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2024-10-17刘双印张万桢刘同来徐龙琴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0期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一套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包括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工程;信息技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0-0116-04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enhancing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builds a set of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s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at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stablishing Improve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etc. Through these measure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be improved and strong talent support can be provided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抓手,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战略。在国家深化改革战略指引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产业经济发展意义突出[1]。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其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同时存在文科、理科、工科和农科等多学科背景,调剂生源的实践基础差、动手能力不强[2]。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研究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一套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这包括完善人才培养体系[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缩短城乡发展的差距、推动农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目标[4]。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抓手,旨在实现农村的全面建设、全面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4个方面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亟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程手段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教育正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农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些人才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农民获取市场信息、农业技术和政策信息,提升他们的决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将能够研发出更加智能、高效的农业信息化工具,为乡村振兴提供数字化支持。在坚实的数据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严谨剖析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的潜在关联性,深度挖掘我国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异质性特征[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乡村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这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愈发强调跨学科的综合特点[6]。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教育正是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些人才将在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研究生教育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支撑。研究生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过程中,会进行深入的科研工作,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方法和技术手段。这些科研成果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综上,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所属八大领域之一[7],通过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化、提供跨学科综合支持以及提供科研智力支持等方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指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方法,确保研究生教育过程和结果达到预定质量标准的过程。研究生教育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支撑[8]。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全面性,即质量保障机制应涵盖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其次,系统性,即质量保障机制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再次,动态性,即质量保障机制应能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最后,持续性,即质量保障机制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评价和改进,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2.2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要素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要素包括:首先,培养目标,明确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其次,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涵盖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再次,师资队伍,加强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最后,科研条件,提供先进的科研条件,支持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研究。

2.3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原则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原则包括:首先,坚持需求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其次,坚持质量为本,把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再次,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和改革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提高教育效益;最后,坚持协同育人,加强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共同参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和评价。

3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3.1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质量目标与标准设定,明确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包括教学质量保障、科研能力保障、实践能力保障等多个方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再次,质量监控与评价,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对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确保教育质量。最后,质量改进与反馈,根据质量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教育过程,提升教育质量。

3.2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核心环节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满足学生的知识结构需求。其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再次,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供科研训练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学生评价与反馈,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收集学生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反馈,为教学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3.3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具体构建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具体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强外部质量保障,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共同参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价和监督。再次,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育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质量保障机制。最后,加强质量保障机制的实施与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不断提升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3.4 评估方法与工具的选择和设计

首先,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应注重多元化。传统的考试和论文评审依然有其价值,但应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估。例如,可以设置实验设计、技术创新、项目实施等环节,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入同行评审、专家答辩等评估方式,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其次,在评估工具的设计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可以开发在线评估系统,让学生通过网络提交实验报告、项目报告等,评估者也可以在线进行评审和反馈。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4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实施与评价

4.1 质量保障机制的实施策略与措施

为确保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实施质量保障机制的策略与措施至关重要。可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制定和更新质量政策和标准。这涉及制定一系列明确的教育质量目标和标准,确保它们与国家教育政策和行业需求相一致。政策和标准应当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要求和学生评估等方面,并且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包括吸引和保留高水平的教师,提供定期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以及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科研积极性。此外,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再次,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当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跨学科的整合。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强化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通过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设施,提供给学生更多实际操作和科研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2 质量保障机制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为了确保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建立一个全面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个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首先,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教、课程评价等手段,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反馈,以了解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和需求。其次,同行评价体系。通过同行评审、教学观摩等方式,让同行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质量。再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通过论文发表、项目申报等指标,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以及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影响力。最后,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毕业论文质量、综合素质评价等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贡献。

5 实证分析

5.1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实证分析

leWWckc/7xbOMhF/ZuFIKI0vH0vL4GHkp1UTxDLBS8A=

为了深入了解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①通过收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课程成绩、毕业论文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学术表现。可以利用学生的成绩单、论文评审结果以及科研项目成果等数据来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②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育过程的满意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或进行面对面访谈,询问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实践机会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③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了解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可以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行业、职位、薪资水平等,以评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④通过比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其他高校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找出差距和不足。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了解其他院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借鉴和改进。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5.2 基于实证分析的质量保障机制调整与优化建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定期组织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课程设置能够反映当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这包括增加跨学科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提高其实践经验和科研技能。

其次,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通过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研讨会、工作坊和学术会议来实现。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拓宽老师视野。此外,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如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

在学生满意度方面,学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学生对教育过程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和改进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建立一个学生反馈机制,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教育改革的决策过程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教育质量的认同感。

在就业质量方面,学校与毕业生保持联系,收集其就业信息和反馈。这有助于学校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实习机会。同时,学校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最后,学校建立一个定期实证分析的机制,以监控和评估教育质量。这包括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就业率跟踪等。通过这些数据,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这些调整和优化措施,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能够确保其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机会。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实证分析的质量保障机制调整与优化建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6.2 展望

未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的发展策略,不断提升农业工uyBH18Uk1djxdIZONKfLr/RK8RAmrR5fPDnCp/kuyuI=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同时,学校应加强对质量保障机制的持续研究,通过不断的实证分析,优化和改进质量保障机制,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的挑战和需求。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国际先进教育水平的接轨,提升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些努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顾友民,吴睿,郭雁,等.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乡村产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0):123-126.

[2] 邓泓,彭莹琼,何雯洁.“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11):46-49.

[3] 彭莹琼,李越千,邓泓.“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生“创转”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7):85-89.

[4] 袁东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评《乡村振兴战略:重构新农业》[J].农药,2020,59(5):392.

[5] 张芳山,李露瑶,陈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林业经济,2024,46(3):78-96.

[6] 申爽.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J].智慧农业导刊,2024,4(10):181-184.

[7] 马新超,谭占明,吴翠云,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塔里木大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为例[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8):20-23.

[8] 戴开军,陈帝伊.农林高校面向乡村振兴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3):47-50.

DOI:10.20028/j.zhnydk.2024.20.027

基金项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019JGXM64);广东省2020年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教高厅函〔2021〕7号);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2JGXM11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0年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KA200192328)

第一作者简介:刘双印(1977-),男,博士,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智慧农业。

*通信作者:徐龙琴(1977-),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