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0-17韩飞邓志刚陈万平
摘 要:近年来,贵州省聚焦围绕“四新”主抓“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在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着眼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乡村发展新篇章,须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奋力以更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党建;组织建设;干部人才;改革创新;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0-0087-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uizhou Province has focused on the main strategy of "four new" and the main positioning of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the main positioning of "four districts and one highland", and has continuously achieved new breakthroughs and new results in the vivid practice of striving to write a new chapter in Guizhou's modernization drive. Focusing on writing a new chapter in Guizhou's rural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we must vigorously strengthen the Party's primary-leve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plan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dre and talent teams,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ystems and mechanisms, and strive to lead rural areas with higher-quality Party build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high-quality Party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cadres and talents;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明确指示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赋予贵州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重大使命,为贵州发展擘画了新蓝图、明确了新方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为贵州发展带来了重大政策红利。
近年来,贵州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新篇章。全省大力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不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相对匮乏和科技支撑不足,在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从我们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经验来看,乡村地区持续强化党的领导,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久久为功抓好党的建设,不仅能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还能有效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贵州,亟待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切实以更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产业振兴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振兴过程中,党建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的目标要求,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增强地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通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利用召开党组织会议、开展院坝会、播放广播、走访座谈等方式,在乡村一线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指导思想和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使老百姓更加关心关注党内动态、更多了解国家大事,更全面理解把握党的有关政策法规,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投身于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中,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同时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尊重保护乡村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制定推行村规民约等方式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要结合地方实际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不断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重点发挥好村级党总支、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确保党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及时总结部分地区村级党组织书记与主任一肩挑的成功经验,采取适当方式组织交流互鉴,让关键“一把手”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发挥统筹作用,更好整合资源力量,不断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堡垒。黔东南州剑河县每年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擂台大比武,村支书根据个人成长经历,以小视角切入主题进行“微党课”比赛,类似的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可进一步在全省推广。三是要深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系统推进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巩固拓展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积极培育选树基层党建示范点,因地制宜打造基层党建品牌,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让党的旗帜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高高飘扬。
2 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这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各地谋划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未来发展规划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蓝图,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地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密结合省内乡村地形土壤、水文气候、资源禀赋和人口规模等实际,做好顶层设计,紧扣“电动贵州”“富矿精开”战略部署,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制定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规划须注重前瞻性、系统性、实效性和持久性,既考虑当前的实际条件和市场容量,也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更要主动融入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及长江经济带的空间布局大计,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条件、积极研究分析区域比较优势,力求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盲目跟风、朝令夕改,更不能脱离实际成为空中楼阁;要系统谋划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路网、西电东输、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等重大战略布局下想问题、做决策,进一步打通能源交通的堵点卡点,优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使规划的产业在发展中产生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增强生命力、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中能够存续发展。
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将产业发展与“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相融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发展。各地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采纳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进行必要的研究论证,也要广泛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过程中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认识;要通过规划引领,推动乡村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要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从实际情况看,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土地平缓的地区可以规模化种植茶叶、高粱、辣椒、烟叶和水产养殖,缓坡地带可以结合土壤气候特征发展中药材、特色水果、花卉等,陡坡地带可以适度发展畜牧业、家禽养殖或经济林木;在推进旅游产化方面,红军长征途经地区可以发展红色旅游,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可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自然山川风景独特的地区可以发展观光旅游,要因地制宜用好用活贵州四大文化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在实施新型工业化方面,白酒酿造、药品生产、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也在不同地区显示出区位优势,要乘势而上、久久为功,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工业变革升级;着眼未来产业布局,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贵州发展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信息产业方面具有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适度有序承接东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注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好规划要坚决有力地执行才能落地见效,基层组织要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持续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要大力加强干部的选育管用工作,旗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准把严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这五关,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真正把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干部队伍保障。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为干部授课培训传授经验,组织干部到相关的基地、企业考察学习,使基层干部全面熟悉掌握有关政策规定、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善于抓产业发展工作;要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及时掌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做好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确保干部作风优良、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真正把心思精力用到发展乡村产业上来。要引导基层干部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枫桥经验”,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上群策群力,聚焦农民群众迫切的需求,抓重点产业、办实事好事,着眼具体工作,不断干出让农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业绩。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有思路、有办法、有成绩的优秀干部,及时将工作成效突出的先进典型选用到利于其施展抱负和发挥才干的重要岗位,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切实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综合运用执、纪、监、督4种形态,对干部在乡村产业发展中违规违纪、侵占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查处,持续做好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反腐倡廉工作,坚决惩n+X8wjaG26FaXRdLCbNzzoq/un4MbV9P2SqtotsTRk4=治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套取补贴等问题,防止杜绝惠农补贴资金“跑冒滴漏”,通过打击微腐败防范大贪腐,以铁的纪律维护好党群干群关系,确保乡村不仅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而且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和社会清朗,不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人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千方百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后备力量,优化人才结构,避免人才队伍“断档”,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和会创新,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要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组团式”教育帮扶人员、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推广员等到基层开展帮扶的流动人才资源,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基础上,主动协助他们融入乡村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其深入沟通以听取更多发自肺腑的理念思路及意见建议,逐步引导他们站在当地人的角度思考解决当地产业发展问题,当责任感、使命感得以增强后,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帮扶工作中,积极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以整合力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三是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有助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通过政策扶持、教育培训等方式,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尤其要强化本土人才的培养扶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适时建立推动产业发展的专家人才库,经常与相关人才保持联系沟通以寻求指导帮助,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千方百计邀请相关专家人才到现场指导解困,通过相关的交流学习逐步培养一批当地的行家里手。四是要积极探索实施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和企业家入乡等人才工作模式,引导此“四乡”人才带头创办企业、成立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等,组织其参加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提升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积极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帮助保障,引导鼓励更多毕业生返乡创业,既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就业难这一基本民生问题,又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新动能,让广大学子不至于毕业即失业,以择业新观念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打开就业新天地。通过“春晖行动”等方式,让记得住乡愁的“金凤凰”再回首,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再讲乡音、留住乡情,帮助家乡旧貌换新颜、开创新局面。五是要建立健全动态调整、全过程管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每年从勤勉敬业、勇于担当、成效突出的优秀村干部及产业带头人中招录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打破人才培养“天花板”,对于在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充分的物资奖励和精神激励,通过选树先进典型不断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所用、各尽所能和团结协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4 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招,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激活力,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通过党建引领事业发展,首要任务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深入查找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整改,通过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强化党建工作统筹督导,通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以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组织生活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以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严格执行党规党纪以持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只有持续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正风肃纪,才能有效维护党的良好形象,才能更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党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尤其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积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勇于革除阻碍发展的顽瘴痼疾,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用新的思路方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效率,不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产业发展迟缓,除了受地形地貌、气候交通、人才技术等客观因素限制外,体制机制不灵活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要从产权制度、税收制度、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推进地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保障。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服务保障均等化,多打通断头路、少搞翻新改造的重复建设,在重大交通路网规划上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避免高速公路、铁路聚焦在少数市县重复规划建设而多数区县望穿秋水无盼头、甚至绕个大圈趋避之的现象发生,让国家资源更多惠及广大乡村群众。要改革制约人才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城乡人才以适当方式参与乡村发展建设,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信心和热情、增强积极主动性,不断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切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5 结束语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要全面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富民”行动,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创造性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提升乡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不断通过拓宽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努力实现致富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及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必将推动贵州乡村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5]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 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EB/OL].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40423/ac 19bfde6d3f4518aedde12f3d8f0eb2/c.html.
[6]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6/content_5670527.htm.
[7] 龙岳林.乡村产业发展及建设规划研究与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8] 王雪梅,王利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振兴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22.
[9] 张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22.
DOI:10.20028/j.zhnydk.2024.20.020
基金项目:2024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4RW113)
第一作者简介:韩飞(1980-),男,硕士,机电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