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四阶”框架下文化自信培养融入中职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实践
2024-10-16谢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常规课题(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中职语文、英语为例”(课题编号:ZB2022108)的研究成果。
摘 要:文化自信的生成从低级到高级需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文化认知、文化感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以新课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思想,以知识、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这三个维度引领教学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将文化自信生成的四个阶段渐进式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构建“三维四阶”的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框架,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融入教学中,达成知识的层层深入和文化情感的逐级推进,助推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实现育知育德双效并举。本文以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 Unit 6 “Food and drinks”为例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将文化自信融入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自信;英语核心素养;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谢颖,福建建筑学校,讲师。
作为一门文化课程,英语承担着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融入英语教学,为开展课程思政拓宽了思路,也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供了方向。
一、“三维四阶”框架概述
(一)以知识、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引领教学目标,助推全方位育人
传统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情感三大目标。英语学科的工具性要求在将文化自信培养融入英语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知识为本位的原则。而学科的人文性则表明英语承载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思想品质的使命。对此,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涵盖了职场语言沟通、自主学习、思维差异感知和跨文化理解四个关键能力。以核心素养引领教学目标从微观角度具体化了传统宏观层面的能力目标下所要达成的子目标,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以职业为导向、培育德技并修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正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高度融合。因而,发展学sN8j2ARNiinP9klRM1ylwA==生职业素养、培育其正确的职业理想信念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培育为情感目标的设计拓宽了思路,也助力职业教育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应从知识、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引领教学目标,实现语言、能力和专业的融通,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 以文化自信生成的“四个阶段”渐进式融入教学内容,助推全过程育人
文化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文化自信的培育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可以从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理生成机制的角度出发,探索文化自信培养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
人的心理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分别经历了认知、情感和意志阶段,将这三个阶段融合文化自信的培育,就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四个发展阶段,即文化认知、文化感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认知是认知阶段,文化感知和文化认同是情感阶段,文化自信是意志阶段。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将文化自信生成的四个阶段渐进式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以生为本、以文化人的课堂,推动知识从理解到运用、文化情感从认知到自信的逐级推进,实现全过程育人。
二、 “三维四阶”框架下文化自信培养融入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三维”引领下文化自信培养融入中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将文化自信培养融入英语教学中应遵循以知识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抓手、以职业素养为关键的原则。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将二者有机融合,打造语言的实用性和文化的趣味性兼备的课堂;在教学中,以文化自信的情感构建为途径,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情启智,实现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同时,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英语教学中,启发学生为人、为事之“道”,结合专业实践案例,授以实践之“术”,道术合一,为文化自信最终外化于行提供保障。
以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 Unit 6 “Food and drinks”的口语教学为例,本单元主题是食物,对话内容为餐馆点餐,授课对象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见图1。由图1可知,三维引领的教学目标更加细化和明确了传统知识、情感和能力目标下所需要达成的子目标,同时体现了语言和文化的融合性、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性以及职业素养的实践性。
图1
(二)“四阶”渐进式融入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文化自信的生成从低级到高级需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文化认知、文化感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以知识、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引领教学目标,将文化自信生成的四个阶段渐进式融入教学,实现知识从理解到运用、文化情感从认知到自信的逐级推进,助推全过程育人。以“Unit 6 Food and drinks”的口语教学为例,构建将文化自信培养融入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路径,见图2。
1.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拓宽文化认知渠道,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起点。为助推全过程育人,实现对第一课堂的支撑和补益,教师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课前,提供一定的输入材料,能够促成学生有效的输出;同时,输出比输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输入是驱动,输出是目的。教师借助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让原本静态的文化知识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初步形成文化认知。在知识素材输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英语配音等趣味输出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内驱力,实现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感知文化,达到知行合一。
图2
结合本次授课内容,教师课前在学习通上传《四季中国》的视频,发布配音任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学了解节气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对应的英语表达,并完成配音任务,初步形成文化认知,为后续第一课堂的活动开展奠定基础,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畏态度,不断突破挑战,攻克难关。
2.搭建多层次知识和文化框架,建立深层次文化感知,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感知是在文化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是对文化内涵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由概念可知,文化感知往往和文化认知是相辅相成,在认知的同时伴随文化情感的产生,因此该阶段是深层次的文化认知和文化情感的构建阶段。深层次文化情感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环环相扣,逐步推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文化中往往能辐射出丰富的子文化。教师可以将总的学习任务拆解成几个子任务,母文化中辐射出多个子文化,搭建多层次的知识和文化框架,使子任务与子文化实现融通,最终完成总的知识学习任务和文化自信的增强。通过对学习任务的拆解,降低任务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继而建立积极的文化感知。同时通过文化框架的建立,子文化的层层推进,文化如涓涓细流,在学生心中走深走实,使学生形成对母文化的深度感知并建立稳固的价值体系。
结合本次口语教学的总任务是能用英语在餐馆点餐,增强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自信心,教师创设外国人在中国餐馆点餐的场景,分别设置节气与食物、地域与食物、餐具与食物和成语与食物四种菜单,将口语知识点拆分为三组句型,每个菜单对应一组句型和一个子文化知识点,成语与食物为迁移板块。
子任务1:学习节气和相对应的食物的英文表达,并融入本课重点句型“Can I take an order now? 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I'd like ...”。利用节气与食物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感受子文化1,即中国人应季而食,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子任务2:学习八大菜系与各地代表菜肴的英文表达,融入重点句型“What do you recommend? Would you like to try...? It's our specialty.”。学生通过学习八大菜系了解各地人民所在区域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学会调整选材、口味和烹饪技艺,使菜肴不仅美味,也兼具养生的作用,感受子文化2,即中国人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因地制宜,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精神。结合时代背景,以中国航天精神为例,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工作中应尊重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创新,终将实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伟大梦想。
3.辩证学习中西方文化,加强文化认同感,增加文化自信厚度。
文化认同是文化认知和文化感知的产物,是对不同的文化加以对比后所产生的对某一系统文化的正面独特性的肯定。通过对不同文化进行理性比较,感知某种文化的优势,是促进文化认同向文化自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了解中西方文化,明确文化并无绝对的优劣,形成对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的理性认知;适时加入相关素材,启发学生明白两种文化差异下中国文化具有的优势,加强文化认同感。
子任务3:餐具和食物。学习句型“How would you like your steak cooked, rare,medium or well done? Medium,please. ”,该句型涉及牛排的成熟程度,由此引出刀叉和筷子的文化差异源于中国农耕文化和西方游牧文化不同,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同时,筷子和刀叉也揭示了中国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差异。教师列举中国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案例,启迪学生感知中国速度是中国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体现,体会集体主义文化的优势,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迁移至工作中,即汇集力量,凝聚智慧,充分发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团队合作精神,方可成就匠心之作。
4.培育职业素养,践行文化传承和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深度的文化认同助推文化的认可态度向坚定意志的过渡升华,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由文化自信意识和文化自信行为组成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例子,使学生感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自信的真正落成还需要文化自信行为的支撑,而文化自信行为包括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结合学生专业,推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有机联动,培育学生职业精神,能为文化自信的外化提供保障。教师可结合子任务中职业素养的文化输入,以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赏析专业作品,感悟优秀的专业素养铸就无数的匠心之作,从而激励学生在日常实践中自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
子任务4:成语与食物。教师依次讲解茹毛饮血、釜底抽薪和目无全牛等成语,引导学生感知中国饮食文化从生吃到火的使用再到追求精湛技艺的跨越,是不断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以北京烤鸭为例,其制作方式是传统烹饪方式与西方烘烤技术的融合创新,从而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他国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增强文化自信。结合学生专业,贯通前三个子任务中的文化,师生共同赏析鸟巢体育馆的建筑智慧。鸟巢沿用了中国古代陶瓷的美学设计,在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建筑理念,使其成为融实用、环保与智慧为一体的建筑奇迹,以此向学生传递鸟巢建筑中所蕴含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的职业精神,即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凝聚力量,开拓创新,践行文化传承和创新。
三、结语
在“三维四阶”的教学框架下,将文化自信培养融入英语教学中凸显了知识的渐进性、文化的渗透性、育人的过程性和职业素养的实践性,充分发挥了英语以文为本、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打造了融趣味性、实践性和育人性为一体的英语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自觉树立文化意识,在坚守知识本位的同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自信浸润于学生心中,培育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王桂林,黄年东.文化自信培育发展探析:基于个体文化心理发展过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8(6):104-109.
[2]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98.
[3]郭淑萍.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感知与文化记忆[J].河南社会科学,2002(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