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英译语篇主位推进模式转换分析
2024-10-18廖珍
摘要: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中国传统戏剧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以往对戏剧英译的研究往往重“内容”,轻“逻辑”。该文根据汉语行文特点,将以往学者所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分类进行分析整合,修改为适用于汉英翻译(尤其是古汉语)主位推进分析的模式。并以修改后的主位推进模式为工具,从“逻辑”角度出发,分析《牡丹亭》原本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以及汪榕培英译的主位推进模式转换策略,探究中国传统戏剧英译逻辑转换思路。研究发现,《牡丹亭》原作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主要分为主位延续型、延续型和主位延续型复合模式、交叉型复合模式三类。汪榕培在构建译文话语时主要采取直接保留、适当调整和重新建构三种策略。
关键词:中国文学“走出去”;主位推进模式;《牡丹亭》;汪榕培;中国传统戏剧;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c)-0016-05
Analysis of The Peony Pavilion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hematic Progression Mode
—A Case Study of Wang Rongpei's Translation Version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drama hold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dramas into English serves as one way for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discourse,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previous thematic progression modes into one suitable for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especially for ancient Chinese) analyses. The paper uses the mode to analyze The Peony Pavilion and Wang Rongpei's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exploring logical transformation approach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dramas into English. It has been found through research that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mode of The Peony Pavilion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patterns, including constant theme pattern, blended pattern of simple linear and constant theme, and crossing pattern. Wang mainly employs three primary strategies, including preservation,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Thematic progression mode; The Peony Pavilion; Wang Rongpei; Chinese traditional dram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译介中国文学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之一,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外译的重点,但其翻译难度较高,对译者而言,中国传统戏剧翻译词语外译表达难度大,表达形式转换是一大难点,除诗词等特殊文学形式难译的问题,戏剧中念白、唱词中叙述逻辑的语际转换也暗藏“陷阱”。作者选择某种方式来组织语篇,体现了作者的意图,因此译者在构建语篇过程中要留心参考,并设法在译文中予以再现。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传世之作。现有关《牡丹亭》翻译的文本研究往往重“内容”、轻“逻辑”。《牡丹亭》作为剧本,语篇叙事逻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主题在现有研究中却寥寥无几。本文借助主位推进模式,以《牡丹亭》原本及汪榕培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牡丹亭》原文语篇叙述部分主位推进模式,并对译者在构建翻译话语时对主位推进模式采取的策略进行归纳总结,以欣赏《牡丹亭》原文及译作用工之深,并探索在戏剧翻译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转换策略。
1 主位、述位和主位推进模式
1.1 主位、述位概念
主位(theme, T)和述位(rheme, R)概念由布拉格学派信息结构理论的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最早提出。他将位于句首起引出话题作用的成分称为主位,把其他部分称为述位,并指出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一般表示新信息[1]。
主位、述位两概念后被韩礼德(M.A.K.Halliday)继承,但他在主位划分方面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主位是在小句作为信息的结构中充当该信息的起点,且主位这一概念大于话题。主位的界定并非由位置决定,其概念是功能性的,主位是特定结构配置中的一个成分,作为一个整体,这个结构配置把小句组织成为一则消息,而一则消息是由一个主位结合一个述位构成的[2]。也就是说,若是机械地按照线性顺序将居于首位的成分分析为主位,则既不符合语义结构现实,又不符合语感,主位应是“充当信息结构中的起点”的部分,即小句的动作发展是围绕这一主位进行的。
1.2 主位推进模式分类再议
捷克语言学家丹尼斯(F.Danes)首次提出“主位推进”这一概念,认为“主位推进是指语句主位的选择和排列,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领属层级,以及它们与上一级单位(如段落、章节等)的超主位、整个语篇和情景的关系”[3]。Danes最初提出五种主位推进类型。这之后国内学者对此意见不一,在此基础上再分类,例如,在国内,徐盛桓[4]、胡壮麟[5]和朱永生[6]分别提出四种模式,黄国文[7]提出六种模式,黄衍[8]提出七种模式。
其中,朱永生所提出的四种模式最为精练,作为研究工具使用率颇高,其中包括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与交叉型。笔者认为,对于主位同一型模式,需加上丹尼斯最初所提派生主位发展类型使其更全面,即“由一‘超主位’或上义主位派生出一组‘下义’主位”。则“主位同一型模式”可换为“主位延续型模式”,即几个句子的主位相同或后句主位由前句主位派生而来,而各句述位不同;交叉型模式内容可更改为“后一句的述位是前一句的主位或由前一句主位派生而来”。
且该模式对汉语古文分析还略有缺陷。与英语不同,汉语中有一种独特句式叫作流水句:从形式来看,流水句由多个小句组成,中间由逗号连接,最后才有一个句号;从内容来看,一个流水句内含多个事件,一个事件过程中不止一个人或物,可能有几个甚至多个,因此有几个主语或话题[9]。
因此,作为信息起点的主位,在这种句式中是可能出现空位情况的。不仅是一句话中,若前后句动作或行为对象相同,也可能出现句子主位空缺,即延续信息起点,直接开始对新信息的描述。对于主语同指流水句出现的后面小句主语省略问题,该模式未考虑到,本文借用李健、杭宏所提出的“空主位推进”补充在主位延续型模式中,即句段中隐去的主位均来自其他句段的主位成分[10]。
综合来看,在面对汉英翻译(尤其是古汉语)主位推进分析时,该模式可改为以下四种类型。
1.2.1 主位延续型模式
主位延续型模式指几个句子的主位相同或后句主位由前句主位派生而来,而各句述位不同。其中有一类较特殊,为“空主位推进”,即后句中隐去的主位来自前句的主位成分。如图1所示(其中T代表主位,R代表述位,n代表出现顺序,下同)。
1.2.2 述位同一型模式
述位同一型模式,又称集中型,指几个句子的主位各不相同,但述位一致,如图2所示。
1.2.3 延续型模式
延续型模式又称梯型模式,是指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如图3所示。
1.2.4 交叉型模式
交叉型模式,是指后一句的述位是前一句的主位或由前一句主位派生而来,如图4所示。
2 《牡丹亭》及汪榕培译本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分析研究中主要从单个语篇、同类语篇分析与不同类型语篇分析三个方面讨论。本文从单个语篇角度进行分析讨论。这里提到的语篇是广义的,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即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本文借助主位推进模式,选出《牡丹亭》原剧本中出现的个人独白、对话中故事叙述或描写等相对较长的语篇部分,分析其内在逻辑,并通过这些选篇对比分析汪榕培译本在翻译过程中的相似方式与不同思路。
2.1 《牡丹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通过对《牡丹亭》原剧本中句子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原文主要为主位延续型、延续型和交叉型三种主位推进模式,述位同一型模式主要体现在相同句子反复,故不在此文中多加讨论。三种主位推进模式中主位延续型模式使用频率最高;在叙述过程中,前两种主位推进模式往往混合使用;在句子层面,交叉型模式也有所体现。以下列举了不同主位推进模式出现的情况。
2.1.1 主位延续型模式
在《牡丹亭》中,人物出场介绍、某个人连续性动作行为等对单人的叙述中多使用主位延续型模式。此类描述往往以流水句形式出现,多省略同一主位,可能穿插其他主位推进模式。
例1:小生(T1)姓柳(R1), (ØT2= T1)名梦梅(R2),(ØT3= T1)表字春卿(R3)。(ØT4= T1)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R4),(ØT5=T1)留家岭南(R5)。父亲(T6=T’1)朝散之职(R6),(T7=T’1)母亲县君之封(R7)。
——《牡丹亭·言怀》
例1为柳梦梅第一次出场介绍,其对自己的姓名、家族及自身童年生活进行描述。此处选段充分展示了汉语中同主语流水句的特点,即“句段中隐去的主语延续其他句段的主语成分”。其中T2到T5延续省略T1,T6和T7是T1的派生主位,实际为“小生父亲”与“小生母亲”。在描写个人介绍时,汤倾向于将人物信息一气呵成地串下来,若无主位转换则省略主语,若主位中途发生转换则明确说明主语。
例2:(ØT1)梳洗了才匀面(R1),(ØT2=ØT1)照台儿未收展(R2)。(ØT3=ØT1)睡起无滋味(R3)……
——《牡丹亭·寻梦》
例2为人物独白,杜丽娘一梦醒来,梦中美景,无影无踪,不禁愁绪万千,且均为连续行为或动作的描述。此处连续动作皆省略延续前文主语“咱”,连续的一串动作将杜丽娘悲伤忧郁的心境形象描绘出来。
2.1.2 复合型模式
根据朱永生先生的观点“大多数语篇的主位推进都比较复杂,往往是几种模式的结合使用。我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模式放在一起使用的情形叫作复合模式”。除主位延续型模式出现单独用于组织语篇的情况外,在《牡丹亭》中其他三类少有单独出现的情况,往往是两种或以上主位推进模式相互搭配,以实现语篇衔接。其中主要为以下2种:延续型和主位延续型复合模式、交叉型复合模式。
(1) 延续型和主位延续型复合模式
在《牡丹亭》中,延续型模式在句子连接中并不单独使用,往往与主位延续型模式一起使用。延续型模式和主位延续型复合模式通常用于多人物事件或描述。
例3:内(T1)有夫人甄氏(R1),(ØT2= R1)乃魏朝甄皇后嫡派(R2)。此家(ØT3= R2)峨眉山,见世出贤德(R3)。夫人(T4=T2)单生小女(R4),(ØT5= R4)才貌端妍(R5),(ØT6=T5)唤名丽娘(R6),(ØT7= R6)未议婚配(R7)。
——《牡丹亭·训女》
例3所代表的主位推进模式为先延续型模式,后主位延续型模式,内容上为先用一已知人物引出新人物,后对新人物进行介绍,每每引出新人物时,前后句为延续型模式,使得逻辑清晰、连接得当,待对一个人物有详细介绍时则转为主位延续型模式。
例4:赖有始祖柳州公(T1),带下郭橐驼(R1),(ØT2= R1)柳州衙舍,栽接花果(R2)。橐驼(T3=T2)遗下一个驼孙(R3),(ØT4=R3)也跟随俺广州种树(R4),(ØT5=T4+R4)相依过活(R5)。
——《牡丹亭·言怀》
例4所代表的为延续型模式与主位延续型模式交替使用,内容上表现为不同任务间动作、行为的来回切换与事件的发展。例4所描述的事件是通过不断引入新人物来发展,其中T5较为特殊,其空位所真正表达的是T4与R4(部分)的集合,再次表现了汉语的意合特点。
(2)交叉型复合模式
《牡丹亭》中,交叉型模式在语篇中并不单独出现,往往与其他模式一起使用。但相比较上一复合模式,交叉型复合模式并无特定搭配,主要与语篇逻辑发展相关。
例5:(ØT1)闻得金主南侵(R1),(ØT2= R1)教俺攻打淮扬(R2= T’1),(ØT3= R2)以便征进(R3)。(ØT4=T1)思想扬州有杜安抚镇守(R4),(ØT5= R4)急切难攻(R5)。
——《牡丹亭·淮警》
例5是交叉型与延续型的主位推进复合模式。其中前两小句是交叉型和延续型结合的主位推进模式,比较特殊,后用延续型模式连接前后小句,使事件发展似有往复拉扯、螺旋发展之感。
2.2 汪榕培译本主位推进的转换策略
翻译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译者会尽可能保留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最根本的差异,为了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者会根据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对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作出调整。
经分析发现,汪榕培所翻译的The Peony Pavilion对原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有三种不同的转换策略,即直接保留、适当调整和重新建构。以下是对三种转换策略具体应用的情况。
2.2.1 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
直接保留原文主位推进模式,指译者在建构译语语篇时完全复现原文主位推进模式。此类策略适用于部分主位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例如单人连续性行为或动作等,此类叙述不涉及主位的更替,译文直接保留不会影响行文逻辑。除此之外,也偶有其他主位推进模式保留的情况。
例6(对应例2):I (T1)'m not in a mood for breakfast (R1).
(To the previous tune)
I (T2=T1) have just washed and done my face
And left the glass not yet in place (R2).
I (T3=T1) see life as a total waste (R3)...
例6保留主位延续型模式,此处为独白式叙述,即杜丽娘描述自己的动作,主位与原文保持一致。
2.2.2 调整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
调整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是指译者在构建译语语篇时,在保留原文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对其中部分主位推进模式略作改动,调整的目的有显化逻辑、简化结构、符合英语表达等。
例7(对应例1):I (T1)'m Liu Mengmei, an outstanding scholar in the Guangzhou academy (R1). I (T2=T1) have studied hard there for several winters and summers (R2), but now I (T3=T1) still have to live in a desolate garden and depend on my gardener for a living (R3). The more (T4) I think about it (R4), the more ashamed (T4) I feel (R4). I (T5=T1)'d better follow Han Zicai's advice to move to some other country to seek a better living (R6).
例7所对应的例4原文是主位延续型模式,例7其余部分保留了主位延续型模式,T4处未将“I”放置主位位置,而是使用“the more..., the more...”句式,使逻辑更加显化。
例8(对应例4):My ancestor Prefect Liu (T1) had a servant Hunchback Guo, a gardener for his official residence in Liuzhou (R1). This man (T2=R1) has a hunchback descendant (R2) who (T3=R2) works as a gardener here in Guangzhou and helps me with my daily life (R3).
例8对应原文是主位延续型与延续型的复合模式,此处译者用延续型模式连接,例如R1就是将原文主位延续型模式中的述位 (a gardener for his official residence in Liuzhou) 改为述位的同位语,这样的改动使得译文结构简化,故事发展逻辑顺序更为清晰。
2.2.3 重建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
重建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是指译者在构建译语语篇时,在打乱原文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完全不同于原文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目的与调整主位推进模式策略相似,但是在框架上进行大幅度修改。
例9(对应例3):My wife (T1) is Zhen, a descendent of Empress Zhen of the Wei dynasty (R1). Her family (T2=T'1) has been living near Mount Emei and has enjoyed a good reputation for generations (R2). My wife (T3=T1) has given birth to a daughter only, a gifted wcU6vKUF3OlfbelSdfu+09CB3Gijc1+i0U0blr+MvbM=and pretty girl by the name of Liniang (R3). I (T4) have not made any arrangements for her marriage yet (R4).
例9对应的原文是延续型模式与主位延续型的复合模式,即用已知人物引出新人物(延续型模式),后对新人物进行介绍(主位延续型模式)。译文改为主位延续型模式,即将主位围绕在同一主题,其余成分作述位,使得逻辑更简洁,易于理解。
例10(对应例5):Reports (T1) have it (R1) that the Jin emperor (T2) will be on a southward expedition (R2) and that I (T3) am ordered to invade Huaiyang so as to clear his way of advance (R3). I (T4=T3)'m afraid (R4) that Yangzhou (T5) is guarded by Envoy Du and is not an easy prey for us (R5).
例10所对应的原文是交叉型与延续型模式的复合模式,译文一处改为主位延续型模式,其余部分根据英语行为习惯,或添词作主位,如“reports”,或将延续型模式中重复信息删减,使译文保持简洁明了、逻辑清晰。
3 结束语
本文将朱永生的主位推进模式修改为适用于研究汉英翻译的模式,对《牡丹亭》原文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以及汪榕培译本主位推进的转换策略进行分析。原文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主要分为延续型模式、延续型和主位延续型复合模式、交叉型复合模式。汪榕培在构建译文话语时将主位推进模式的策略主要分为直接保留、适当调整和重新建构三种。译者在策略上的选择主要为使译文语义表达清晰、逻辑自然流畅,以易于译入语读者理解。有关戏剧翻译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仍有许多可以挖掘的信息,后续可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H+jxQlhSecO4pe9QMB5WcDKtUrM+u28EwvQqKEKeiq0=[1] MATHESIUS V. 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resent Day English on a General Linguistic Basis[M]. Prague:Academia,1961.
[2]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 2004.
[3] DANES 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on the Organization of Text[M].The Hague:Mouton,1974:106-128.
[4] 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4(1):1-9.
[5]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 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3): 6-12,80.
[7]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8] 黄衍.试论英语主位与述位[J].外国语,1985(5):32-36.
[9] 王文斌,赵朝永. 汉语流水句的分类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7(1): 35-43.
[10]李健,杭宏. 汉英语篇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J].外国语言文学,2015,32 (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