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价值、路径和实践策略

2024-10-18陈亚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4期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亦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源泉。儿童文学承担着为下一代“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力儿童文学践行文化传承职责,促进儿童与传统文化达成情感共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内涵表达维度。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路径,以及实践策略,旨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文学中焕发新活力,为儿童成长提供文化滋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儿童文学;传承与弘扬;传统符号;现代审美;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I207.8;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c)-0151-05

The Valu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hildren's Literature

Abstrac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lifeli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key source of nurtur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Children's literature undertakes the sacred mission of "forging the soul of bac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ich can help children's literature fulfill its cultural inheritance responsibilities, promote emotional resonance between childre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xpand the expression dimens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explores the path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 aim is to revitaliz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provide cultural nourishment for children's growth,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herit and promote; Traditional symbols; Modern aesthetics; Integration pathway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亦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着重指出,务必要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儿童文学是服务于未成年人精神需求与健康发展的文学形态,儿童文学与生俱来承担着提升与完善儿童生活与成长品质的价值使命[1]。儿童文学承担着为下一代“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2]。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儿童文学创作之中,能够切实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为中华文化的持久永续发展筑牢根基。借由儿童文学,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不露声色地传递给孩子,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精神天地,强化文化自信,还可为他们的人生铺就坚实的文化基石。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价值

1.1 助力儿童文学践行文化传承职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早期的文化熏陶和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素质的培养,更直接影响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文化认同感的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之根,是文学之魂,是铸就中国儿童文学文化性格的根本[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回应、认同和延续[4],是儿童文学创作者理应承担的神圣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三字经》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向儿童传递了仁爱、孝道、礼仪等传统美德,使他们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素材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寓言等,既充满了奇幻色彩,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儿童文学作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趣味性的文学作品,让儿童在愉快的阅读中受到文化熏陶。例如,《神笔马良》借鉴了中国民间传说的元素,讲述了马良用神笔帮助穷苦人民的故事,展现了正义、善良和勇敢的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深,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教育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的重要课题。

1.2 促进儿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成情感共鸣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情感共鸣是提升作品吸引力和教育效果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情感元素,融入儿童文学可增强情感共鸣,使孩子更易理解和接受,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能激发孩子情感共鸣。如岳飞的忠勇、花木兰的孝顺勇敢,这些形象有助于传递正能量,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情感,理解和接受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等主题与孩子生活相关,能有效引发情感共鸣。例如《牛郎织女》《孟母三迁》《程门立雪》等故事,能让孩子感受家庭、朋友和师长的温情,珍视身边情感。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承载家庭团聚的美好情感。儿童文学中融入这些元素,如讲述《年兽》故事,可让孩子了解春节来历和习俗,增强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诗词、绘画、戏曲等,可通过儿童文学传递给孩子,增强情感共鸣。诵读古诗词、欣赏传统绘画和戏曲,能让孩子感受艺术美感和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元素能增强儿童文学的情感共鸣,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情感认知和共情能力。

1.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内涵表达维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元素,能够极大地丰富儿童文学的文化内涵,提高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教育价值。通过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儿童文学创作,既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教育资源。儿童文学创作者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理智慧、伦理道德、历史故事、艺术形式和生活习惯等,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将这些文化内涵传递给儿童,使他们在阅读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成长为具有文化自信和高尚品德的新一代。如《孔子拜师》故事能让孩子感受谦虚好学和尊师重道的美德,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做人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能提升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强调伦理道德教育。如《二十四孝》故事可让孩子学习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践行伦理道德,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能增强儿童文学的文化厚度。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英雄人物众多。如《岳飞传》能让孩子了解岳飞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理念能丰富儿童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教育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词、绘画、书法、戏曲等具有美学价值,能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例如,儿童文学中融入古诗词诵读和赏析,可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文学欣赏和审美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增强儿童文学的生活教育功能。如四季节气、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充满生活智慧,能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路径

2.1 故事情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是传承文化与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巧妙的设计,传统文化可以自然地融入故事情节,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享受故事的乐趣,又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和吸引力,可成为故事的主要情节。原始神话的某些特征与当下儿童文学特征具有相似性,或者说儿童文学呈现出复归神话的趋势[5],儿童文学创作者可对其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如将《女娲补天》融入现代儿童的奇幻冒险故事中,让小主人公在经历中学习勇敢和坚韧的品质,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也可通过故事情节传递给儿童。例如,讲述一个关于诚实守信的小故事,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理解和接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理念可融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比如,在故事中融入古诗词元素,增强故事的意境美和文化深度。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故事情节,创作者能使作品兼具趣味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让儿童在阅读中既能享受故事的乐趣,又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儿童文学创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入故事,使其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角色形象与传统符号结合

在儿童文学中,通过角色设计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使角色更立体、有文化内涵,让孩子记住角色的同时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这既能增强故事吸引力,又能使文化教育更自然有效。角色的外貌和服饰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直接方式。中国传统服饰如汉服、旗袍、唐装等,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角色的行为举止和言谈方式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如鞠躬、拱手礼、敬茶等。在描写古代学堂生活的故事中,学生行拱手礼表达对老师的尊敬。这个故事能让孩子学习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角色的个性和品德可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塑造勇敢、孝顺、诚信、勤劳的角色,能让孩子在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角色的背景故事和成长经历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说和历史,使角色形象更丰满、有深度。例如,小主人公的祖父是剪纸艺术家,他教导小主人公剪纸并讲述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寓意。这个故事能让孩子在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中理解家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角色的梦想和追求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如小女孩梦想是成为中医,通过学习草药和医术,理解了“医者仁心”的道理。这个故事能让孩子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人文精神。

2.3 语言与风格的传统化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通过使用传统的语言和叙述风格,儿童文学作品能更贴近中华文化韵味,让孩子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创作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语言表达和叙述方式,使作品兼具趣味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为儿童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深度。传统语言表达方式,如古诗词、成语、典故等,具有独特美感和文化积淀,能增强作品文化氛围。例如,讲述春天的故事时引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可让孩子感受春天之美与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传统叙述风格,如寓言、故事、对话等,独特而富有魅力,能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如寓言故事《龟兔赛跑》,通过简短情节和深刻寓意传递人生哲理。叙述者角色可借鉴传统的说书人或老叟形象,增加故事的传统色彩和真实性。比如,关于龙的传说由村里老叟讲述,能让孩子感受故事的历史感和文化厚度。古风的对白和人物语言,如“汝”“尔”“吾”等,能使角色更生动、更贴近传统文化,增添文化深度和历史感。例如,在古代少年的冒险故事中,少年与老者用古风语言对话,更具文化色彩和历史韵味。传统故事的结构和节奏,如开头点题、情节展开、高潮、结尾等,可为现代儿童文学提供借鉴,使故事更紧凑、富有节奏感,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实践策略

3.1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不仅需要表达形式上的创新,更需要立足时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价值与魅力得到更大的体现[6]。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儿童文学图书市场普遍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少儿出版市场缺乏立足“儿童本位”的作品的问题[7]。创作者需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等,以深刻理解其精髓,并准确呈现于作品中。可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研究历史文献、参观文化遗址等方式,为创作积累丰富素材和灵感,同时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众多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如龙、凤、祥云、桃花、竹子、梅花等,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创作者应深入研究并巧妙融入这些符号和象征,使作品更具文化深度和寓意。借鉴传统故事和传说也是有效策略,这些故事和传说情节生动,蕴含深刻道理和哲理。创作者可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改编为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情节和形象,传递勤劳勇敢、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孩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运用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使作品更具文化韵味。在故事情节中穿插引用古诗词,或通过绘画描述传统戏曲场景,可让孩子感受传统艺术之美,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发掘地方民俗和文化能为作品增添独特魅力。创作者可深入挖掘民间传说、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将其融入作品,如描写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间手工艺制作过程等,展示地方文化独特魅力,激发孩子对家乡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创新融合现代审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8]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创新融合现代审美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新的内涵载体和传播渠道[9],创作者应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进行创作。在角色设计上,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能使角色更生动有趣。可对传统神话人物进行现代绘画风格的重新设计,如为孙悟空加入酷炫服饰和时尚发型等现代元素,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兴趣。结合现代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创作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故事情节,也是儿童文学创新融合现代审美的重要方式。例如,将传统节日故事与现代儿童的学校生活相结合,让孩子在阅读中了解节日习俗和意义,产生共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数字化技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的发展路径,优化其传承效果与育人功能[10]。运用数字化手段,创生文学衍生品,如通过电子书、动画片等儿童文学的衍生品呈现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可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生动立体。文学衍生品的存在又能反作用于文学的发生和文化产品的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1]。《大鱼海棠》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成功案例,它们通过现代动画技术和叙事手法,保留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符合现代审美,深受儿童喜爱。

3.3 增加读者互动与参与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通过设计互动和参与,可以大大增强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首先,创作者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故事情节相关的衍生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一个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故事后面附上一些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纸灯笼、绘制月饼图案等。这不仅能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第二,通过设计互动性阅读体验,可以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参与和探索。例如,在电子书或App中加入互动元素,如点击屏幕可以看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介绍,或者答题闯关等形式,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第三,鼓励儿童参与到创作过程中来,是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和理解的有效方式。例如,举办“我写故事”的活动,邀请儿童根据某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创作自己的故事,并将优秀作品集结成书。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创作热情,还能让他们在创作中深入思考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后,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更多的互动和参与。例如,创作者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在线社区,儿童可以在社区中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情节、参与文化知识竞赛等。这个在线互动平台,不仅能为儿童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空间,还能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创作者可以设计出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在实践和体验中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互动和参与式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开辟了新的途径。

4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故事情节、角色设计、语言风格等方面,创作者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还能让儿童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融合现代审美、增加读者互动与参与等策略,不仅丰富了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路径。未来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应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儿童提供更多具有文化深度和教育意义的作品。创作者应持续探索和创新,结合现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儿童文学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利芳.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教育学研究演进历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4):1-12.

[2] 郭子涵.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初探[J].长江小说鉴赏,2024(13):96-99.

[3] 李利芳.理论思维与价值视域的创新:关于中国特色儿童文学话语体系的建构[J].南方文坛,2024(3):97-104.

[4] 杨杨,刘珊,李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融入统编语文教科书[J].教育科学研究,2024(6):68-74.

[5] 董国超.神话与儿童文学[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128.

[6] 陆小新.少儿出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析[J].中国出版,2023(16):57-60.

[7] 朱婧薇,孙宏艳.中国原创儿童读物的挑战与突围[J].出版广角,2023(24):37-43.

[8]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10-14)[2024-02-02].http://www.gov.cn/xinwen/2015-10/14/content_ 2946979.htm.

[9] 商志晓,王友琛.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理论学刊,2024(3):50-57.

[10]钱归归.文化自信视角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旨趣与有效方略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24,46(5):14-19.

[11]伊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学审视:基于儿童文学的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2):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