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红色影视作品 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2024-10-18蓝晓霞周涵
摘 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红色影视作品具有生动性、写实性和政治性等独特优势,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破解目前红色影视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现实困境,需要课堂教学、文化活动、传播载体、内容供给等多方面协同联动,合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影视;青少年
作者简介
蓝晓霞,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涵,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香山分校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红色影视集中反映了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不懈奋斗的历史,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育人于无形。当前,红色影视育人已取得一定成效,青少年对红色影视的兴趣度有所提升,如《觉醒年代》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剧中刻画的鲜明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脚戴镣铐,走在服刑路上却保持微笑的陈延年,回眸成永恒,无人不为之动容。部分学校也创新影视育人方式,通过开展红色光影课堂,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受到红色影视的魅力。新时代新征程,深入认识红色影视的育人价值,善用红色影视作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力,提升教育效果的内在要求。
一、红色影视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红色影视因其题材内容和呈现形式的多样性、综合性、独特性,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全面认识红色影视的特色与优势,主动融入教育实践,对于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影视的生动性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感召力
新时代的青少年是富有朝气、充满好奇心、极具创新思维的群体,他们乐于并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影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是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表现力、感染力强,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红色影视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一部部动人心魄的历史史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能够为青少年开启全新体验模式,从情节塑造、人物表现、音乐烘托等具体场景中深刻感受党和人民英勇奋战、顽强拼搏的光辉岁月,连接历史与现实,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青少年的爱国熏陶与引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
(二)红色影视的写实性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红色影视作品题材多样,侧重以艺术化手法展现真实历史故事,从这些写实的故事中,青少年可以充分学习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与思政课程内容契合的同时,又能提供有益补充,充分体会红色影视中蕴含的红色精神,进而对红色精神的抽象理解转变为具象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的历程,体悟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在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其所依托的红色场所,如北大红楼、毛泽东故居、京报馆等特色教育资源,能够助推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红色影视的政治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受多元思想文化影响,当代青少年在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等方面难免遇到一定挑战。红色影视作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导向性,作品中刻画的历史伟人、英雄模范、光辉事迹等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助推器,为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赓续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更多可能。比如,电影《长津湖》,生动直观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勇于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提供了真实可感的榜样标杆,激励青少年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深化爱国情、强国志,自觉践行使命担当,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二、红色影视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仍存在困境
当前,我国红色影视蓬勃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在利用红色影视开展教育的实际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充分不平衡,影响了育人效果。
(一)对红色影视的运用不充分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对红色影视作品的运用程度深刻影响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部分教育者认为观看红色影视作品会转移学生注意力,消解学生学习专注性,因此对红色影视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未进行深入挖掘。同时,部分学校对红色影视的运用方式过于单一,只是以视频片段播放的形式来配合课程教学主题,缺乏对第二课堂的开发,教育效果难以持续。此外,运用红色影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有待完善。部分学校缺乏对红色影视作品传播渠道的搭建,对于新媒体的应用不够全面,难以开展情景式、沉浸式、系统化的红色影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对红色影视的认知度不高
红色影视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主流价值观,极具政治导向性和价值引领性,但很多青少年对红色影视作品的认知度并不高。一方面,青少年对于“红色影视”的内涵缺乏准确把握,认为只要能反映出我们党和国家正面历史的影视作品就属于红色影视;也有部分青少年忽视内容真实性是红色影视作品的重要特性,将一些严重失实的“雷剧”混淆为红色影视作品,影响其对红色影视的关注度与认可度。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在利用红色影视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活动时,所选内容与课堂主题贴合性差,衔接教育效果不佳,难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情感,使其对红色影视作品的认同感不高。
(三)部分红色影视作品质量不过硬
红色影视作品的自身质量是影响其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我国红色影视的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受到观众热烈追捧,但观其整体,仍有部分红色影视作品质量不过关。其一,内容表达上重“夸大”,轻“史实”。一些影视业工作者为了博取流量,追求高收益,制作严重背离历史事实的作品,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导致作品最终呈现效果不佳,引起观众反感。其二,形式展现上重“直白”,轻“情感”。部分作品对历史的还原过于平铺直叙,缺乏影视作品独特的艺术性和生动性,“情感”融入不到位,无法让观众真正感同身受,形成共鸣。其三,影片制作上重“噱头”,轻“内涵”。有些影视剧以明星噱头作为影片唯一卖点,导致部分青少年观看红色影视作品仅仅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并非想真正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使红色影视的内涵和价值得不到很好的阐释和发挥。
三、红色影视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
四条路径
在正确认识红色影视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我们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让红色影视育人多结硕果。
(一)做好课程规划,让课堂“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3]
红色影视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夯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第一,贯穿学科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使主流价值观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发挥好思政课这个爱国主义教育主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切实感受到红色影视作品的魅力,比如可以选取红色影视中的片段用作课堂辩论的主题、学生拍摄红色影视相关的课堂短片、为红色影视中的人物谱曲献唱等,贴近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第三,增设观赏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开设观赏课程,针对小学生可以设置定期观影课堂,或者影视作品的动画形式再现,寓教于乐;针对中学生可以组织班级集体观影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观影心得;针对大学生可以开设红色影视选修课,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从红色经典影视的创作背景、角色塑造和作品价值等多维度欣赏和感悟优秀红色影视作品,在提高青少年影视鉴赏水平的同时,增强教育效果。
(二)开展特色活动,让校园“热起来”
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校园参与渠道。
要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带头作用,推动红色影视进校园。在重大节日之际,如建党节、国庆节,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我和我的祖国》《功勋》等红色影视剧,鼓励学生发表观影感悟,深化学生的红色情感;学校应积极推进红色影视走入校园,贴近学生,邀请影片主创团队进校宣传,增强红色影视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发挥学校社团辐射作用,设立红色影视主题活动月,将红色影视主题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融入校园社团活动中,如开展红色经典影视翻拍、红色微视频创作、红色主题征文等活动,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红色活动的主动性。要积极开展红色影视育人的校外实践活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立足实践,贴近生活,将红色影视与红色教育基地紧密结合,如在了解《觉醒年代》中李大钊的生平后,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参观李大钊烈士陵园等活动,让学生共同追溯红色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先烈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一切的伟大奉献精神,在实践中深化爱国情怀。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载体“新起来”
伴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为运用红色影视实施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要不断开发创新红色影视传播载体,提高学生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引导学生形成更深切的国家情感。
用好校园新媒体平台,加大红色影视宣传力度。学校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小红书、B站、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优秀红色影视作品推荐,创建红色影视常态化系列推送,拓宽学生了解红色影视的渠道。合理运用现代VR技术,打造红色影视场景体验馆,使青少年在VR馆内获得身临其境的场景体验,再走红色之路,体会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培育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搭建网络学习资源库,开拓多种教学模式。可以使用多种教学软件、App,如学习强国、慕课等,创新红色影视融合的途径,把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伟大理想信念等生动直观地传递给青少年,使红色影视的价值理念得到青少年认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
(四)提高优质供给,让作品“好起来”
红色影视作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效度,必须保证优质红色影视作品的内容供给。
一方面,保证红色影视精品创作。创作理念要正确,保证“红”的基础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4],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令人民满意的作品。创作内容要真实,以特定历史背景为支撑,不能脱离历史实际而随意捏造。创作形式要亲和,做到接地气,融入细腻情感,激发青少年群体共鸣。创作能力要可靠,观照演员演技,避免“浮夸式”表演,选择高质量的后期制作团队,进行合理后期编排,严禁“五毛钱”特效影响观感。另一方面,强化红色影视作品的审查监督。政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管理者,要加强对红色影视作品的监督与管理,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净化红色影视市场,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标准,严禁那些脱离历史事实、夸大虚构的影视作品进入市场,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健全红色影视行业良性竞争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4.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