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的情缘

2024-10-18魏昌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9期

邕州闽越路绵绵,

万水千山吟线牵。

一段琴声诚祝愿,

诗文合一启新篇。

这首七言诗出自广西南宁师范大学的老教授黄亢美先生。2024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晚,黄教授给我发来这一首新年祝愿诗,同时,还为诗配了亲自弹奏的钢琴曲《万水千山总是情》的视频。这是我教学30多年来收到的最为珍贵的新年礼物,也是一位恩师对弟子的殷切期望。虽然窗外鞭炮声声震耳,却丝毫掩盖不了我内心的感动——

一、缘起“课文诗”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怎么会收到从未谋面的大学教授的礼物?回顾起来,恍如梦中。几年过去了,黄教授每一次的指点和鼓励都言犹在耳。

我们相识于“课文诗”。“课文诗”是我突发灵感的一种写诗方式,即学生每读完一篇课文,便创写成一首五言或七言诗。刚开始,“课文诗”的出现少有人问津,直到2020年9月12日,这种独特的创写方式上传网络后引起了黄教授的关注。当晚黄教授便给我来了电话,一位全国知名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语文学科专家,竟主动给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教师打电话,真是太想不到了!黄教授在电话里详细地询问了我关于“课文诗”的研究情况,还向我要了电子材料去看。黄教授平易近人,没有丝毫专家的威严,就好像跟我是同辈人在聊天。我们聊了许久,窗外的月亮渐高,银辉透过窗纱照进屋里,我的心里仿佛也变得透亮起来。

黄教授认真地看了我发的有关“课文诗”的资料后,又几次在电话里鼓励我,他说这种“将文化(成)诗”的方法,十分富有创意,而且四年级下册就有“轻叩诗歌大门”的诗歌创作的练习,因此,这样的诗文融合会有极强的生命力。黄教授的话语,对于研究还处于迷茫之中的我来说,犹如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对“课文诗”研究的信念。

二、相熟“格律诗”

黄教授从与我的交谈中,了解到我对格律诗并不是很了解,便推荐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诗缘群。群里有很多诗人,其中就有不少爱写诗的教师。黄教授经常在群里对一些诗作、楹联进行点评交流。在黄教授的指导下,我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写格律诗的方法,也开始尝试创作格律诗,尝试指导学生写有格律的“课文诗”。几次三番后,发现小学生竟然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格律诗了,这让我欣喜不已。黄教授不仅是全国著名的字理教学专家,也是古诗词研究的行家,于是,我便用新韵写了一首绝句,以表达对黄教授的感激之情:

字理教学一马先,

寻根守望数十年。

复得指引学诗趣,

交替粘连平仄缘。

黄教授看到我的进步,颇为欣慰,常在群里给我鼓励,说我能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小学生创写“课文诗”,称得上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并衷心希望我以此为课题进行深度研究,让花开福建,红艳全国。随后,黄教授以新韵并用我的名字为开头回赠了一首绝句:

昌成闽地敢人先,

化课为诗行教研。

读写结合真特色,

一花引绽百花妍。

在黄教授的不断鼓励下,我信心十足,开始思考怎样将“课文诗”的研究做成课题。黄教授又不厌其烦地给我提出不少建议,如课题名目的确立、研究的方向、体裁的确定、章法布局的处理和研究的成果类型等都做了一一点拨。

几个月过去,“课文诗”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一次,我在诗缘群里发了一组六年级学生写的《梅花魂》的“课文诗”,学生采用“叙事+抒情”的方式来写诗,群里的诗人和教师纷纷点赞,黄教授看后也颇为高兴,即席赠了一首七言古体诗给我,并对我的写诗方式和效用作了简要概述:

读毕课文写一诗,

编筐收口七言诗。

以诗概说课文意,

一课一诗课课诗。

这首句句有“诗”的绝句对我鼓舞很大,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以创写“课文诗”为主要内容的课题研究的信心。我研究的课题获得城区科研部门批准立项后,学校的部分年轻教师也积极地参与了进来,学生也从写“课文诗”逐步拓展到写生活中的诗。2021年5月22日,我组织毕业班学生分别给班级的学科老师写“毕业赠诗”,不少学生都是以格律诗的形式来写的,不但有四句绝句,还有八句律诗。班级的英语老师已临近退休,第一次见到学生赠送给她七言诗,一连激动了好几天,逢人便说这是她从教以来收到的最好礼物。黄教授看了学生的作品,听了这个故事也颇为开心,旋即作了一首《读学生毕业赠老师七言诗感吟》的绝句发给我:

静待花开花绽开,

六年培育化诗来。

读吟结合创新路,

宋韵唐风势不衰。

带了这么多届毕业班,这一届学生给我们的“毕业赠诗”,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值得珍藏的礼物。

三、相知“作文诗”

小时候读过不少章回小说,发现每一章回基本上都有诗句的描写,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文学性,这让我有了新想法。从那时起,我便尝试让学生在习作结尾处添加一首提炼文章的诗,命名为“作文诗”。学生有了“课文诗”的基础,在作文中添加一首诗,也就不怎么费力了。由此,一篇篇“作文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我心里甚感欣喜,但也有些疑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有人说是“超标”,是否会受到质疑。2021年6月1日,黄教授在群里总结了一段时间来“课文诗”所研究的成果和类型后,又提出了新的实践目标,他说“课文诗”是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种创举,是真正的“诗意语文”,如果能进一步研究,像传统的章回小说那样,在作文时尝试写景状物或写人记事后用一两句诗语或一首四句短诗来进行概括、抒情、议论,一定会给文章增添亮色。

黄教授的话无疑给我的“作文诗”研究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当我把学生的一些“作文诗”发给黄教授看时,黄教授表扬我又走在了前面,然后根据我的研究情况,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诗植文中,文中含诗”的建议。在黄教授的不断鼓励和指导下,“作文诗”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厚,有些学生的作品还发表在作文期刊上。更可喜的是,六年级毕业考试时,竟然有十几名学生以“作文诗”的方式写作文,而且还获得了高分。我在激动之余作一首《感恩偶遇黄亢美先生》的绝句,以表达对黄教授的感恩之情:

偶遇黄师携入群,

多番鼓励又拨云。

感怀一路无私引,

教苑擎灯光照临。

当时黄教授因为去延安送教,直到晚上八点多下飞机时才看到我给他的留言,他当即在机场回言,表扬了我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诗文一体”的手法与现代写作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效,并鼓励我要持之以恒,深入研习,悉心总结,形成成果,最后还回了我一首七绝:

云端飘落锦诗篇,

闽地昌成心志坚。

文意化诗诗意美,

馨香一瓣溢芳园。

看到黄教授的留言和七言诗,我感动不已。一位古稀之年的老教授,不辞辛劳地去革命圣地送教,那么晚了还在机场给我这个后辈留言,这位老教授具有怎样的教育情怀啊!想到这里,我的眼睛已湿润了。

在黄教授的倡导下,还有几所学校的教师也开始投入到“作文诗”的研究之中,成效也愈加显著。黄教授为此写了一首六言体古风赠予我们,诗曰:

传统章回小说,诗文紧密结合。

故事曲折生动,短诗常处文末。

犹似编筐收口,贵能简要概括。

文中插入诗词,更如清泉解渴。

作文如何提升,传承创新开拓!

黄教授说“作文诗”是写作上一个质的飞跃,从“课文诗”到“作文诗”的提升,开启了今人的诗文结合之路,是难得的创新。

2023年元月,在黄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我撰写的《推进“课文诗”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中发表,黄教授还亲自撰写了一篇《让语文教学更有诗意》的文章作为一组研究文章的引子,他在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我关于“课文诗”的做法。

几年来,我从黄教授身上学习了许多,获益了许多,不管是学识还是人品,黄教授都堪称楷模!虽然我们至今从未见过面,但黄教授却是我实实在在的导师。感动之余,我也以一首诗来表达对黄教授的崇敬之情:

古稀银发屡奔波,送教帮扶岁月磨。

地北天南勤播种,开枝散叶果花多。

附学生课文诗:

繁星(新韵)

谢宸韬

童年回忆写温情,清响飘香如亮星。

避雨归巢求慰藉,永恒母爱引诗鸣。

三月桃花水(新韵)

黄诗婷

一匹丝绸映照天,麦苗雪探互谈天。

沿河垂柳披长发,水底浮莲如雾烟。

三月桃花水(新韵)

郑恩熙

舞动朝霞河面旋,轻鸣细语麦苗言。

柳烟云裹披长发,人醉如茵水泛莲。

乡下人家(新韵)

杨熙悦

瓜藤攀架夏初时,漫步林间鸡觅食。

秋夏田园风景美,门前晚饭虫鸣织。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乌石浦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