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五上)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4-10-18卢秀芳王林波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认识“柜”“趴”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运用圈画关键词、概括关键信息、批注式阅读、想象法等策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3.能梳理出珍珠鸟与“我”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想象“我”和珍珠鸟之间感人的画面,交流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借助景物寄托深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预学反馈,感知内容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出示珍珠鸟图片及课文描写珍珠鸟的文字: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大家齐读这段话。(生齐读)它是珍珠鸟,听听它的声音。(播放珍珠鸟鸣叫声)喜欢吗?(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作者借珍珠鸟想抒发什么?
2.借助预学单反馈学情,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略读提示。
《珍珠鸟》课前预学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我读了( )遍。课文有( )个自然段。
(2)借助拼音、字典等工具自学生字、词语。
①读词语(圈出读错的词)。
垂蔓 熟悉 雏儿 享受 眼睑 流泻
待一会儿 嚓嚓 嗒嗒 咂咂
②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
吊兰的垂蔓(màn wàn)蒙盖在珍珠鸟的鸟笼上,让它们过得轻松又自在。三个月后,小珍珠鸟出生了。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一点点挨(āi ái)近我。有一天它居然趴(bā pā)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jiǎn liǎn)盖住了眸(mó móu)子,还不停地咂嘴,似乎在做梦。
(3)我会思考。
①读了课文后,我明白了:( )
②我还有不懂的地方:( )
3.师生交流。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写了“我”和珍珠鸟,珍珠鸟由害怕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板书:人—鸟)
(2)读课文的时候,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整合问题梳理略读提示,明确学习重点。
预设:“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以预学单为导向,从学情出发,精准教学字词,从学生和阅读提示的问题,梳理、聚焦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让学习提前发生,为后续展开高效学习做铺垫。)
板块二 梳理语句,品味语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借助阅读提示来学
习,接下来我们先看任务一。
1.出示任务一:默读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1)学生默读,寻找相关句子。
预设:
我把鸟笼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我很少扒开垂蔓瞧它们。
我不管它。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2)齐读“我”的做法的句子,并谈谈发现。
预设:珍珠鸟需要帮忙时,“我”帮助它;珍珠鸟自由生活时,“我”不干扰它。
(3)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4)小结:无论作者为与不为,都是对珍珠鸟深深的喜爱。这种爱就是“我”通过对珍珠鸟做的点滴小事来抒发的。(板书:爱)
2.课文中还有哪里也能感受到“我”对珍珠鸟的爱呢?(学生交流)
(1)预设:刚才大家交流得很充分,现在请大家关注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称呼“小家伙”很亲昵,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平时谁会叫你小家伙?
预设:妈妈、奶奶等。叫小家伙亲切、可爱,表现了“我”对雏儿的喜欢。如果不称它小家伙,还可以称它为什么?
预设:“小不点”“小东西”“小可爱”“小淘气”。
3.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这样让人感到亲昵的词语?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
预设:小脑袋、小红爪子、小红嘴、球儿、雏儿。体会这种亲昵的爱。
4.小结:有时加个“小”字,有时用一个儿化词,用这种亲昵的表达方式告诉我们“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板书:亲昵词语)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发现“我”为珍珠鸟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从而加深对珍珠鸟“渐渐它胆子大了”的体会。发现珍珠鸟需要“我”帮助时,“我”无条件地帮助它;珍珠鸟自由生活时,“我”不去打扰它,不去干扰它,给予了珍珠鸟绝对的安全感和深深的关爱。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家伙”“雏儿”等这些亲昵的词语,让学生品鉴语言智慧,读中发现文本秘妙,学会学习。)
板块三 合作探究,领悟情感
1.出示学习任务:
任务二:找出珍珠鸟可爱的句子,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描写。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学习。
(1)独学:找出珍珠鸟可爱、有趣的句子,圈关键词写批注。
(2)合学:四人小组分享学习成
果,组长注意分配好汇报任务。
2.学生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
文,圈画批注,找珍珠鸟可爱的句子。
3.小组合作学习。
说,分享观点,交流依据。
写,梳理选择,写探究单。
展,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4.学习成果展示。
预设组1汇报:
片段1: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预设学生圈画关键词:红嘴红脚、灰蓝色、圆圆的白点、好肥、蓬松的球儿。预设汇报批注:珍珠鸟色彩鲜艳,形体像球,写得细致逼真,活灵活现,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学生在交流朗读中感受珍珠鸟的外形确实可爱。
小结:珍珠鸟外形着实可爱!刚才这个小组配合多默契啊,一个同学负责圈关键词,一个同学负责说关键词,还有两个同学负责说他们组的感受。配合得真好,掌声再次送给他们!
预设组2汇报第7自然段:
预设学生圈画关键词:飞、落、站、啄、撞、逃等,感受珍珠鸟的可爱、淘气、顽皮。
预设组3汇报第9自然段:
预设学生圈画关键词:挨近、蹦、俯下头、偏过脸、瞧瞧、跑、蹦来蹦去等词,感受珍珠鸟的可爱,以及试探性的动作变为逐渐靠近,与“我”越来越亲近了。
预设其他组汇报第10~12自然段:
珍珠鸟可爱的行为,尤其是“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不是因为它改变了天性,而是因为“我”对它的真情消除了它的戒防之心。
5.找到了这么多关键词,联系着看看,又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1:小鸟从原先的胆小害怕,到信赖
“我”,到后来睡在“我”的肩膀上。
预设2:珍珠鸟活动范围逐渐变大,对“我”的情感越来越亲近。
预设3:这里的词分两类,大部分是珍珠鸟的动作,从这些动作能感受到珍珠鸟的活泼、可爱、调皮,还有“我”对珍珠鸟的爱,珍珠鸟对“我”的信赖、依赖。
6.小结:鸟对人的信赖,是逐渐产生的。一个“趴”字,可以看出此时珍珠鸟已经完全信赖“我”了。(板书:信赖)
7.过渡:通过梳理与批注,我们发现了珍珠鸟的信赖是逐渐产生的,也读懂了作者的为与不为都是因为爱。这份爱“我”是怎样写出来的呢?再次浏览课文。
8.请师生对比合作朗读“我”的行为的句子和珍珠鸟行为的句子,发现表达方式的不同。(学生当珍珠鸟,教师当作者。)
鸟一句,人一句;人一句,鸟一句。交替叙述。(板书:交替叙述)
9.猜猜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预设:信赖,是相互的;情感,是交融的。
难怪“我”流泻下一时的感受——(生齐读最后一句。)作者不仅是大家熟知的大作家,还是身体力行的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他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的作家,所以,他写的这篇课文才如此生动感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问答教学,设计多个学习支架,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圈画、批注走进“我”的内心,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关爱,耐心、悉心的照料,甚至是“纵容”的宠爱,让小家伙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通过“我”的行为的句子和珍珠鸟行为的句子进行对比,合作朗读,产生切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珍珠鸟与“我”之间逐渐亲近的过程,体会人与鸟之间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板块四 借助语境,想象仿写
1.朗读“美好的境界”。
小结:是啊,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借物抒情,作者更高明,既抒发情感,又表达观点。
2.迁移运用,想象练笔。
(1)想象练笔。
作者和小珍珠鸟,人鸟情深,令人感动。他们之间肯定还有很多感人的瞬间,联系课文,发挥想象,写下一个温馨的片段。(出示)
它渐渐胆子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标准:亲昵词语★★ 交替叙述★★
(2)学生练笔。请两位学生分享,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点评。
(3)学生修改练笔,最后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品悟是理解,是感悟,也是内化。但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并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而是看能否熟练运用语言。因此,这个板块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借助文本语言,运用文本场景尝试写话,运用作者亲昵词语和交替叙述的写法,尝试写一写感人的场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正所谓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方为大用。)
板书设计:
王林波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首批领航名师,教育部“十四五”国培专家,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陕西师范大学及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倡导“指向语用,识体而教”,出版相关教学专著十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