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翻译中的中医药翻译研究

2024-10-16林洪杉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8期

摘 要:作为一种整体和预防为主的医学系统,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健康管理和慢性病治疗方面展示出独特优势。但由于中医药理念的深度和复杂性,加上语言和文化差异,使它在国际上的有效传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确保中医药术语和理论的准确翻译,以及对其文化背景的有效传递,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红色翻译;中医药;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林洪杉(1991-),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中医药,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治疗智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医药逐渐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而中医药的国际传播面临语言和文化障碍,使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精准有效的翻译和文化传递成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关键。

二、红色翻译中中医药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数千年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与健康。在全球化发展加速的今天,中医药不仅在国内有着深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多地被国际社会所认知和接受。中医药的国际传播,要依靠精准而深入的语言翻译。红色翻译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医药术语的准确翻译和文化内涵的深度解读,世界不仅能了解中医药的独特治疗方法,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医药在全球医疗健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医药翻译不仅要传达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还要恰当表达其文化特质和哲学思想。例如,中医药中的“气”“阴阳”等概念,不只是医学术语,更蕴含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内涵。译者需具备扎实专业的中医药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确保概念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被正确理解和接受。通过翻译,讲好中医药故事,不仅让国内读者熟知中医药理论知识,也能让外国读者感受到中医药治未病、天人合一等理念和魅力,传递了知识,更展示了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医药作为优秀的传统医学,其发展与创新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中医药翻译的精确与高效不仅能推动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应用,还能加强医疗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供强有力的支持。红色翻译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能确保中医药文化的正确传达和应用,促进公众健康意识提升和医疗服务体系改善。通过有效的翻译,中医药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理念更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正面效果。

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也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体现。红色翻译作为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通过将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精准地传播给世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还促进了国际医药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够加深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国际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面认识和支持。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中医药翻译的精确性和深度同样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发展。正确的翻译能消除误解和偏见,加强国内外公众对中医药及其背后文化内涵的正确理解,避免由信息误传引起的不必要的社会问题和国际争议。

有效的中西医药理论交流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概念和术语的差异。中医药中的许多概念,如“气血”“经络”等,在西医体系中无直接对应,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传达字面意义,更要深入解释其背后的理论和文化内涵。通过建立一套系统的对照和解释体系,西方医学界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认可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红色翻译能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进程。通过与西医理论进行比较和融合,中医药的疗效和理论得到新的科学解释和支持,能够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也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科学的要求和标准。例如,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治疗原则与西医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理念不谋而合,理论上的互补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中西医药的交流融合也促进了全球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红色翻译中中医药翻译研究面临的问题

(一)理论指导不够系统

中医药翻译的理论指导不够系统,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自身的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存在本质的差异。中医药侧重于整体观和治未病的理念,其诊治过程强调望闻问切等独特的诊断方法,而这些内容在西方医学体系中难以找到直接对应的概念。例如,中医的“肝火旺”或“痰湿”等病理状态,在西方医学中没有准确对等的术语,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进行语言的转换,更涉及文化和理念的传递。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还表现在翻译标准和方法上的不统一。中医药文献的翻译涉及广泛的医学术语和文化背景,不同的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影响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例如,对于同一中药材的名称,不同译者会给出不同的翻译,导致信息混乱,容易误导非中医专业的读者。中医药文本的语言风格具有其特殊性,许多古籍中含有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性表达。在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译者在处理文本时会过度依赖直译,忽视文本深层的文化和哲学意义,削弱了中医药理论的独特魅力。理论指导不足影响了中医药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也限制了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

(二)复合型人才缺乏

复合型人才除了要具备深厚的中医药知识,还应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当前,兼具能力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限制了中医药的翻译质量和其国际传播效果。中医药翻译的复杂性要求译者不仅理解中医药的专业术语和治疗原理,还要准确把握中医药涉及的文化和哲学背景。例如,中医药中的“五行”理论涉及到木、火、土、金、水的相生相克,不仅需要语言表达准确,更需要进行文化层面的适应和解释。

中医药传统知识大多源自古代文献,译者不仅要具备现代中医药专业知识,还需对古代文献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古代文献中的许多表述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诸如典故、成语、古代测量单位等内容的理解和转译都要求译者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和较强的语言处理能力。在国际交流中,中医药翻译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能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他们需要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确保翻译内容在目标文化中能被接受和准确理解。

(三)术语标准不统一

术语标准的不统一影响中医药知识的准确传递,也给国际学术交流造成障碍。中医药术语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标准化翻译工作变得复杂而困难。中医药术语涵盖独特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和哲学土壤中。例如,“肾虚”和“心火旺”这样的术语,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非常具体的含义,涉及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在缺乏统一术语标准的情况下,术语的翻译会出现多种版本,容易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偏差。

不统一的术语翻译不仅使中医药的学术研究受到限制,影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推广,还会造成文献资源的混乱。在学术研究和资料整理的过程中,不同的翻译会导致相同概念的文献难以汇总和对比。这一问题在进行系统性研究或元分析时尤为突出,研究者在查阅相关文献时会因为术语的不一致而遗漏重要的研究成果。

四、在红色翻译实践中加强中医药翻译研究的对策

(一)将中医药翻译研究纳入红色翻译理论框架

红色翻译不仅强调语言的转换,更注重文化的传递和价值的传播,与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着天然的契合。构建一个包含中医药特色的红色翻译理论框架,能够为翻译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这种框架应当深入探讨中医药术语的文化背景、治疗哲学及其与全球健康观念的对接。例如,红色翻译理论框架包括如何处理中医药中的核心概念,如“气”“阴阳”和“五行”,确保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能被正确理解和尊重。红色翻译理论框架下的中医药翻译研究应注重提升翻译的文化敏感性和专业性。译者要通过深入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涉及中医药知识的精准掌握,也包括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刻把握,从而确保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有效地传递中医药的深层文化意义。

在翻译实践中,红色翻译的理论框架指导译者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如直译与意译的适当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译后注解等方法来补充解释那些难以直接翻译的术语或概念。这样的操作不仅有助于保持中医药术语的原汁原味,也有助于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专门的中医药翻译课程,培养更多懂医学、通文化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能力,也为整个中医药翻译行业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提供支持。

(二)培养中医药复合型翻译人才

专业的中医药复合型翻译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医药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较强的语言翻译能力与深厚的文化理解力,确保中医药的全球传播既科学又符合文化情境。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首要的是开设相应的跨学科课程,包括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学、针灸学以及医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等。例如,开设中医药国际传播课程,学生在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会学习和锻炼高级英语翻译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应被鼓励参与国内外的中医药交流项目,如国际会议、研讨会和实习。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中医药的文化内涵,还能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效地传递中医药知识。实践经验有助于他们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技能培养方面,重点应放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上,包括教授学生如何准确理解和转译中医药术语,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中医药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使翻译内容易于被目的语读者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处理复杂的翻译问题。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也需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被鼓励参与中医药翻译相关的研究项目,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讨论,实践经历将深化他们对中医药和翻译学的理解,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撰规范的中医药红色术语词典

术语词典的编撰要精确捕捉中医药术语的专业含义及其文化内涵,确保每一个术语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翻译。例如,术语“气虚”应详细解释为体内生命力不足,症状包括疲乏、气短等,并在词典中提供相应的英语解释,如“Qi deficiency”。通过详尽的解释,非中文背景的医疗专业人士和学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医术语概念,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减少错误。编撰需要多方面专家合作展开,包括中医药专家、语言学者、跨文化交流专家等。专家团队通过集思广益,确保术语词典在学术精准性和文化适应性上达到高标准。跨学科的合作模式能有效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视角,提高术语词典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除了基本的术语解释,还应包含实例应用、相关术语的使用环境和语境变异。这些内容的添加不仅能帮助使用者学习和理解术语本身,还能了解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术语。术语词典的编撰还应考虑到数字化和可访问性。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术语词典支持在线查询和更新。动态更新的机制能够确保术语词典反映中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变化。通过编撰规范的中医药红色术语词典,不仅可以统一和规范中医药术语的使用,还能显著提升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效果。

五、结语

通过在红色翻译实践中加强中医药翻译研究和采取具体对策,可以有效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效果和文化影响力,其独特价值和治疗理念将能更好地被世界理解和接受,为全球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专项“红色翻译中的中医药翻译研究”(项目编号:JSZW2205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岳红.中医药翻译标准化实践路径的探究与策略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2):118-120.

[2]龚谦.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中医药语言误译探析[J].现代英语,2022(23):62-65.

[3]车丹妮,胡燕娜.中医药英译研究[J].文教资料,2020(35):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