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域下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4-10-18杨海涛
摘要:加强文化育人是推进文化自信教育的关键步骤。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文化育人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和生动的实地教材。高职教育承载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将地方文化深度融入高职院校的课程规划、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不仅能够极大丰富教学内容,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有益的探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文化育人;地方文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8(c)-0141-05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e into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ducation
Abstract: Strengthening cultural education is a key step in promo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local culture provides valuable resources and vivid on-sit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ultu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carrie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provid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deeply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planning, teaching method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not only can teaching content be greatly enriched, but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cultural identity can also be enhanced. This will help promote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ho possess bo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making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having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education; Local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research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化自信与自强的要求,以及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的强化,为高职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1]。地方文化,作为某一特定地域内的特色文化形态,不仅承载着区域发展的精神内核[2],更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源。将地方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加强文化育人的深度与广度,更对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职业素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基于文化育人视域,深入剖析地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对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路径与实践策略,为地方文化与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做出有益探索,以期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文化育人内涵与时代意义
文化育人,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它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价值观念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提升[3]。文化育人内涵丰富,其核心在于通过文化的力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情感培育等方面[4]。
在国家推进文化自信背景下,文化育人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文化育人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育人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育人通过传播正能量,培育文明风尚,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加强文化育人理念与举措,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 地方文化内涵与育人价值
2.1 地方文化内涵
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在一定自然地理范围内,经过长期历史过程形成的,为当地人民所熟知、所认同,带有地方文化符号特点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当地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及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体现了该地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价值取向[5]。
在北方地区,其文化特色体现在粗犷的民风、广袤的自然景观及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上。在江南地区,地方文化则可能更多地体现为细腻的吴侬软语、水墨画般的自然风光及悠久的历史传承。在岭南广府一带,则更多地体现为以水乡为特色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人们积极务实的态度与进取精神。以江门五邑侨乡为例,具体有以陈白沙“心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林基路英雄故事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陈皮为代表的农业文化,以小鸟天堂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与村落”为代表的华侨文化等,其历史文化厚重,侨乡特色鲜明,无不彰显五邑侨乡的精神风貌,激励着一代代侨乡人民积极奋发建设家乡。
2.2 地方文化育人价值
地方文化作为特定地域范围内的特色文化形态,是属地学校的宝贵教育资源和鲜活教材,在高职教育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价值[6]。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并巧妙地将其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及个人全面发展水平[7]。
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增强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升高职毕业生的本地“留存率”。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地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观念。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更加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担当与责任。
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地方文化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接触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时,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对激发学生奋进精神,具有更强的亲切感和说服力。
由此,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传承发展地方文化,增强职业教育的育人成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现状
3.1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概况
在我国五彩斑斓的文化版图中,地方文化犹如璀璨的繁星,点缀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地方文化不仅承载着各地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持续进步,地方文化与之融合日益加深,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价值。
以岭南文化为例,因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底蕴而著称,不少广东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将岭南文化融入教学体系中。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设珠绣技艺、广绣技艺、剪纸技艺等非遗技艺类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和艺术特色。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将岭南民间艺术精华吸收到办学中,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通过举行岭南特色舞蹈、传统手工艺制作、茶艺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挖掘五邑侨乡文化的基础上,将侨乡文化引入校园,在文化艺术节、校园诗词大会等品牌活动上,通过吟诵梁启超、陈白沙等历史名人的诗篇,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还加深了他们对侨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挖掘侨乡先烈林基路、李少石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侨乡先辈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与江门市博物馆、梁启超故居等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师生的文化自信、自强。在山西省,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地方职业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与山西、晋中地方历史文化接轨并道,创造“地方优秀文化进课堂”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显然,地方文化与高职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能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思政教育,地方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都是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8]。通过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3.2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不少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融入地方文化的教育,然而在探索融合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地方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高职院校对此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规划和长远布局。一些院校的地方文化教育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其次,资源整合不足。高职院校在地方文化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下,限制了地方文化育人效果。再次,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对地方文化了解不深,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最后,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推动文化育人的地方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中国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融入地方文化时需要注重挖掘和利用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高职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9],还能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4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地方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成为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新视点。可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师资力量的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化及评价体系设计,构建起一个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又能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探路。
4.1 创新课程设计,将地方文化融入教学核心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地方文化的融入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措施,实施“地方文化+课程+课堂”。首先,可增设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这些课程应涵盖地方文化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传统艺术及地方特色产业等多个方面。例如,“地方文化概论”课程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地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地方文化的整体认知。而“地方民俗与艺术”“传统村落”课程则可以深入探讨当地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让学生更加贴近地方文化的内核。其次,除了专门的地方文化课程外,还应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在师范类教育专业中,可以引入地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培育审美情操与能力。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可以引入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和工艺,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并传承地方建筑文化。最后,为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地方文化案例集、实景模拟教学软件、在线互动课程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地方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4.2 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地方文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地方文化,情境教学与角色扮演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场景中的交流和互动,开展“行走的地方文化”“探寻古村落”。例如,在师范类专业中,可以以解说员身份和游客进行对话,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当地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实践教学与社区参与也是培养学生感悟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村落、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厚重历史和艺术魅力。同时,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文化服务项目,如为社区居民表演传统节目、举办文化讲座等,让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地方文化的价值[10]。项目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则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地方文化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访谈专家等方式,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或展示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增强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3 加强师资培训与引进,提升教师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教师在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师资培训与引进工作,提升教师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教学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地方文化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可以包括专题讲座、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形式,让教师全面了解地方文化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及教育价值。同时,邀请地方文化专家或民间艺人进行交流和指导,帮助教师掌握将地方文化融入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其次,积极引进具有地方文化研究背景或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也是关键措施之一。这些人才可以为高职院校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资源,推动地方文化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他们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共同开展地方文化研究项目,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最后,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文化融入教学工作,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例如,设立地方文化教学奖励基金,对在地方文化融入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将地方文化融入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薪酬待遇挂钩等。
4.4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培养符合地方文化产业需求的人才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培养符合地方文化产业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当地文化企业、机构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项目研发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首先,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并了解行业动态。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实训基地选拔优秀人才并进行定向培养。其次,结合地方文化产业需求开发产教融合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涉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旅游线路规划、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项目的成果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并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后,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和合作平台。例如,组织校企联谊活动、召开产教融合研讨会等,促进双方人员的互动与合作。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升教学质量。
4.5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地方文化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策划“地方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地方红色文化+党团学班”“地方农业文化+研学考察”“地方生态文化+社团协会”等系列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并喜爱上地方文化。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地方文化主题活动。如地方文化艺术节、传统手工艺制作大赛、民俗文化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并参与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是在校园内设置地方文化展示区。通过展示区展示当地的历史文物、民间艺术作品及特色手工艺品等,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三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平台播放有关地方文化的节目和宣传片,扩大地方文化的影响力,让学生沉浸在地方文化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养分。四是开展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4.6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确保地方文化融入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如何,需要构建一个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水平及课程设置进行全面评估的评价体系。首先,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业外,还可以增加实践项目成果展示、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同时,将地方文化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作为评优评先和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分析教学成果等方式来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鼓励教师之间进行相互听课和评课活动,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最后,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定期审查和更新课程内容以确保其与时俱进。通过收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来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置方案。建立课程质量监控机制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以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文化育人的视角,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是当下的新视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引入课堂,发挥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功效,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可培养出具备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然而,鉴于文化育人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理论与实践,以期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高职教育范本。
参考文献
[1] 孟凡华.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坚持与坚守[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36):1.
[2] BEUKELAER C D, FREITAS R.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yond the diversity of culture expressions[M].United Kingdom:Palgrave Macmillan, 2015:203-221.
[3] 王婷婷,向艳.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逻辑机理及路径优化[J].江苏高教,2024(1):86-90.
[4] 高石磊.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5):55-57.
[5] STEWARD J.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M].Urbana: University ofIllinois Press,1955.
[6] 李玉红,盛婉玉.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6):81-84.
[7] 曹毓民.职普融通视域下职业教育地域文化育人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5):46-50.
[8] 钱吉奎.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1(24):43-47.
[9] 张世金.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2(15):91-95.
[10]杨海涛.文化生态视角下岭南古村落保育与活化研究:以江门市若干古村落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9):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