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2024-10-16白佳宇于颖吴双阳秋云刘文英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6期

摘 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步推进,旨在通过铸魂育人来实现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创设思政教育育人环境的关键工具。本研究通过展示具体的思政教育案例与场景,以及营造相应的教育氛围,旨在整合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推动高职英语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以高职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现状与需求为出发点,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系统探讨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策略,以期为高职公共英语及其他公共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白佳宇,于颖,吴双,阳秋云,(通讯作者)刘文英,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课程融合的育人模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步推进,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这种教育策略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其核心宗旨在于铸魂育人。在此框架下,高职英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必修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该课程以其开课周期长、教学对象广泛以及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独特属性,成为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面对这样的教育背景和需求,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面临如何有效地整合价值塑造、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挑战,以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本文将探讨适用于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旨在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高职英语教师思政教育观念滞后

教师的思政教育观念滞后可能源于多方面因素。

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深深根植于一些教师心中,他们可能更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观念的单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这种教育观念显得尤为滞后。

其次,教师可能缺乏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机会,特别是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下,教师未能及时更新他们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思政教育的要求。高等院校往往通过举办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来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如通过在线培训、工作坊等,以促进教师的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然而,这些资源可能分配不均,导致一些教师无法有效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和信息。

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将思政教育与语言教学有效结合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语言教学在传递文化、价值观和思想方面的潜力,这限制了思政教育的深入拓展。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材职业性不强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的内容主要包含对国外风土人情和习俗等的介绍,较少涉及中国文化题材以及与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这种现象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有效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同时教学也缺乏必要的实用性。这一局限性不仅不利于在思政教育中创设贴近职场的教学情境,而且影响了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教材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需求。

三、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求

课程思政的核心要求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协同育人效应。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培育其文化自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一教育要求不仅强调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其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关键角色。

(一)以多元协作育人为目标

高职英语教师应深入挖掘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更应该将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三者融合,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还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协同发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和现实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其成为具有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二)以文化自信培养为切入点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探索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人文精神及传统美德。除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以批判性视角学习西方文化,吸收其精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使世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文化交流讨论、文化展示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通过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文化自信。高职英语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西方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积极探索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合思政教育元素,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理解力,以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双重目标。

(一)挖掘思政元素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学科都应注重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文史哲类学科需通过专业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济、管理和法学类学科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教育学类学科则侧重于培养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这些教师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以及仁爱的心态。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不应是孤立进行的,而应结合学生具体专业背景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实现英语学科本身的教学目标,而且更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了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思政教育数据库

高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专注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前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满足产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与技能教学、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应选择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材料。

建立“产教融合”的英语课程思政资源信息库是关键,这不仅有助于系统地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也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三) 基于“SPP”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SPP”(Story、Project、Prseentation)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政育人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具体体现在“理解—内化—输出”的学习循环中。

“Story”指在二语习得的理论框架下,文本性假说、期望假说、克拉申输入假说以及片段假说等均支持故事作为有效的学习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课前挖掘思政元素,并通过故事形式推送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Project”指的是体验式项目教学,教师利用网络、数字媒体以及虚拟仿真、VR等技术设备,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与主题相关的多样情境。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多维度混合学习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还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该模式下,思政元素通过文本和视频等载体融入教学中,教师根据主题内容为学生设计语言技能训练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

“Presentation”指学生在课后对单元主题内容进行复述,制作成视频或音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展示学习成果。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掌握,还通过创造性的表达促进了思政教育内容的内化。

五、结语

在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应全面贯穿于高职英语教学全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思维方式、行为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进行深度革新。教师应拓展思维,创新教学策略,并在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中寻求突破,以增强课程思政效果。通过细致入微的教学手段,如“润物无声”式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全体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任务中。

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的人才培养。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加强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确保学生在多维度和全周期内接受系统的思政教育。这样的教学创新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高尚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跃华,田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