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优化分析

2024-10-17郑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0期

摘 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逐步优化完善,强化基层党组织效能,并以基层党建优化为突破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良性建设。基于此,该文首先分析乡村振兴与基层党建工作优化之间的关联,总结归纳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建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思想建设、完善组织、开拓创新3个方面提出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工作优化;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0-0075-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should take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gradually optimize and improve,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ake the optimization of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as a breakthrough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ssist in the healthy construction of rural area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work, summa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primary-levelParty building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pos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work from three aspects: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al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guided by the problem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work optimization; problems; strategy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应从多个角度入手,逐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乡村医疗振兴等,这就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基层党组织应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协同引领下引导乡村地区积极向上发展,统筹规划乡村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应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化。

1 乡村振兴与基层党建工作优化之间的关联

1.1 乡村振兴为基层党建提供优化契机

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优化契机,使基层党建可按照乡村振兴要求逐步优化完善。

1.1.1 巩固执政根基

乡村振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群众走共富道路,而在乡村振兴期间,基层党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该背景下,人民群众能够看到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继而起到巩固基层党组织执政根基的作用。

1.1.2 拓展党建思路

乡村振兴关乎地方发展的多个方面,如教育、基础设施等,能够帮助基层党组织发现现阶段的党建不足,继而有助于基层党组织针对性改进,并为基层党建活动的开展拓展思路[1]。

1.1.3 改进党建工作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能够下沉地方,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乡村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在该期间将会驱动着基层党建改进优化。

1.2 基层党建优化助力乡村振兴实践

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能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基层党建工作优化可对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助力。

1.2.1 指引乡村振兴方向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期间必须得到基层党组织的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将党建工作良好嵌入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在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作用下,以防乡村振兴建设途中发生短视行为,为乡村振兴提供正确发展方向。

1.2.2 夯实振兴组织保障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发挥出领导作用,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该情况下,若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优化,则可良好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工作,为乡村振兴措施的贯彻落实打下夯实组织基础。

1.2.3 凝聚群众力量

乡村振兴需获得群众的帮助,并尊重农村群众的合理需求,而在该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可充分凝聚群众力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实践工作中,确保乡村振兴能够在群众路线支持下充分落实[2]。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建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 党员干部思想引领效力不足

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其思想引领效力(思想认知、理论知识等)均可决定乡村振兴期间的“三农”建设行为。思想引领效力主要表现为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可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落实情况。但在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引领效力不足现象,不仅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存在漏洞,还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

2.1.1 思想信念理论能力有待提高

为切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在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结合乡村地方实际情况摸索振兴策略。但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不足,无法深层次理解科学理论,且易受到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而下达错误决策。

2.1.2 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战略实现仍有一定距离,且在该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的知识转化能力略有不足,局限了乡村振兴实效,甚至存在理解偏差等问题[3]。

2.1.3 党员干部培训随意

培训教育是稳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主要方式,但现阶段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干部培训方面存在不足,沿用传统方式将理论知识枯燥传递给党员干部,培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制约了党员干部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

2.2 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水平有限

队伍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包括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还包括外来党员人才的吸引与留存。结合现阶段乡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来看,发现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带头人履职能力不高、外部干部人才吸引力不高的问题。

从带头人履职能力不高角度来看,发现部分乡村在基层党组织人才选用方面存在主观性较强的现象,普遍选用德高望重老一辈担任书记,对其理论知识、管理水平、振兴带动效力有所忽视,继而导致乡村地区无法在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引领下振兴发展。结合具体表现来看,普遍存在忽视外部能人群体、下派人才任期有限、青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从外部干部人才吸引力不高角度来看,相较于城市地区,乡村地区在待遇福利、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性、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略有不足,导致乡村并非是高素质人才的首选,在该情况下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人才吸引力不足现象,无法吸引外部党员干部群体积极参与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及乡村振兴过程中。

2.3 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性欠缺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发展的主旋律,在该战略指导下,乡村脱贫攻坚战初步完成,在后续阶段中不仅需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还需做好乡村持续化发展建设工作。在该过程中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逐渐被运用到乡村地区,但结合实际来看,发现部分乡村地区在先进技术创新运用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其一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局限了各类先进技术在乡村地区中落实;其二为信息化党建平台功能滞后,无法充分发挥出优异作用;其三为尚未从创新化、智慧化角度出发设计基层党建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新时代背景下,为最大限度优化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立足实际,加快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3 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优化策略分析

3.1 思想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3.1.1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信念教育

采用学习讲堂、特色学习活动、专家论坛等方式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层次学习与理解科学理论,使其可把握乡村振兴内核而积极参与到当地发展建设工作中,并依托该方式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信念,贯彻基层党组织党员党性教育。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涌现出各类新型社会思潮,而强化基层干部的思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其摒弃错误思潮,坚定民族立场,学会用事实说话,以此则可从思想信念角度优化基层党建工作,并使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3.1.2 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独立思考意识

站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优化基层党建工作时,应采取自主学习、党内集中学习的方式,将前人经验及科学知识传输给基层党员干部,并引导其结合乡村当地实际情况思考振兴路径,借助该方式确保基层党建干部能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引领作用,为扩大该效果,基层党员应以群众需求为依据适时优化,不可一时灵感而建设乡村,若振兴发展期间出现新问题,基层党员干部应凭借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严谨分析新问题发生的原因,逐步积累经验,在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能够预估难题并提前制订应对计划。

3.1.3 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方式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期间,应重视党员培训模式的优化,采用适宜培训方式传递新时代思想理念,借助培训互动加强党员干部的情感体验。首先,调整培训模式,邀请多领域专家进行培训教育,并将社会难点话题、热点话题作为主题引发思考,在真实社会事件的引导下深化基层党员干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其次,采用互动式、开放式方法实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互动,鼓励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发表见解,创设“敢说”“敢做”的学习成长氛围,使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在交流互动中成长。最后,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定期调整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逐渐融入现代新技术,将学习软件、新媒体平台应用到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过程中,使其感受与学习新技术,以便基层党员干部以新技术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4]。

3.2 完善组织,夯实组织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且可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地区中的贯彻落实,站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优化基层党建工作时,应立足实际完善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组织基础。

3.2.1 优化带头人选拔,调动组织活力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较大作用,为切实实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化,应对带头人的选拔模式加以调整,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中,借此调动组织活力。

1)鼓励能人选拔。选拔更新带头人是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必然举措,且当前乡村地区存在老龄化、人才外流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因此,为切实优化基层党建工作,应尽可能转变该现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并鼓励当地乡村能人群体选拔与精选带头人。乡村能人群体在产业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功,经验丰富,并与乡村存在亲缘关系,在该情形下可将家乡情怀作为抓手,鼓励与引导能人群体回乡发展,用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并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在优化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同时,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5]。

2)上级机关下派。为助力扶贫安置村、脱贫村的振兴工作,近几年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上级驻派第一书记的指导性文件,用于缓解部分乡村地区在基础党建方面的不足。该类上级机关下派的优秀人才能够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通常情况下其主要为完成脱贫攻坚等专项任务,任期有限。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若基层党组织存在上级机关下派书记人才,应尽可能发挥出下派人才的带动作用,尽可能在其任期之内培养出新的优秀人才,以此长效化助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优化,完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夯实党组织基础。

3)做好人才储备。为长效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组织可借助党建优化契机加强人才储备。在此过程中,可采用“笔试+面试”的社会招录方式吸引青年人才,将其布设在乡村重要岗位积累实操经验,辅以专项化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使乡村基层党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均可得到优秀人才的支持,以此实现对乡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化,夯实党组织人才保障。

3.2.2 改善发展环境,强化人才吸引力

人才是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为真正解决基层党组织在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应在优化带头人选拔基础上,尽可能改善乡村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为高素质潜力人才提供优异条件,强化人才吸引力,继而使外来人才可良好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环境可决定人才是否能够长期在乡村发展。因此,无论是从乡村振兴还是基层党建优化角度来看,均需注意改善发展环境,强化人才吸引力。

1)改善基础环境。借助乡村振兴契机对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生活保障、自然环境资源加以优化,突出乡村的生态环境优势,在生态资源、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乡村吸引力,使潜力人才能够发现乡村致富创业的新契机。与此同时,注意优化乡村当地基础设施,积极建设文化讲习所、公共图书馆、数字网络等设施,并注意完善乡村交通脉络,通过优化基础设施服务而为基层党组织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改善创业环境。乡村地区对新一代年轻人才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创业发展环境,导致该部分人才无法确定乡村地区发展的长久性。针对该问题,在基层党建优化过程中,可从人才角度出发,主动搭建产业孵化中心、农村产业创业园等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创业园区,同时提供一定优惠服务,用于吸引潜力人才,为乡村振兴与基层党建优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改善驱动环境。借助激励性政策吸引人才到乡村地区中发展,为其提供税费减免、贷款减息、住房优惠等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其在优化党建工作过程中,还应注意农业专技人才(如文化传承者、创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等)队伍的建设,并通过优化驱动环境留住人才,完善基层党建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3.3 开拓创新,激发现代活力

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逐渐被运用到乡村产业发展建设中,为解决现阶段乡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创新动力不足现象,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搭建党建平台,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智慧化发展。而在这期间,应注意健全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于基层智慧党建平台搭建完毕后定期更新使用功能,结合乡村振兴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基层智慧党建活动,确保该智慧平台可在基层党建期间始终发挥效能,使基层党组织可凭借智慧党建平台推动乡村高质量振兴发展。

3.3.1 加快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

加快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不仅可助力基层党建工作智慧化发展,还可为先进农业技术手段在乡村地区中的运用奠定基础。而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为保障该部分乡村地区未来阶段的发展,真正实现脱贫攻坚,将部分偏远山区搬迁至扶贫安置村,并在该过程中实现了互联网全地区覆盖。因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为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化与创新,应对该部分乡村地区的网络条件进行优化,从“有得用”发展至“用得好”,升级乡村地区网络条件,由此不仅助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改革,还借此推动该类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为其提供新的产业发展思路。从智慧化角度优化基层党建后,乡村地区可基于既有网络条件构建信息化智慧党建平台,将传统化党建工作转移到线上,并实现党建信息的电子化、数字化存储。乡村振兴战略对基层党建工作具有良好的推动效果,在该情形下乡村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可凭借现有网络条件构建“互联网+党建”模式,同时为避免出现信息化基层党建平台流于形式、应用不足的现象,在逐步加快健全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意培养乡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智慧党建平台操作水平,确保信息化基层党建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效果。

3.3.2 定期更新智慧党建平台功能

基层党建智慧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确保智慧党建平台能够充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帮助,应定期更新智慧党建平台的使用功能,并在智慧党建平台内增设线上党校、规章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内部成员管理和党员交流专区等功能板块,为基础党建智慧化发展提供便利。此外,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在更新完善智慧党建平台过程中,还可与乡村生态建设、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便民服务和乡风文明等内容相对接,用于深化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联,使基层党组织可在地方乡村振兴过程中切实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在实现党建优化的同时带动乡村发展振兴。

3.3.3 多元化组织智慧党建活动

完成信息化智慧党建平台的构建后,可进一步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多元化设计与组织智慧党建活动,在实现智慧党建活动创新的同时,加快乡村振兴发展。例如组织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划竞赛,鼓励基层党员干部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特征而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并借助竞赛方式引导其主动参与。竞赛期间党建干部相关策划方案均于智慧党建平台内公开,经竞赛对比选拔后,最终选出最佳策划方案,并可将其应用到当地乡村振兴发展中。该类智慧党建活动充分符合地方发展需求,且极大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是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优化的有效路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与基层党建工作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建工作应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思想建设,筑牢思想根基,完善组织管理,夯实组织基础,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并逐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此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激发现代活力,全方位实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蕾.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10):63-66.

[2] 林丽钗.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出路探究——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J].山西农经,2024(8):5-7,11.

[3] 张旭.以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调查研究——以铁岭市西丰县为例[J].中国军转民,2024(8):162-163.

[4] 秦袁春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研究——以黔南州独山县为例[J].南方农机,2024,55(8):113-116,133.

[5] 庄建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95-98.

DOI:10.20028/j.zhnydk.2024.20.017

作者简介:郑莹(1985-),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