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普通高中校本教研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2024-10-18胡天胜熊斌

教育家 2024年41期

县域普通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但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区县级城市到省会中心城市交通便捷度提高和基础教育生源总量下降,县域普通高中优秀生源流失、优秀师资流失、教学质量塌陷等问题愈加明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困境。立足校情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县域普通高中突围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重庆市武隆中学为例,探讨县域普通高中校本教研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县域普通高中校本教研面临的问题

为推进“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快速发展,重庆市武隆区教委于2022年启动了“推进武隆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视导工作”,从“高水平管理、高效率课堂、高质量教研、高品质服务”四个方面开展自查和调研,发现学校校本教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校本教研运行环境较差,年级大办公室和大教室的环境不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二是校本教研制度体系不完善,缺乏校本教研规范和考核奖惩制度,学校对校本教研重视不够,未形成合理的教研运行机制;三是部分骨干教师不愿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年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引领力不足,对学科的发展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研究和规划;四是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以集体备课为主,忽视了学科组教研,缺乏理论和理念引领,实效性较差;五是教师科研意识缺乏,学校没有形成重视科研的氛围,教研与科研缺乏融合,对新课程实施研究不足,未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核心素养难以真正落地。

基于对学校校本教研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学校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认识到校本教研开展不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领导力不足,没有形成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机制和体系,决定从教研环境优化、教研体系构建、教研机制形成、教研资源开发等方面强化校本教研领导力建设,构建“基于素养的一核四维三式校本教研体系”,即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为核心,从“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四个维度,开展“主题式、项目式、融通式”校本教研,构建新型校本教研体系。

◎校本教研体系运行的“武中”实践

创设清静温馨的校本教研运行环境

考虑学科组大教研和年级组集体备课的实际需要,学校分年级分学科重新规划设计了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室、教师公开课大教室,配置了宜培训宜研讨的桌凳、教学一体机、空调等设备,与济南外国语学校、济南西城实验中学、重庆巴蜀中学等建立了网络教研平台,购买了相关学科网vCEtQHHHTtjLWN0qGQ1YVg==络教学资源,配置了相关教学参考书籍和学科教学用具等,用学科核心素养、研修制度和具有学科标识的相关成果打造墙面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研修氛围。

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为了强化校本教研领导力建设,学校于2023年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承担教研、科研、教师培训培养、继续教育等管理工作,增强了校本教研管理力量。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中心从教科研机构、教科研管理、教科研运行、教科研评价等方面重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制定了《武隆中学教科研管理岗位职责》 《武隆中学校本教研规程》《武隆中学教科研考核实施细则》《武隆中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方案》《武隆中学课题(项目)管理细则》等,形成了较完备的教科研制度体系。

形成教研训一体化运作机制

学校统筹规划教学、教研、科研、培训工作,基于教育教学真实问题启动校本课题研究,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计划安排教研活动,根据教师需求和教学要求开展培训,在教研中渗透培训,在培训中融入研讨,形成教研训一体化运作机制。常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分年级和学科分别在周二至周五开展,实施“两分三定三节”集体备课模式,突出“三课三点两法两题”(课程、课本、课堂;重难点、疑点、高考链接点;教法、学法;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题)。每月第一周为学科组大教研,利用前两节课实施,第一节课全组统一听高三年级公开课,第二节课评课议课、理论学习、项目研讨,第三节课分年级集体研讨。高三年级每周一次公开课,高一高二每月第2~4周三次公开课,第一周全组统一观摩高三年级公开课。各年级每周一次分年级集体备课,第一节听公开课,第二节先评课研课,再集体备课。基本流程为:公开课—评课研课—阅读或阅读分享—集体备课。为保证集体备课时间,要求先周布置和提前准备,实行学校领导联系教研组和教师发展中心专人检查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既自成体系,又与市区级教研、区域教研或校际教研融合实施。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将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深度融合,对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以2024年上半学期为例,学校立项了“基于语料库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探究”“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学案设计与实施研究”“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研究”等15个校本课题,其中11个课题被立项为2024年度区级课题。“双新背景下数字化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与评价研究”被立项为市级重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听说能力评价的实践研究”等5个课题被立项为市级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学校加大了教师学习培训支持,仅2024年春季学期,学校分两批外派教师87人到济南外国语学校、济南一中、济南莱芜一中等开展为期一周的观摩学习,外派1人到重庆八中跟岗学习一年,外派4人到重庆十一中跟岗学习一个月,外派5人到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跟岗学习一周,先后派出30余人次到河南、四川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派出60余人次参加市内各学科的教学研讨会、赛课、论坛等活动。济南西城实验中学、重庆涪陵五中、重庆南川中学、绵阳东辰中学等学校教师先后到校开展联合教研,与巴蜀中学、济南教育教学研究院、济南实验高级中学、济南外国语学校等开展线上联合教研。邀请市教科院教研员、名校校长、教师到校开展基于教研科研、课程改革、高考复习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重视教科研种子教师培养

由于学校高初中剥离,初中独立建制,原部分中老年教师转向初中,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新教师占比较大,学校名师、骨干教师数量和质量上有差距,缺乏教研科研领衔教师,特别是缺乏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学科教师。学校以新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契机,制定了教师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构建教师梯级培养机制,加强教科研种子教师培养。一是大胆起用青年教师,调整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队伍,加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指导与培训;二是常态化开展“墨香校园、品质武中”教师论坛,包括悦读分享、经验交流、研究生论坛三个分论坛,每次职工会前2~3位教师开展论坛交流,每期一次集中论坛,要求本校近70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参加,以此提高教师的总结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是推荐学习力强、责任心强、有上进心的教师,参加赛课、课题申报、征文评选、技能大赛等活动;四是邀请市区级教科研专家到校开展教科研专题培训,通过课题开题答辩、中期汇报等对课题主持人和主研人员进行面对面、点对点指导。

构建“品质武中”课程体系

坚持“基于武中、超越武中”的工作思路,围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培养目标,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活动课程综合化等方面,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创新课程相融合的“品质武中”课程体系。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基于学校“尚德、睿智、唯实、创新”的校训,设置“尚德课程、睿智课程、唯实课程、创新课程”四大课程支系。基于“品质武中”课程建设,聚焦核心素养,实施“先学后教、教学评一体”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学案教学、作业先周协调、大单元、大概念、项目式、情境化、跨学科综合教学策略的运用。全面启动自编导学案及教学资源工作,改变长期以来依赖教辅资料的状况,引导教师重视课标、教材、考试的研究。

总之,基于素养的“一核四维三式”校本教研体系建设,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教师专业发展,跳出教研抓教研,一体化设计和实施教学、研究、培训,将不同板块工作有效连接、融合,让研究和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了教研方式转型,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内生式教研文化,也凸显了校本教研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