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点最值问题”在初中几何中的分类解析

2024-10-21吴玉华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9期

【摘要】动点问题是当前中考的热门问题,其中动点产生的几何最值问题是常考题型之一.所谓“动点最值问题”就是指在几何图形中,存在一个或者多个确定的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位置和速度发生偏移,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两点、点线、线段等的最值问题.动点问题的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由于其复杂的动态变化,在解题中极为考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成为中考的难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动态变化中找到不变的量,本文以几何动点中求一条边的最值为例,分析总结几种常见的动点类型,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动点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动点问题;初中数学;解题思路

1将军饮马模型

将军饮马通常是两条线段之和的最值问题,基础数学模型为:直线l同侧有两个定点A,B,请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BC最小.这类模型在几何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与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结合出现.

例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分析本题是将军饮马模式在四边形中的应用,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为:先找对称点,化折线为直线段,再利用点线之间的定理判断其最值.在正方形中,点B和点D关于AC对称、首先确定对称点,DN+MN取最小值时,即B,N,M三点一线时,所以(DN+MN)min=BM.

解析连接BM,因为点B与点D关于线段AC对称,

所以BN=DN,当B,N,M三点一线时,DN+MN取最小值.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DM=2,

可得CM=DC-DM=6,

根据勾股定理,在Rt△BCM中BM2=BC2+CM2=82+62=100,

所以BM=10,

所以(DN+MN)min=BM=10.

2费马点模型

所谓的“费马点”是指位于三角形内且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短的点.费马点问题主要隐藏在求PA+PB+PC的最小值问题中,一般会将三角形绕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将三条线段转化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例2如图2,在△ABC中,∠ACB=90°,点P为△ABC内的一点,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ABP顺时针旋转60°得到△AMN,连接PA,PB,PC,当AC=3,AB=6时,则PA+PB+PC的最小值为.

分析本题就是标准的“费马点”模型,因此,解题时可以直接利用模型.其解题思路为:画出四点一线时候的图形,利用旋转图形全等的定理进行求值.

解析连接BN,PM,当点P移动到P,C,M,N四点共线时,PA+PB+PC取最小值.

因为△AMN由△ABP顺时针旋转60°所得,

所以,△AMN≌△APB,

所以AP=AM,AB=AN,

又因为∠PAM=60°,∠BAN=60°,

所以△APM,△BAN均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PA+PB+PC=PM+MN+PC,

所以∠CAN=∠CAB+∠BAN=60°+60°=120°,

所以∠CBN=90°,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BC2=AB2-AC2=62-32=27,

可得BC=33,

在Rt△BCN中,CN2=BC2+BN2=27+36=63,

所以CN=37,

综上,PA+PB+PC的最小值为37.

3隐圆模型

隐圆最值问题在中考的选择填空题中,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其中运用的原理为圆外一点到圆上的距离取最小值时,即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减圆的半径长度,取最大值时为圆外一点的距离加上圆的半径长度.隐圆模型可分为定点+定长类,定角+定长类.解决隐圆问题的关键思路:抓图形中的不变量,画出动点轨迹,再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求解.

例3如图3,AC为边长为2的菱形ABCD的对角线,∠ABC=60°,点M,N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CA向终点C和A运动,连接AM和BN相交于点P,则△APB周长的最大值为.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BM≌△BCN,所以∠PBA+∠PAB=∠ABC=60°,∠BPA=120°,线段AB=2为定值,动点P的运动轨迹是以AB为定弦的圆,在圆的内接三角形中,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周长最大.

解析因为AC为边长为2的菱形ABCD的对角线,∠ABC=60°,

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B=BC=AC,

因为点M,N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BC,CA向终点C和A运动,

所以BM=CN,可得△ABM≌△BCN,

所以∠CBN=∠BAM,

所以∠PBA+∠PAB=∠ABC=60°,∠BPA=120°,继而可画出点P的运动轨迹为定弦为AB,与点P形成的角∠APB=120°的内接三角形形成的圆.

当△APB为等腰三角形时,其周长取最大值.取AB的中点为点H,连接PH,

∠HPA=60°,∠PAH=30°,

所以∠PHA=90°,PH=12AP=12,

根据勾股定理,在Rt△PHA中,AP2=PH2+AH2,

代入数值可得,AP=233,

因为△APB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C△ABP=AP+BP+AB=2+433.

参考文献:

[1]王涵.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的解题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6):2-4.

[2]李远旺.常见平面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