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4-10-16智琪韩杰焦丽萍
摘 要:实践教学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研究以保定学院为例,优化重构了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从师德教育培养、实践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和评价体系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相适应的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措施,以期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并为其他同等院校提供建议参考。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教学体系;英语专业师范生
作者简介:智琪(1989-),男,河北石家庄人,保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实践教学与跨文化交流;韩杰,焦丽萍,保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3BYJG018)的研究成果。
一、 研究背景
为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2018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指南》,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作为师范类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对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特殊作用,近年来受到了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广泛关注。
保定学院英语专业于2023年10月接受并通过了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察,本研究依据师范类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并结合专家组反馈意见,探究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路径,为进一步增强师范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英语教师培养质量,推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顺利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贡献力量。
二、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师范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对河北省内几所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各校均设置了不同形式的实践类教学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对师德教育重视不足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生的师德践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要求不仅是师范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他们未来成为合格教师的重要基础。课题组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未将师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中师德体验内容设置单一,各类实践手册更是缺乏对师范生师德践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范生师德践行能力的提升。
(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缺乏整体设计
实践课程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然而,研究发现,地方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现行实践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逻辑不清晰,部分院校教育实习课程学时数为18周,却没有对毕业指标点中的师德规范进行支撑;二是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教育实践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对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三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教育实践课程模块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形成有机合力;四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教育实践环节没有有效贯通,且未能与其他教育环节形成有效衔接。
(三)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仍需完善
《办法》要求,地方高校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近年来,各地方院校多从学校层面构建了UGS“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但实践基地校指导教师和高校指导教师之间普遍缺乏交流,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并不熟悉,且课程教学论教师深入中小学顶岗锻炼的人数少之又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内外协同育人的成效。
(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建设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提升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各院校都对实践教学质量、师范生实践效果建立了评价体系,但仍存在评价标准不够具体、评价主体单一、责任人的具体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同时,教育实践过程管理有待完善,师范生个性化实践教学和指导有待加强。在质量监控、数据分析整理、监控结果运用等方面还没有系统化,监控效果不突出,对于实习生个性化指导的评价不突出,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不足。
三、保定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
(一)进一步修订完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和《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下简称《国标》),并结合河北省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的反馈,对现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调整,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专家咨询等形式,对新版培养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价。新版培养方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重构。
1.突出师范特色。
保定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百余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师范人才,有着鲜明的师范特色。近年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精神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奔赴我国西部地区顶岗实习、支教。因此,进一步突出师范特色,将西部支教精神融入实践课程体系,成为此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内容。具体举措为在院级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均增设师范类课程,加大师范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并依托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践行西部支教精神专项)、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专题典型案例评选等形式,鼓励专业教师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将西部支教精神与各类课程深度融合,以强化师范生师德能力的培养。
2.优化重构“三习”实践教学内容设置。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是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来,保定学院英语专业结合专家组反馈意见,对既有的“三习”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重构,具体表现为:第一,原培养方案中,英语语音、英语阅读等专业技能训练和校外教育实践等内容统称为“教育见习”。同时,教育见习课程大纲中涉及师德体验、班级管理等实践的内容较少。这既不符合认证精神,也让很多师生对教育见习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基于此,课题组首先将英语语音、英语阅读等技能训练从教育见习课程中剥离,调整为专业实践模块,同时按师范生培养规律,依照分阶段、递进式的思路,将教师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感知等教育见习内容分布到第二至第五学期。见习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形式:一方面,邀请各级教研员、中学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友进校作专题讲座,呈现优秀教学案例,分享成功经验,让师范生对中学英语教学有初步感知;另一方面,学院利用校外见习等机会,组织英语专业师范生到实践教育基地深入进行师德体验、观摩优秀公开课、学习班级管理、参加专业教研活动,学习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摸清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向专业教师转变的心理准备。第二,将教育实习时长从原有的8周调整为18周,同时,重新修订师范生教育实习手册,进一步充实师德体验、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教学内容,并重新调整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分值及考核方式,以更好地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三,制订教育研习大纲,进一步明确教育研习的任务及考核方式,并开创性地将教育研习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以切实增强师范生研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第四,在原有的“三习”基础上,新增练习课程模块,初步构建形成了练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即“四习”)为主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练习内容主要包括“三字一话”自主训练、英语语音训练、英语翻译训练、英语教学技能专项训练、微格教学综合训练等。通过练习,进一步夯实师范生的专项技能,并以小组竞赛、优秀作品展示、教学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形成学习成果。
3.融合专业课程与教学实践课程,使实践课程体系模块化。
微信截图_20240510173322图1 保定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英语专业以“四习”实践教学为主轴,努力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形成“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两翼齐飞的特色(见图1)。首先,课程设置方面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增设了初中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堂英语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其次,专业课程和理论课程中更多地融入实践内容,如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词汇学、应用语言学等课程,都设有适量的实践活动,强化实践元素。课程之外,依托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类竞赛,如英语配音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阅读大赛、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等。另外,鼓励师范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日等,走进社区,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志愿服务活动。
(二)立足保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育人
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来,保定学院英语专业立足保定,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英语专业成立“保定地域文化翻译研究中心”,全面助力保定市红色文化、饮食文化外宣推介工作。该中心成立以来,长期为保定军校纪念馆、直隶总督署等旅游景点翻译文献资料和解说词,受到各方好评。此外,英语专业还成立了“小红柳志愿服务队”,多次开展送教下乡、英语绘本进社区等社会服务活动。2022年以来,依托保定市教育局、保定学院教务处等部门,英语专业先后与新疆且末县、雄安新区、保定市阜平县的相关部门签署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先后派出几十名实习生分赴上述地区参加顶岗实习工作,在积极服务革命老区、雄安新区教育事业,继承发扬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完善了UGS“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三)打造面向教师教育实践的专业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但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也是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实践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足”“专业教师不熟悉中学英语教育特点”等问题,保定学院英语专业秉承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并实行与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形成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导师遴选、培训、工作要求、实践指导、条件保障、考核标准的常规机制。
2.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力度,对聘用的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制订完善的分工细则和职责明细。同时,保证双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有合理体现,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内指导教师通过报名、资格审查择优遴选,培训上岗;通过师范生评价、实践基地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根据上一轮评价教师指导情况结果,及时调整指导教师。
3.与中学一线教师深入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近年来,英语专业教师先后与中学教师合作编写了《英语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等,并共同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协同教研,提升了师范生培养质量。此外,英语专业还选派骨干教师赴保定市重点中学长期挂职锻炼,以帮助专业教师进一步熟悉中学英语教育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四)构建多方参与、持续改进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需要考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来,英语专业加强了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不断优化评价机制。
1.利用走访调研等形式,定期召开教育实践基地校长、校外指导教师座谈会,进行满意度调查,集中了解他们对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情况的反馈,同时结合学院每年发布的毕业生发展状况跟踪调查问卷结果,边评价边改进,使师范生培养更符合中学教育部门的需求。
2.建立具体的个性化教育和指导制度,保证校内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和指导,并且将个性化教育和指导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重要标准。对教育见习、教育研习等环节加强质量监控,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改进。
3.细化评价方案,设定详细评价考查点,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的交流和沟通,避免校外指导教师的“人情照顾”,完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公正、可信。
四、结语
实践教学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看,师范生培养质量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为地方高校进一步规范师范类专业建设,培养更多高质量师范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保定学院英语专业以师范类专业认证精神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对既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重构。该体系符合师范教育建构的标准与要求,也更加契合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办学定位,可为同类师范专业提供有益参考。在后续研究中,课题组将秉承持续改进的理念,对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更多高质量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冀运鲁.构建师范生“学研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J].绥化学院学报,2019(12):109-112.
[2]高巍,刘瑞.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高师院校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发展研究,2018(4):51-56.
[3]胡榕.构建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基于两个《标准》和专业认证的视角[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