH∥AB,
则NHAB=PNPA=PHPB=12.
所以NH=12AB=12CD,BH=12PB,
HM=BH+MB=12PB+12BC=12PC.
在Rt△NHM中,tan∠QMP=NHNM=CDPC,
在Rt△PCD中,tan∠QPM=CDPC.
所以∠QMP=∠QPM,QP=PM,
所以△QPM是等腰三角形.
评注三角函数值可以间接地表示出角的大小.因此,构造相应的全等三角形,将△QPM中的两个角∠QPM和∠QMP放在Rt△NHM和Rt△PCD中或Rt△EFM和Rt△DPC中,从而利用三角函数值表示.
4结语
上述三种解法从中位线和三角函数值两方面证明了等腰三角形.虽然方法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中位线是对中点条件的一个显著运用,三角函数值也是借助了中点的性质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长的比值得到了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所以洞察问题的某些特征,才能为构造几何图形指明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