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准、落实
2024-10-18杨再隋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课题组名义正式发布。2017年,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分别提炼出核心素养。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参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炼出本门课程的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课标明确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2022年版课标把核心素养列为课程目标之首,突显出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当前在对课标的贯彻实施中,似乎淡忘了核心素养而专注于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实践探索。如果把学习任务群视为躯体,那么核心素养就是躯体的灵魂。在实施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偏离甚至缺失了核心素养,将会使贯彻实施课标理念迷失方向。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准、落实呢?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应让核心素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学科化,使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具有学科的个性特质。
由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从内容入手,在实施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教学中,在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领略汉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阅读与交流,从而积累个体语言经验,逐步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初步体会到审美创造的乐趣;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中,通过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梳理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尝试提炼观点,进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以初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中,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积累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此外,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引领学生扩大视野,打开思路,联结语文与生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体会到多种知识能力的交叉渗透,多样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综上,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互联网时代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心智潜能,巧妙地建构真实可感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