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2024-10-17李英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0期

摘 要:在全球数字化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图书馆的角色正发生深刻变革。其不仅是大学资源储备的核心,更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服务性平台。特别是在农业高等院校中,图书馆承载着为农业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学术支撑的重要使命。通过对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系统化、规范化建设,满足农业高等院校师生日益增长的学术需求,在提升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水平、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建设;信息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0-0140-04

Abstract: Driven by the wave of the global digital era, the role of libraries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It is not only the core of university resource reserves, but also an indispensable service platform for talent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specially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carry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providing solid academic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we can meet the growing academic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improving the digitaliza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and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ra, we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Key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ervices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图书馆的运维模式也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图书馆已从“书籍的海洋”和“人类知识宝库”的传统角色转变成集知识应用、创新传播、数字化信息检索于一体的服务平台[1]。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要适应数字化图书时代的要求,面临采集、存储、管理、检索海量数字信息资源的挑战,图书馆作为学生、教师获取学术资源的重要场所,其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服务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策略和服务模式,以期更好地满足农学院读者的学术需求,从而提高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1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存在很多局限性,导致信息利用效率低下,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数字化处理和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统一的数字资源平台,方便读者检索和获取资源,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使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信息时代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此外,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为农业科研工作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学术资源支持,帮助科研人员尽快获取相关文献资料、跟踪农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获取数据支持等便利条件,此外还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选题、科技查新等深层次的服务,从而促进科研创新,增加农业高等院校在专业领域的创新竞争力[2]。因此,农学院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农学院图书馆与外部世界接轨的必然选择。

2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建设数字信息资源的战略和方法

2.1 数字信息元数据建设

元数据是指为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检索而描述数字信息资源属性的数据[3],它提供了数据的来源、格式、结构和定义等相关信息,在数字信息的时代,元数据在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农业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多样性及其综合管理多个学科专业领域文献资源的特点,依据我国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对各类数字资源进行规范化描述,包括图书、期刊、论文和数据等。同时,应注重元数据的更新和维护,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将原本分散的数据按照检索要求分类整合。农业高等院校数字信息元数据建设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据的特点、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元数据在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数据的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强力支撑。

2.2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

采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和集成技术,有目的地重新整合多来源、多渠道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确保用户检索界面的统一性,从而实现数字化信息的高效传播。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有数据整合和知识整合2种模式。数据整合是指数据在逻辑或物理上的合并,仅数量发生变化,但数据之间本身毫无关联;而知识整合则是基于数据集成和信息集成,主要是对信息进行优化,重点在于概念和关系(本体)的重组。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应综合数据整合和知识整合2种模式,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高校的资源整合,建立综合性的数字信息资源体系。这其中既有馆藏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也有各学科领域电子资源的应用。如整合论文、期刊、论著等资源,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整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超星智慧管理、校内外各学科领域大数据、资源共享等多平台数据和资源,促进农业高等院校信息资源与全国数据的并轨。此外,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还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反馈,根据调研和特定反馈机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资源的优化和更新。

2.3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利用

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效率和便利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个性化的推荐服务、远程访问和移动服务等。

农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后,图书馆还需加强信息素质培训,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训形式既可以是主持培训班、开展面授,也可以开设网络课堂,在线授课。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检索工具的功能介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目录讲解以及馆藏资源的快速检索方法。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可开展相关数字资源利用及其查询方法的培训。在培训时,除了介绍网络基础知识和各类检索工具外,还应着重培养读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此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还建立了与用户的互动和反馈机制,鼓励用户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建议或意见,从而不断优化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服务模式,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3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3.1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基地,其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信息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个性化程度欠缺;被动的服务方式,进取心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浪费资源等等。图书馆信息服务不完善,将会制约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3.1.1 信息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个性化程度欠缺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服务内容上,往往过于注重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特色资源的展示,而忽略了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多元化服务。这导致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不同读者群体对信息的需求各有差异,图书馆应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然而,目前许多图书馆仍然采用统一的服务模式,缺少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图书馆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应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受到技术、人力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信息资源碎片化、分散化,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这不仅影响了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效率,也制约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3.1.2 服务方式被动,缺乏主动性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往往采取被动等待读者上门咨询的服务方式。这种服务方式虽然能够满足部分读者的需求,但对于那些需要及时、精准获取信息的读者来说,显然无法满足其需求。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应转变服务理念,主动出击,积极推送相关农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通过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偏好,图书馆可以主动向读者推荐符合其需求的信息资源,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都是被动服务而缺乏主动,需要在图书馆运行过程中转变服务理念,主动积极推送相关农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应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了解读者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图书馆可以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变化,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信息服务。

3.1.3 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资源浪费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服务过程中,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图书馆在数字信息资源的规划、整合、存储、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图书馆在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上缺乏科学规划,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导致资源浪费和质量下降;一些图书馆在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上缺乏有效手段,导致信息资源碎片化、分散化;一些图书馆在数字信息资源利用上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信息泄露和滥用等问题。图书馆没有针对性地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形成了一座座“信息孤岛”。分裂式的信息资源管理造成信息资源浪费,信息传递不通畅,从而导致数字图书馆覆盖的服务范围太小,信息资源发挥不了应有的利用价值。

3.2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3.2.1 个性化信息服务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要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资讯服务[4]。通过分析读者的检索历史、阅读习惯等信息,为其推荐相关的学术资源,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和多元化文献传递服务,除提供传统文献检索服务外,还可以开展电子文献传递,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此外,在加强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同时,信息服务内容也需要不断优化,及时了解读者所需、所反馈的信息,不断优化馆藏资源,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采购,以及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的购买等,以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2.2 主动性信息服务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服务。如通过定期发布学科前沿动态、专题综述等深层次信息服务,帮助读者及时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同时,应积极收集和反馈读者的需求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信息服务。例如,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图书馆可以主动为用户推荐相关的农业信息资源;通过智能问答系统,图书馆可以实时解答用户的疑问和问题。因此,通过主动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主动发现读者的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模式,确保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3.2.3 现代化服务手段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手段涵盖了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个性化与智能化服务、自助化服务以及开放与共享服务等多个方面。通过引入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移动图书馆等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和检索,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同时,积极推广开放获取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免费、高质量的学术资源。促进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信息服务智能化水平,促进图书馆数字化改造[5]。这些手段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也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农业科研、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4 学科化服务

农学院图书馆加强学科化服务模式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学术需求。学科化服务是以学科为导向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它通过对学科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和开发利用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数字资源体系,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学术服务,如学科导航定题服务,学科前沿追踪等深层次的服务。通过学科化服务的开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6]。

在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中,学科化服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科资源建设。图书馆根据农业学科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收集、整理和保存相关领域的图书、期刊、数据库等资源,确保资源的全面性和时效性。②学科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解答用户在学科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研究策略、查找相关文献和获取研究数据。③学科信息推送。图书馆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定期推送最新的学科动态、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④学科信息素养培训。图书馆通过开展针对农业学科的信息素养培训,提升用户的信息获取、评价和利用能力,从而协助他们更便捷、更快速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享受相关服务。

3.2.5 嵌入式服务

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是一种深度结合用户需求与图书馆资源的服务模式[7]。嵌入式服务是一种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嵌入到读者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资源和服务的日常渗透可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特别是针对农业高校图书馆而言,具有显著的专业性。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高校师生,服务范围涉及科研与教学,因此嵌入式服务必须提供专业的知识体系,辅助师生进行科研工作和教研工作。在大数据时代,技术将在嵌入式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信息数据分析、挖掘和发现为核心的大数据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嵌入推送服务。以技术为驱动的嵌入式服务主要服务形式包括:为读者提供手机文库微信小程序等手机 APP 嵌入式课程、讲座等学习支持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嵌入式科研支持服务等全方位的学习和科研支持。

3.2.6 创新性服务

图书馆创新性服务是图书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措施[8-9]。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创新性服务,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以满足读者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树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需求为首要任务。创新服务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数据监测和数据管理服务,随着科研数据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图书馆应承担起数据监测和管理的角色,为读者提供包括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在内的全方位数据服务;二是推广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服务和阅读教育方式,目前已在部分高校图书馆得到应用,可以帮助读者缓解精神压力等心理问题,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10],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学术资源的聚集地,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空间优势,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讲座、读书沙龙、展览等,以丰富读者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四是跨界合作和创新,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在农业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4 结束语

农学院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支撑,其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资源共享建设是提升农学院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关键。通过构建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图书馆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这不仅有助于扩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储备,还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学术资源。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图书馆还应注重资源的筛选和整合,确保提供给读者的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此外,提升信息服务智能化水平是农学院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通过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图书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智能化处理和服务,智能化服务不仅能够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为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为农业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权静妮.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创新性信息服务机制实证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5):75-78.

[2] 卢灿举.基于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41(5):75-78.

[3] 朱朝辉.元数据与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4):117-123.

[4] 刘军.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发展——评《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服务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3,18(11):1297-1298.

[5] 孙笑,韩佳伶,马知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探析高校数字图书馆智能化信息资源服务[J].2019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11(35):57-60.

[6] 孙笑,董泽稼,颜涛.我国数字图书馆智能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12):111-113,125.

[7] 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19-22.

[8] 杨春英.关于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5):56-58.

[9] 张芳.现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3(8):217-218.

[10] 丁岚.信息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2016(10):108-110.

DOI:10.20028/j.zhnydk.2024.20.033

作者简介:李英(1989-),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