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的路径研究

2024-10-18张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4期

摘要:地方志事业作为大型文化工程,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现代化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后,成都地方志事业历经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在编纂新志、整理旧志、资政育人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推动了成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在全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的新征程上,成都地方志事业应积极传承文化基因,担负时代使命,紧密围绕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通过编纂志书来记录成都现代化建设历程、服务成都现代化产业发展、满足成都人民的文化需求、助力成都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新时代成都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志事业;成都市;路径;助力;文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c)-0194-05

Study on the Path of Local Chronicles in the New Era to Help Write the Chapter of Chinese-Style Modern Chengdu

Abstract: As a large-scale cultural project, local Chronicles is an important field to promote 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build a strong cultural country in the new era. After decade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engdu's local chronicle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compiling new chronicles, sorting out old ones, and educating people through administ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which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hengdu's cultural undertakings. On the new journey of comprehensively writing the chapter of Chinese-style modern Chengdu, the local Chronicles of Chengdu should actively inherit the cultural gene,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and closely focus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engdu's modernization. By compiling records to record the course of Chengdu'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s modernization industry, meet the cultural needs of Chengdu's people,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s education, it will play a greater role in help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engdu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Local chronicles; Chengdu City; Path; Help; Cultural modernization

成都,古称“益州”,据《成都文类》载:“益,古大都会也。有江山之雄,有文物之盛”[1]。成都拥有着2 300余年的建城史,自古便为西南地区的繁华都市,在各个生产生活领域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凝聚为极具特色、内涵和魅力的天府文化。如今,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四川省省会,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成都现代化建设,开展科学规划、谋篇布局,着力以高质量发展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都篇章,致力成为四川现代化建设、超大型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杆和典范。地方志事业作为记录时代变迁、展示发展成果和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文化事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将大有作为。目前,学界从地方志工作的角度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体现在地方志事业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理关系、理论渊源、地位作用、具体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成都地方志事业为例,探讨论证地方志事业与成都现代化的基本学理关系与助力路径。

1 成都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成都历来人文荟萃,文化繁盛,素有编修史志的优良传统,史志名家辈出、佳作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广泛开展地方志的保护、整理、编纂和研究工作,至今已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了两轮大规模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尤其体现在编纂新志、整理旧志、资政育人三个方面。

1.1 编纂新志

成都新方志的大规模编纂始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地方志编纂的年限规定,业已开展了包括市、县(区)、镇(乡)、村四级的两轮大规模的新志编纂工作,所记录年限大多为史前至2005年左右,基本涵盖了成都市内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的相关内容,全面展现了成都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成就。这些成就集中展现在数量多、种类多、质量高等方面。

在数量和种类方面,笔者根据成都市情网数字方志馆、四川省数字方志馆、万方数据地方志资源库三种方志资源库中的成都新志进行简单统计,其中成都市情网数字方志馆有成都新志207部、年鉴193部;四川省数字方志馆有成都新志115部、年鉴248部;万方数据地方志资源库成都新志676部(含2部年鉴和60余部地情书)。从数量上来看,万方数据库中的成都新志数量最多;从方志级别与类别来看,万方数据库中的成都新志大多为村镇志、部门志与专题志,综合志书则较少,而其余两个资源库中的成都方志基本为市县一级的综合志书,村镇志、部门志与专题志则较少。因此,综合三个资源库中的成都新志、年鉴、地情书的数量,推测现今成都至少有近千部的地方志相关成果。

在地方志成果的质量方面,成都市经过两轮大规模的志书编纂工作,编纂出大量地方志成果,其中不乏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的佳志名志,并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在第一轮修志中,以《崇庆县志》《郫县志》《新津县志》《彭县志》为代表的县区级志书荣获全国方志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其余区县志均获省级以上哲社和方志成果奖[2],编纂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全国方志系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尤其是《彭县志》对《大事记》的创新性编纂设计深刻地影响了全国的新方志编纂。在第二轮修志中,成都市广泛开展村镇志、街道志等市县级以下级别的方志编纂工作,累计组织出版乡镇、村志近百部,并有《安仁镇志》《黄龙溪镇志》《洛带镇志》等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丛书”。如今,成都在前两轮积累了宝贵的修志经验的基础上,即将开展第三轮志书的编纂工作,并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定能编纂出更加优秀的方志成果。

1.2 整理旧志

成都作为方志之祖《华阳国志》的诞生地,具有悠久的方志编纂传统,经过历代对方志的修纂与保存,形成了宝贵的古籍资源。据四川省数字方志馆中的收录统计,成都旧志的数量达55部,约占四川旧志总量(374部)的15%,居于四川首位。旧志的整理与研究亦是成都地方志工作的重点内容,成都积极开展旧志的挖掘、搜集、整理、点校工作,如点校成都历代30余部旧志,汇集为“成都旧志”丛书;影印《华阳国志珍本汇刊》;搜集并影印孤本《天启成都府志》;合作推出《蜀藏》《巴蜀珍稀乡土志汇刊》等四川旧志整理的汇编著作[3]。在整理旧志的同时,成都各级地方志编纂机构/w8C7gI7G5A4wF0lYoNMAA==广泛开展学术培训、学术研讨活动和评比活动,充分调动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了成都旧志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亦给新志的编纂提供历史经验。

1.3 资政育人

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育人”的文化功能,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成都的旧方志中有大量的篇幅来记载本地的乡贤圣哲、名人典故、忠孝节义等内容,着重宣扬成都府辖域内的典型故事,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明礼尊长、仁爱孝义等精神内核。成都的新方志编纂以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保存了成都在各个时期的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如《成都市温江区志1986—2005》中的第九篇第四章第二节“风尚”,下设“见义勇为、捐赠、敬老、帮困助学、拾金不昧、公民无偿献血”[4]等内容,这些内容宣扬了无私奉献、英勇无畏、尊老爱幼等精神,能够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在时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成都地方志机构和工作者始终在继承和弘扬方志文化,积极创新方志文化宣传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渠道,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双重模式,全方位宣传方志中的成都人文历史,充分发挥地方志的文化功能,为成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宝贵文化资源。

2 地方志事业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的理论依据

地方志作为各地方政府主持的大型文化工程,在党和政府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运用党的先进理论开展编纂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地方志事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对于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内涵、逻辑、实践等方面都有重大学理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便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而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5]。因此在满足民众对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兼顾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二者均不可或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源泉和文化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新时代以来,地方志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顺应时代需求,始终坚持国家战略和重大政策的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编纂出大量优秀的地方志及地情地况丛书,使得地方志这一古老的文化事业得以延续,并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地方志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亦是全面记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文献载体和宣传媒介,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应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服务中心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使命任务。成都市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以高质量发展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都篇章,科学规划、谋篇布局,为成都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展超大型城市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指明了方向。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于2023年7月组织制定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面建成全球著名的巴蜀文献收藏及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地情信息发布中心,为成都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世界文化名城作出贡献”的总体目标[6],并制定了全市地方志工作的七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全市的地方志事业发展,全力服务成都现代化建设,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

3 地方志事业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的路径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成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地方志事业能够为推进新时代成都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文化宣传和教育作用,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人民需求、教育事业等方面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

3.1 编纂精品志鉴成果,记录成都现代化建设历程

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备受重视,并被视为记录文明、传承文化的重要文献载体,如民国学者张鼒铭认为:“一事一物之可称者,不有志何由使上有所征,下有所传?地方志顾可忽哉。”[7]在新时代,地方志不仅要担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更要担负起盛世修文的时代使命。在推进成都现代化进程中,成都地方志事业要立足本业、发挥优势,围绕成都现代化建设和战略发展大局,结合省市会议与政策要求,积极推动成都各区域、各行业、各重大事件的志鉴编纂,如在区域志鉴方面,积极推动高新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等新开发的重点区域的志鉴编纂;在行业志鉴方面,积极推动成都代表性的新兴产业,如金融业、商贸业、新能源等行业的志鉴编纂;在重大事件方面,积极推动“世界大运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科幻大会”等事件的专门志鉴。通过志鉴的编纂,全面记录成都现代化建设的演进历程与伟大成就,进一步更好地服务成都现代化建设。

3.2 打造地情信息平台,服务成都现代化产业发展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国家级中心城市,经济繁荣、产业兴旺,拥有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逐步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超大型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翔实的地情信息、市场信息和产业信息做支撑分析,地方志作为成都最全面、最翔实的百科全书,能够对成都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帮助。如《成都市志1990—2005 经济》按照经济管理、工业、农业、商贸服务、金融、旅游、建筑业、房地产业等8个部分对成都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产业、人口数据、产业布局、经营收入、财政税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记载,基本涉及经济领域的全部内容,且大都采取数据表格的方式,使人一目了然,能够为政府经济政策制定、投资创业、产业开发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第三轮修志的准备阶段,成都地方志事业应及时总结修志经验并制定相关方案,根据近20余年的产业变革与发展进行调整,如互联网产业、新媒体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志书编纂,锚定经济产业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值得信赖的权威地情信息平台,更好地服务成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变革和发展,全面推进成都现代化建设。

3.3 坚守人民至上理念,满足成都人民的文化需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达到物质富足也要达到精神富有,那么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地方志事业则需发挥更大的文化作用。地方志中有大量的乡贤轶事、诗词歌赋、散文著述、模范事迹、优秀品格等内容,阅读地方志可以有效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成都地方志事业应主动担负起“赓续文脉、与时俱进”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发和编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志和地情图书,如根据读者的区域、年龄和职业等特征充分挖掘市内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再按区县、行业、美食、人物、非遗等类别持续推动《成都精览》《典籍里的成都》等相似的地情资料编写,并将这些图书通过网络媒体和书籍资源库共享,提升全民对地方志的认识和使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8],让成都全社会形成读志、用志、爱志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成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3.4 发挥方志育人功能,助力成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地方志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丰富的文献资源除能够提供大量百科知识的显性教育外,还蕴含着极为重要的隐性教育,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正如《成都市志》中的序言认为,该志“使人能从中受到深刻启示,激发爱祖国、爱成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是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9]。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便需要通过德育的方式积极引导他们成长成才。因此,成都地方志事业作为全市具有宣传和教育功能的重要文化事业,相关单位和机构应积极地承担起育人职责,并同全市各级学校广泛开展合作,推动地方志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与教师共同探索教学方式,围绕成都的地名故事、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等内容,开发乡土文化教材[10],提高学生对地方志的认识和利用水平;推动校地方志理论的合作研究和校志编纂工作,如组织编纂《石室校志》《成都七中校志》等名校志;地方志机构应捐赠和开放地方志资源,搭建共享数据平台,开展方志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推动校园微型方志馆的建立。通过地方志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合作,不断引导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 结束语

成都地方志事业充分记录了成都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历程与伟大成就,也推动了成都文化事业的繁荣。在新时代,成都地方志事业要积极围绕全市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方志的文化功能,通过创新地方志事业的文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成都现代化建设,不断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参考文献

[1] 袁说友.成都文类[M].刻本.南宋庆元五年。

[2]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1990—2005[M].北京:方志出版社,2020:591.

[3] 黄小华,邓芳.“方志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初探:以成都方志办为例[J].广西地方志,2018(5):21-24.

[4] 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温江区志1985—2005[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29.

[5] 韩民青.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战略[J].理论学刊,2007(8):96-101.

[6]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EB/OL].(2023-07-26)[2024-02-02].https://cdhistory.chengdu.gov.cn/cdfz/p/c108984-c136116- 7506.

[7] 高文垣.双城县志[M].铅印本.1926:2.

[8] 新华社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J].求是,2023(13):39-44.

[9]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文物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2.

[10]马海军.坚持修志为用 赓续成都历史文脉[J].先锋,2023(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