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牵引的数字乡村建设研究

2024-10-17赵燕君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0期

摘 要:“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动力,而建设数字乡村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该文在认真梳理“互联网+现代农业”内涵及推进意义的基础上,对张家口在智慧农业示范、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本地标准和农村电商4方面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挖掘出张家口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几方面突出问题,研究得出张家口如何进一步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牵引,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现代农业;牵引;数字乡村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0-0018-04

Abstract: "Internet plus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new power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Village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ulfillment of farmers' better life, and improv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promotion significance of "Internet plus Modern Agriculture" carefu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Zhangjiakou's demonstration of smart agricultur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local standards of smart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mmerce, digs out several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Zhangjiakou digital village, and studies how Zhangjiakou can further take "Internet plus Modern Agriculture" as the traction to build digital village and empowe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Internet; smart agriculture; modern agriculture; traction; digital countryside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同时,《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针对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为建设数字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基于此背景,如何实现在乡村这个空间的振兴,应对新的世界格局变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成为“互联网+现代农业”提振乡村振兴的重要时代使命。

1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及推进意义

1.1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现代农业的概念在资本主义时期逐渐萌发,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形成。“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改造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发展效益;提升农民自身知识技能、增强自主创业创新动力的农业发展新生态,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互联网+现代农业”以现代科技知识与管理知识为支撑获取农产品,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

1.2 “互联网+现代农业”对于数字乡村建设的牵引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对我国来说非常重要,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是否可以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其空间属性,如何在乡村这个空间中实现振兴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空间的内容、区位和边界,内容是空间的厚度、区位是空间的宽度、边界是空间的广度。3个“度”不仅需要有物理空间的维度,更需要塑造虚拟空间的维度,物理空间的维度是基础设施建设,虚拟空间维度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乡村构建就是物理维度与虚拟维度的彼此融合。

当前,农业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依赖信息化的发展,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技术已经走进农村,并应用于秸秆还田、播种、植保、插秧、灌溉、施肥和光照等多个农业生产环节。数字乡村通过这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乡村编制一张数字化网络,把乡村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以“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全面深度融合成为驱动农业“跨越发展”、助力农民“弯道超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新动能,是实现乡村振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2 张家口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意义及现状研究

2.1 张家口市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不仅是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北”交汇点之一,同时也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城市,农业大市、生态大市的地位和重要性愈加凸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股。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模糊了张家口市一、二、三产业的边界,打破了多年来的小农经济形势,拓展了农业功能,提升了农产品价值,实现了农业增值,是农村新的增长点。三产融合以加工企业承前启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让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者能较好满足工商、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农业生产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生产、加工、消费均可获益。同时,产业的融合也为未来张家口市农业发展张家口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打下基础。

2.2 张家口市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成效现状

近年来,张家口市(以下简称“我市”)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农村新基建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尝试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2.1 “完善”走在先

目前,张家口市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100%,有线电视网络和乡村直播卫星实现“村村通”。在新基建建设不断得到夯实的过程中,张家口市持续完善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等大数据平台,引导各县区将大数据服务意识融入特色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因地、因业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全市建设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物联网点286个,建设益农信息社1 833个,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创建农业创新驿站22个,推广智慧农业管理技术27项。日益完善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 “智慧”跑在前

截至目前,张家口市已争取到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建设项目2项,落地沽源县和察北管理区,并均已完成项目建设,同时引导企业建设“农业农村资源数字化信息平台”,逐步打造农业数字场景示范企业,在种植业、养殖业、供应链场景应用方面树立起标杆,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成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践行者、受益者、引领者。一是我市马铃薯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已列入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应用典型示范案例。该应用场景中,通过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和科技等现代要素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全产业链追踪溯源和部分环节的智能化生产,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促进马铃薯全产业链价值升级。二是张北县、塞北管理区、察北管理区等县区部分农机安装北斗智农系统,对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回收、农机深松项目机械安装车载卫星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管理。现代牧业(塞北牧场)达到了“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奶牛品质最优、管理最先进、饲喂最科学”的国内五最,是亚洲最大的高标准规模化奶牛养殖基地。三是在基层治理方面,张家口万全区宣平堡乡启动“乡信”平台,增强民众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参与感,进一步推动基层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信息技术+智慧项目示范建设”助力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前行。

2.2.3 “标准”在潜行

2023年4月,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农业信息中心、河北北方学院、电信张家口分公司等单位,成立标准撰写专家组,联合申报了我市首批智慧农业本地技术标准,目前已在市场监管局立项,拉开了我市智慧农业发展标准建设的帷幕。下一步我市相关部门将继续联合京津冀三地农业科研院所,进一步系统性、有步骤地提出并修订一系列相关标准,推动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为我市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和技术标准。

2.2.4 “农村电商”在成长

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和公共服务建设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共建成了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各13个,村级服务站3 500余个,张家口市网上店铺达到近2万个,社区电商网点达到600多个,初步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这些建设成果便利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逐步成为重点网销产品,万全的鲜食玉米一年网销1亿穗。2023年,万全天勤农贸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鲜食玉米占到了四成,销售额接近1亿元,成为我市网络电商的领跑者。农民的增收渠道和内生动力在农村电商发展的同时不断得到增强。

3 张家口市“互联网+现代农业”牵引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3.1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降低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张家口市的发展速度

总体来看,全市农业生产各自为营,标准化水平偏低,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农牧企业来说,企业较为分散,生产和管理方式不集中,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例,我市畜牧业普遍以户型养殖为主,集约化水平低,养殖水平也没有衡量标准,这样就导致我市畜牧业规模养殖缺乏辐射力和竞争力,进而影响数字化实用技术的应用。

另一方面,农牧业龙头企业较少且带动力较弱,全市产业化经营率仅为42.7%,农副产品转化率仅为20.68%,明显低于全省水平。同时,由于市场的整体不规范,我市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也不健全。根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在2020年,我市共有143个农业龙头企业,其中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仅有70个,获得“二品一标”认证的仅有36个,这样的发展结构不利于规模开发和产业化运营。

此外,我市在技术和信息服务方面相对落后,对于大多数农牧业生产经营者而言,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术素养水平较低,安全意识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创新能力更是严重缺乏,对于新技术、新生产理念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明显受限。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并不能与农业生产需求相匹配,尽管互联网上许多涉农网站提供许多关于种植、养殖技术的好经验,可是受使用者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限制,网络上的很多有益信息与农村无缘,网络“最后一公里”切实成为农业信息技术进村入户的障碍。

3.2 农业生产智力支撑乏力,限制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张家口市的发展应用

一方面,全市农牧业基层科技力量严重不足。受编制、财政经费的影响,我市农村农技员、基层技术工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畜牧业畜类技术员缩减严重,在一些偏远地区乡镇相关技术人员储备为零,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限制了农村整体对农业创新知识体系的认知,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直接造成绿色农牧业生产科技支撑不力,使得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带动、服务、管理的职能逐年萎缩。

另一方面,尽管我市耕地资源丰富,但旱地占比较大,且在坝下地区,主要以河谷和盆地为主,土地耕地分散,不利于大片耕地流转的机械化作业,机械化与规模化不能够紧密结合,这样一来就阻碍了农机装备科技水平在应用和改进方面的提高,继而影响农机田间操作、维护和管理技术落后。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的不足,直接导致我市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整体偏低,农业生产效率、产品加工能力与水平不能得到较快提高。

3.3 农产品市场培育不完善,压缩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张家口市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市没有形成良好的农产品市场培育体系,这一体系的不完善,一是会造成农产品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过剩,给农畜产品的销售带来严重的“软瓶颈”制约;中低端产品生产过剩,而高质量产品供应不足,导致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时有发生,与独特的资源禀赋不匹配。只有马铃薯、鲜食玉米和牛等个别农产品市场体系培育得较好,形成了规模大、管理水平高、影响力强、辐射带动效果突出的专业市场,而大部分农产品市场体系培育不够。

二是对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缺乏“硬支撑”。我市农业基本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体,农牧产品种类丰富,但无实际市场话语权,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同质性严重,一般农产品溢价定价能力低,“精、优、特”农牧产品市场探索能力不强。农民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弱,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同时,商品率却很低,使得农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自己手中的农产品却在慢慢失去市场,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不升反降,这也间接阻碍了农业资本的积累和农业新技术、新信息的吸纳。

3.4 农户内生动力不足,阻碍了张家口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

农户是市场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市场意识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目前我市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的同时,农村科技人才储备更是捉襟见肘,农村电商人才引进难度大、流失率高、缺口大;我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意识淡薄。以坝上地区为例,大部分农业生产由70岁左右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人来承担,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农业”,其大部分存在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思想,同时又难以掌握和应用农业新技术,对相关助农信息的接收与反馈能力差,对市场动态几乎没有研究和把握,依然是靠天吃饭。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缺乏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农村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4 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牵引建设数字乡村的路径探索

4.1 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研究完善支持政策和投入机制,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二是要整合规划涉农资金,尝试吸收社会资本,合力合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田建设;三是要协调解决好土地连片流转与部分人群的现实特殊困难,规范用好农村土地流转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土地流转透明度,为规模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强化和泛化数字技术在“三农”非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四是要增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队伍的政策投入,增强农技服务力量,调动一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的作用。

4.2 以科技人才培养为支撑,做好资源铺垫

“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不仅需要空间维度的扩展,更是能源维度的精耕细作与虚拟维度对物理空间的效率提升。一方面张家口市相关领导单位要积极宣传相关政策,给有意向在农田扎根、愿意做新农人的群众吃一颗定心丸,普及扶持政策,争取开展符合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农业生产,方便群众、节省资源;另一方面我市应主动投资创建、扩建现代农业示范园,让普通农民看到成效、用到技术、惠及百姓。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创新举措,培养新农人。研究利用好互联网的各类资源,主动分析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大数据、传播畜牧业生产的新技术,多创造机会普及农业专家讲座、电商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自身素质;组织培育新农人,用先进的技术发展产业,让先行者带后来者,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民各类主体作用。最后,建立农业科技人才“绿色通道”,确保专业技术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鼓励技术人员到农牧企业兼职兼薪、创办或入股企业等。

4.3 以技术服务为架构,加强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培育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进程,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科技含量。二是要提升农业设施绿色智能化水平,为适应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专业化需求,要推进农业设施装备应用、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提高农业设施装备的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并将智慧农业设施装备纳入农业补贴范围,推动农业设施装备升级换代,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积极探索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绿色环保设施装备中的应用,优先选择已应用绿色技术的设施装备,组织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打造“互联网+农业设施装备”模式,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此外,张家口市应在智慧农业示范建设项目、智慧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数字应用场景示范3方面继续发力,积极开展试点建设,依托现代牧业、君乐宝旗帜牧场等养殖企业优势,引导其他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和科技等现代要素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全产业链追踪溯源和部分环节的智能化生产,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市农产品全产业链价值升级。

4.4 以市场培育动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针对张家口市目前农产品“大而不强”“质优而价低”“特色不优势”的特点,应大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一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二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副产品标准化、冷链仓储建设等关键问题;三要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想方设法成就我市农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兴”的良好发展局面;四要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促进农业大宗电子商务发展;五要提升农民“触网”程度和数字素养,着力打造“新电商+乡村产业”,吸引更多返乡青年回归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与销售,大力培育新电商产业创新的本土力量,发挥农村电商在改善农村老龄化、人口空心化和人才短缺方面具有的巨大潜力,实现电商产业创新发展,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5 结束语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发展,数字先行。在数字经济发展时代,张家口应因地制宜乘“数”前行,把握住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这个关键,积极发展自身特色产业,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牵引,促进张家口农业产业提质升级,逐步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办好办实。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

[2] 加速构建绿色农牧产业 力促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EB/OL].http://tjj.zjk.gov.cn/content.thtml?contentId=142647.

[3] 2023年张家口市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EB/OL].http://tjj.zjk.gov.cn/content.thtml?contentId=219576.

[4] 康保县2023年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运行分析[EB/OL].http://tjj.zjk.gov.cn/content.thtml?contentId=215427.

[5] 涂龄颖.“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发展[J].新农业,2023(22):65-66.

[6] 孙晓腾,任子啸,范祺.张家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特色期刊,2019(8):299.

[7] 严昭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意义及推进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23(18):16-18.

DOI:10.20028/j.zhnydk.2024.20.005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结项成果(XZKT23ND038)

作者简介:赵燕君(198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