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2024-10-18陈祎翀

中国德育 2024年17期

摘 要

国家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部分。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安全教育因数字叙事带来了教育方式新突破、教育内容精匹配、实时监控强预警等新机遇,也因技术的中立性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加剧、敏感隐私数据泄露、师生思考判断能力弱化等相应挑战。从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等四个教育要素着手,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为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新思路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人工智能;国家安全教育;机遇挑战;策略应对

作者简介

陈祎翀,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处思政教育主管、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2]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部分。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度嵌入大众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方式与传播方式。因此,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当前,如何在教育中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宏大而意义深远的命题融入既有工作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范式转型,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的“全面加强”与“系统推进”,是教育工作应思考的新命题,也是培养时代新人须面对的新挑战。

一、数字叙事:

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着国家安全教育由传统叙事转向数字叙事转变,从场景创设、算法推送、智能监测多方面重塑着一个全新的教育结构框架,为国家安全教育带来新机遇。

(一)场景创设:教育方式新突破

国家安全教育经历了从传统的线下授课教育、宣讲教育到互联网时代的线上视频宣教、案例场景教学等形式转变,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数字叙事转型契机。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教育工具的智能升级、教育对象的精准把握、教育过程的高效实施、教育结果的精细评价和教育信息的快捷管理。国家安全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框架,而是存在实现教育内容与形式深刻变革的可能[3]。比如,可通过精密的算法分析学生群体的兴趣与关注点,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场景,让每一位学习者能在最适合的场景下,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内容;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国家安全教育的切身体验感融入场景教学,将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提升到了新维度。以智能技术赋能国家安全教育,让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回到教学场景,通过亲手操作、互动体验等方式,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的紧迫性、重要性及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在智能化的教学场景中,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与国家安全认识,使国家安全知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真实地领悟到国家安全教育的真谛。

(二)算法推送:教育内容精匹配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学生群体从Z世代大学生到α世代中小学生均是网生代,他们对互联网的环境适应先于教育者,对新技术的好奇心与接受度亦展现出较强的优先性。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对信息资讯的获取渠道丰富,习惯以趣缘关系社群化交流,在群体间因所关注话题不同而存在不同圈层,这些均使传统的国家安全教育在受教育者的适应性和可触达性上受到了一定影响。人工智能时代中的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国家安全教育带来了革新机遇,通过精准描绘学生的兴趣图谱,深入洞察学生的关注点,敏锐捕捉学生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将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推送给不同圈层的学生群体,为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精准匹配与个性化推送提供了可行路径,使教育的针对性有所增强。同时,算法推送可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的“破圈”“出圈”效应,使教学内容更具亲和力,从而进一步贴近不同学段受教育者的深层次需求,激发其学习内驱力,强化教育的现实成效,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数字世界的共识。

(三)智能监测:实时监控强预警

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其作为社会现实生活的延伸,社会情绪与群体思想动态在网络中以社交媒体热点话题与网络动态舆情等方式引起社会关注,让潜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成为国家安全监测与预警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学习算法等,实现对海量数据信息全天候、全方位、全环节地实时监控与深度分析,对网络空间存在的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微妙迹象和社会面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形成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机制,有效提升国家安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即时更新的教育内容在进行相关信息脱敏处理后可第一时间完成教育案例更新、教育场景创设,有针对性地以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方式推送给受教育者,以更符合数字叙事逻辑的规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实现预警与预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融合的良性互动。这不仅丰富了国家安全教育的内涵,也逐步构建了一个既注重防范又强调引导的国家安全教育新生态。

二、风险危机:

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挑战

人工智能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为国家安全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相关风险与挑战也相伴而生,因技术中立性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加剧、敏感隐私数据泄露、教育对象思考判断能力弱化等方面问题凸显。

(一)技术加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在为国家安全教育带来更多新可能的同时也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更新的技术赋能,也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煽动和破坏的工具。当前,常见的网络风险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对抗输入、数据投毒攻击、模型窃取等。对抗输入是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有意设计让模型出错的分类,对有效输入产生微小扰动,干扰模型学习错误;数据投毒可在人工智能训练数据中投放恶意数据,干扰数据分析模型的正常运行;模型窃取通过攻击模型与目标模型间发生“黑盒交互”,窃取教育模型及其包含的算法、数据。以上技术通过制造大量不实信息并传播虚假数据和歪曲事实的内容,企图混淆视听、误导学生群体,对教育环境造成了干扰与困扰,威胁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在技术支持下,敌对势力以更隐蔽的意识形态渗透手段,对国家安全特别是数据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战,影响了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和思想认知,极大考验着他们的是非鉴别能力。

(二)模型训练泄露敏感隐私数据

模型训练作为挖掘数据价值的关键环节,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涉及个人隐私、组织机密乃至国家安全信息。模型训练的基础是海量数据支持,这些庞杂的数据中很可能包含有敏感信息和隐私数据。在模型训练中,信息的“滚雪球”式卷入和垂直深挖将不断放大隐私和机密数据泄露的可能,对处于其中的个体、群体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若结合技术进行数据的恶意窃取,更是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学生群体一方面是网络原住民,对互联网环境有天然的亲切感与融入感,另一方面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较弱,对个人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缺乏足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数据保护技能,更容易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泄露敏感隐私数据。同时,学生群体的法律素养较为薄弱,对他人和公共数据的所属权、使用权尚不存在完备认知,容易成为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的对象,被动成为数据窃取和泄露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因此,通过模型训练误导学生群体泄露国家安全信息,成为当前国家安全教育所不得不应对的新挑战。

(三)行为依赖弱化教育对象思考判断能力

技术一方面为教育带来了诸多便捷,比如指数级上升的学习效率与教学反馈、信息与知识获取的渠道与速度,但另一方面技术也正在成为束缚教育对象独立思考能力的依赖之网。触手可及的知识信息、人工智能模型下即时生成的创意改造着学生群体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求知过程中由传统的“提问—思考—解答—构建”的受教模式转变为“提问—搜索—解答”的思考形式,这一求知路径与行为的改变使学生群体丧失了独立思考与深度分析的能力,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造成潜在侵蚀。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阻力。从国家安全教育层面进一步看,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群体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导致他们难以对技术推送下的信息有效甄别和判断,进而影响到个体的价值倾向和行为选择,让他们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误导和引诱,甚至可能在某种条件下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三、策略应对:

人工智能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

国家安全教育应在充分分析和把握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前提下,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多个教育要素着手,探索出积极的应对策略与实现路径。

(一)主体提升:增强教师队伍人工智能素养

教师队伍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主体,应承担起思想价值引领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可能较之网络原住民的学生群体更需要提升人工智能素养。一是强化教师队伍的国家安全教育意识。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将搜集到的最新国家安全案例,以沙龙、培训会议等形式对教师队伍开展专项培训,将国家安全意识作为教师队伍必备的底线意识,对教师群体及时有效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态势、新机遇、新挑战,让国家安全意识根植于教育者头脑中。二是增强教师队伍的技术伦理认识。在用相关技术开展教学辅助时,应始终保持对伦理道德的敬畏之心。要始终将国家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的关键一步、重要一章,指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确保正当、合法、安全地应用技术,为受教育者做好表率。三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技术认知水平。对于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迭代,不应以逃避等消极心态应对,而应以积极的姿态主动了解,全面关注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重点观测学生在不同学段对智能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情况,有效掌握智能教学工具、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案例、情感分析模型等知识;同时,教师要增强预估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国家安全风险能力,做好涉及国家安全教育的教案更新。四是提升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教育培训等帮助教师掌握基本人工智能应用的能力,以数据驱动专项素养,以数智辅助教育教学,对教学、科研过程中可能遭到的对抗输入、数据投毒攻击、模型窃取等国家安全风险,有能力识别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确保国家安全教育顺利进行。五是培养教师队伍的技术创新思维。要积极帮助教师群体找到教学内容与国家安全教育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契合点,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共享,引导教师自觉推动技术应用创新,给予教学效果正强化。

(二)客体研究:增强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Z世代学生群体个性鲜明,以趣缘爱好决定社交行为,容易因大数据推流而困于以趣缘为边界的信息茧房。出生于2010年以后的α世代学生群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共成长,对AR、VR等场景体验经历更为丰富,也对教育场景的体验性、互动性要求更高;同时,他们的家庭情感链接的模式也更为完善,对于虚拟结合的网络环境的适应性更为自如,技术的依赖度更为严重。Z世代和α世代的学生群体是当前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客体,是国家安全教育最为关键的对象。作为教育者,要对不同世代学生特征进行精准化分析,全面了解受教育客体的需求与期待、关注点与发展倾向。因为这既是国家安全教育可以切入的教育场景与教学设计的创新灵感所在,也是被敌对势力利用、诱导的风险点所在,意识形态风险和意识形态阵地的抢夺往往在此发生。因此,要利用智能技术优势,打破信息壁垒,设计跨领域、多维度的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全局观念,有效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群体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个性化教案的创新设计,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专题教育,利用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模型做好教育效果评估,动态优化调整教育方案,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国家安全教育;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在心理、成长环境及情感链接模式上的特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引导,让国家安全教育更能契合学生的成长需求特点,实现教育效果的正强化。

(三)介体强化:增强数字叙事教育创新表达

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介体数字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也为数字叙事逻辑的丰富、直观且生动的呈现带来了更多机遇。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育资源的创新表达。基于受教育者特征,可以在教育资源中提升资源智能化水平,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点和兴趣点进行互动行为分析,动态优化教育资源,设置国家安全教育针对性案例,以沉浸式学习代替“漫灌式”教育,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知识吸收转化率。二是要进一步增强教育场景构建的直观体验。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运用,加入新的教学手段辅助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让学生在可控环境下模拟体验信息安全保护、网络攻击防范等,让国家安全教育的案例教学更加生动化、直观化;同时,借助技术可使远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教学案例的广泛利用和共享,让学生可以接触更为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资源。三是要进一步对教育多媒体全要素的融合生动表达。传统教案中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讲授形式容易使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产生距离感。数字叙事通过多媒体、全要素融合的形式,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让教育内容更为形象、生动、真实,并形成全新的数字形象IP,增加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受用户黏性。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受教育者主体参与感。数字叙事弱化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性差异,消解了教育者的权威性,能够更多地让受教育者通过体验式参与建立起国家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通过开发在线互动交流空间、社群讨论组等,鼓励不同学段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通过话题热议、学习任务组织、在线答疑互动等激发学生主体性思考,使其形成自主获取国家安全知识的内驱力。

(四)环体优化:增强环境干预营造教育氛围

教育环境的安全、有序是国家安全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巡航”网络空间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维护网络国家安全首要考虑的手段。一是加强网络空间教育智能化水平,用好预警机制做到迅速相应和干预。在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起的教育新环境中,应同步增强安全“巡航”系统,以高效、精准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为国家安全教育护航,及时捕捉敏感信息,实时分析海量数据,对涉及国家安全和涉意识形态敏感话题第一时间进行关注。一旦预警机制触发,确保及时在教育管理部门和网信办等多部门间形成合力,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不良信息的扩散与传播,维护清朗的网络教育环境。二是培养专业网评员做好舆论引导,站稳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网评员作为网络空间的“意见领袖”,在特定社群中拥有强话语权,对圈层内群体的价值意识和思想导向起到重要影响。因此,要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国家安全意识强、舆论引导能力强、数字素养高的网评员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完整的国家安全知识体系,又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敏感性、事件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要积极发声引导网络舆论事件走向可控、积极和正面。三是培养朋辈力量发挥同侪影响,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群体力量。以主题团辅、主题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朋辈间的共创参与使国家安全教育走近学生群体,并通过朋辈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国家安全教育在线上线下都更具有“氛围感”,营造“生生关注、生生参与”的教育氛围,让国家安全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0-201.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OL/EB].[2024-07-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4/0718/c1024-40280550.html.

[3]王秉,赵桉.数智赋能国家安全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与机制[J].现代教育技术,2024(5):45-52.

责任编辑︱李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