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

2024-10-17赵婉郑义海刘小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0期

摘 要: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该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田东县、恭城县、巴马县及江州区的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策略和成效进行调研,了解到各试点虽做了较多的工作,但成效还不够显著,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政策吸引力、产业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吸引力还不够。基于此,应着力从搭建平台、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和打通基层晋升渠道来破解乡村产业振兴中人才“不愿来”“引不来”“上不去”的问题,为广西开展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产业人才振兴;调研;现实困境;破解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0-0083-04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re the foundatio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nd talent revitalization are key. This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and achievements of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in Beiliu City, Tiandong County, Gongcheng County, Bama County, and Jiangzhou Distric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t is understood that although various pilot project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the results are not significant enough. The main reas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sufficient attractiveness of policies, industri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Based on thi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build platforms,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agriculture through talent, and open up primary-level promotion channel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alents' unwillingness to come, inability to attract, and inability to be promoted i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providing strong talen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Guangxi to carry out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industri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difficulty; solution strategy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2jxwLHSy3AXSQ677hn72tPg==019年8月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农业农村领域“二十六”条改革举措,旨在更好地解决广西乡村振兴“地咋改?钱哪来?产业怎么发展?乡村怎么治理?谁来干?”等问题,力求早日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1]。

2020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改革办印发《关于开展改革集成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北流市、田东县、恭城县、巴马县及江州区开展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工作。现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改革集成工作,调研组通过详尽的材料审核、实地核验、入户调研、深度交流以及专家论证等多元化方式,对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的成效进行了全面评估,总结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成效与不足,旨在提炼出具有复制性和推广性的经验,为广西乃至更广区域的产业人才振兴提供指导,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大局。

1 广西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策略与成效

通过对5个试点的调研,了解到各试点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培育的策略可以总结为“以党建引领、以头雁领航、以激励赋能”,使得乡村治理体系、基层干部素质和基层治理能力均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1.1 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在5个试点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党建引领被确立为核心指导原则。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治理模式,如“村两委+乡村振兴理事会”“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党员中心户)+村(居)民”及“一部两会三队”等,成功构建了“全科网格”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了乡村自治、德治、法治和智治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的基层治理成效。

例如,在巴马县,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巧妙地将道德与经济、精神与物质、人品与产品相互关联,推动“信用+金融”“信用+数字乡村”“信用+服务保障”等“信用+N”配套集成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善治的进程。为了全面实施全链条人民民主,巴马建立了基层人大代表“一张流程图”监督机制、基层政协委员“巴望协商”平台、“候鸟人”互助自治模式以及法治网格一体化等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体系。这些机制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马样板”。此外,巴马还建立了“百警联百村”“一村一检察官”“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法律顾问”的联调联处综合机制,有效加强了部门间的联动调解能力,提升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加大了诉前联调协商的力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实施“领头雁”工程,基层干部素质能力逐步提升

5个试点为了确保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地位,均将目光先集中于村党组织书记这一核心群体。特别重视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培养、管理和激励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该体系基于分类施策的原则,确保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的高度契合。通过定期轮训和全员参与的方式,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积极鼓励并引导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专业技术人员等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创办并领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些组织不仅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充实和强化农村人才队伍,5个试点还大力开展了人才引进工作。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到乡村工作,并对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造册。具体来说,北流市登记了609名乡村能人和致富带头人,田东县登记了773名,恭城县登记了278名,巴马县登记了255名,江州区则登记了566名。这些人才都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将为乡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3 创新改革人才考评机制,基层治理水平逐步优化

为了优化村干部的激励机制,5个试点提出了实施“基础薪酬+年度绩效评估奖励+集体经济激励”的收入制度。这一制度旨在将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成果与他们的收入直接挂钩,从而拓宽其收入来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干部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田东县为例,该县引入了“一票赞成”机制,通过强化结果的应用,形成了“234”应用制度。具体来说,“2个直接”意味着被认定的单位在年度绩效考评中直接获得“一等”评价,且不占用“一等”名额;单位的主要领导在年度考核中直接被评为优秀,不占用本单位优秀名额。“3个增加”则包括:获认定的单位将获得一次性公用经费补助10万元;单位干部职工将获得更高的绩效奖励,按同等等次人员的人均标准1.3倍发放;同时,增加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专项经费,对获得“一票赞成”的乡镇,其所辖的每个村庄将获得5 000元的奖励。“4个优先”则指的是在同等条件下,这些单位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职级晋升和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这些举措有效地激励了各单位追求创新、突破和卓越,积极争取表彰和领先地位,从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一种“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自2020年以来,共有33个单位(包括乡镇)因获得“一票赞成”而荣获年度绩效一等奖,29人次领导干部被评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5名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21名干部获得了职级晋升,1 174名干部获得了增加的绩效奖励。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在鼓舞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的有效性。

2 广西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

在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振兴上,各试点做了较多的工作,但整体来说,成效还不够显著,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政策吸引力、产业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吸引力还不够。

2.1 政策吸引力不足,高层次人才“不愿来”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高层次人才对于推动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近年的数据来看,5个试点区域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仍需持续加大力度。自2020年以来,尽管5个试点区域在人才引进上有所进展,但截至目前,仅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64人。这一数字虽有所增长,但与地方人才引进计划指标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表明,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这些试点区域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此外,针对引进难度相对较小的本土户籍人才,5个试点区域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本土人才作为区域发展的宝贵资源,其对于地方文化的了解、社会关系的熟悉以及工作适应性的优势都是外来人才所无法比拟的。然而,5个试点区域在本土户籍人才的追踪和回乡激励机制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导致本土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5个试点区域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也制约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未来这些试点区域需要更加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不仅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还要充分利用本土户籍人才的优势,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以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集聚力不够,专业人才“引不来”

在当前阶段,5个试点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尚显不足,缺乏大规模且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这导致了产业集聚效应和企业集团军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从而限制了整个产业体系的协同发展。通过调研了解到,这些试点区域的企业产业结构以加工业为主,其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们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使得这些区域难以吸引和留住具备高技能、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才。

5个试点产业企业在本地招聘的劳动力主要以从事粗放型、重复性的体力劳动的工人为主,如摘果、搬运、除草等传统农业劳作,以及简单电商直播、送货等服务业工作。这种劳动力结构反映出高水平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比例偏低,这与当前乡村经济产业升级的需求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因此,随着乡村经济的逐步升级和转型,还需要重视并强化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以提高当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2.3 晋升激励性不强,乡村人才“上不去”

在当前5个试点地区,尽管已经建立了将优秀村干部提拔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的机制,然而实际上,基层晋升通道的畅通性仍有待加强。从数据上看,自2020年以来,这5个试点地区仅选拔了8名优秀的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其中北流市、田东县、巴马县各有2人入选,而恭城县和江州区则分别仅有1人。这一选拔比例相对于数千名农村干部的庞大基数而言,显得尤为微小,显然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效应。

以2022年江州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为例,虽然设定了定向招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的岗位,计划招录1名公务员,但在严格的选拔过程中,由于参与招聘的候选人无一达到面试分数线,这一职位最终不得不被取消。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基层指标名额,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结果无疑打击了广大村干部参与选拔的积极性,对于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和激励造成了负面影响。虽然5个试点地区已经迈出了提拔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步伐,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选拔机制,确保基层晋升通道的畅通无阻,从而真正起到激励和稳定基层干部队伍的作用。

3 广西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破解对策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还包括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搭建平台、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和打通基层晋升渠道来破解人才“不愿来”“引不来”“上不去”等原因导致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匮乏,乡村产业振兴缺乏可持续推动力的问题。

3.1 搭建筑巢引凤平台,激活农村就业创业氛围

为有效吸引产业振兴人才融入乡村,首先要构建一个紧密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乡村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孵化乡村产业孵化中心、设立农村创业园区平台、培育乡村人才公司。同时,应加大在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及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投融资力度,以构建基于市场需求的高效产业发展体系,进而形成乡村人才的集聚效应。此外,应积极引导具备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和创业热情的返乡人才在乡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以培育乡村产业的领军人物。为了更好地鼓励有意回乡创业的人员,可以以农村新乡贤为引领,为他们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工商登记、土地厂房使用和融资信贷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

其次,在推动乡村经济组织的改革进程中,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致富带头人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允许有想法、有资本、有意愿的下乡创业人员以合理的方式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经营、产权流转、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有效盘活村集体经济资源,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各类人才创造出一个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优质环境。

最后,应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方位平台。通过制定一系列充满诚意且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重点从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优化住房政策、实施奖励激励政策、提供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等方面入手,以吸引更多非本乡、非本土的“城归”和“新村民”人才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为乡村的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3.2 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培育一批扎根乡村、引领产业、能够带动农民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乡村振兴,人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了构建更为有效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需要让农村的机遇更加诱人,让农村的环境更具吸引力以留住人才。在乡村产业升级的进程中,需要系统规划、突出重点,提升本地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特别是针对25岁至45岁这一关键年龄段的劳动者,需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升级培训的保障机制,从而为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在此过程中,可以借鉴浙江省的经验,深入推进“两进两回”行动。具体而言,就是推动科技资源、资金资源进乡村,同时鼓励青年和乡贤回流农村,从而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缺问题,并促进发展要素向乡村聚集[2]。此外,云南省在人才“引、育、储、用、管”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借鉴。首先,实施了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通过摸排和开列“人才清单”,成功吸引了13 576名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其次,依托地方高校和乡镇(街道)党校,常态化地进行人才培养,如2022年云南省开展的“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就达到了1.5万余期,培训了260余万人次。再次,他们通过建立全覆盖的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精心进行人才储备,如建立的1 651个青年人才党支部在2021年村(社区)换届期间,就培养了8 797名本土后备力量成为村(社区)“两委”成员[3]。

在人才的使用方面,云南省通过搭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组织了1万名农村急需的专业型人才,与1万个行政村(社区)结对服务。他们利用中央“科技特派团”“博士服务团”等组团式帮扶的契机,挑选有潜力、有基础的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进行跟班学习、研修培训,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在人才管理方面,云南省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从严从实地进行管理,确保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3.3 打通基层晋升通道,提升干部创业积极性

为了优化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振兴的效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打破“身份壁垒”,通过公开竞聘和业绩评估,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以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扩大选拔比例,为基层干部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构建多元化的晋升通道,以缓解基层干部晋升难的问题。

其次,应重视乡村振兴培训教育的重要性,系统地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可以开展村干部的全方位培训,包括理论培训、专题培训、示范班培训等多种形式,并辅以参观学习和研讨交流,以深化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认识。

田东县的“一票赞成”的激励机制也具有较好的复制和推广意义。该机制强调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以实绩、成效和亮点为评价标准。对于在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全县中心工作中取得显著突破和成效的单位,若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或全区得到推广并获得表彰奖励,且未出现“一票否决”的情况,可在年度绩效考评中直接评为绩效考核一等单位,无需再进行常规的打分和测评程序。这一机制有助于解决当前干部绩效考评中普遍存在的未能真实反映工作实绩的问题,从而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创业精神。

4 结束语

经过对广西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的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乡村产业人才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当前存在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问题的严峻性,也要坚定信心,积极寻求破解之道。未来,广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此外,政府、企业、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就一定能够破解现实困境,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振兴取得新成效。广西的乡村就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银雁.广西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推动乡村振兴[N].中国经济时报,2019-11-28(01).

[2] 梁黎明.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N].浙江日报,2022-01-25(05).

[3] 郎晶晶,杨狄文.“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N].云南日报,2022-08-18(01).

DOI:10.20028/j.zhnydk.2024.20.01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2022ZJY2405);2023年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Z2023103);广西财经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22XJ04)

第一作者简介:赵婉(1990-),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郑义海(1989-),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