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短语动词学习的思维路径
2024-10-16毛如珍
摘 要: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 以短语动词 “run into” 和 “get over” 为例, 探讨短语动词中的动词和小品词的本质意义与它们在概念迁移后的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 以说明英语语言底层逻辑的稳定性及短语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灵动性和融合性, 为英语短语动词的学习与应用提供更为直观和便捷的途径。
关键词:短语动词;概念隐喻;意象图式
作者简介:毛如珍,南京市金陵中学。
短语动词(phrasal verbs)作为英语中的一种独特结构, 由动词与一个或多个小品词(介词或副词)组合而成, 共同构建出新的意义。它们的意义与单独的动词或小品词有所不同, 这使得短语动词的理解和应用成为英语学习中的一大挑战。传统的英语短语动词学习往往依赖于学生的死记硬背,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短期记住内容, 却难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深层含义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但如果我们通过认知语言学的视角, 借助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来探究动词和小品词的本质意义和隐喻意义, 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短语动词的内涵, 还能在新的语境中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的精髓,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
一、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一种思维模式, 它将一个领域的想法或概念迁移到另一个领域, 以比喻的形式表达目标领域的语言意义和概念。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提出, 我们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隐喻之上。我们通常利用熟悉领域的具体经验来理解和描述另一个不太具体的领域。例如, “run” 的字面意义是指人通过脚步快速连续地移动, 但在不同情境中 “run” 可以扩展为 “一个动作或情况的持续或进展” 。如 “He ran his fingers through his hair slowly.”(他的手指缓缓地在发间滑动),此处 “run” 不再代表 “快速移动” , 而是强调手指在头发间移动的路径和过程, 以反映他的内心状态。再如, “The business is running smoothly.” (生意进展顺利) ,该句中用 “run” 来描述企业的顺畅运行, 就像人不断跑步前行一样。
概念隐喻这一认知模式涉及我们在特定语境中的身体感官与外界的互动体验, 包括我们对空间、时间、方向、程度等概念的理解和迁移。如 “run into the room”(跑进房间)表示主体进入了一个空间范畴。当这一概念延伸或迁移到其他领域时, “run into” 便产生了新的意义。它可能指主体与客体在空间上、时间上或视觉上的交错, 或者是主体或客体的抽象的体验, 也可能是指交错的失败而产生的主体与客体的实体性的相撞。例如, “He ran his motorbike into a tree.”(他开着摩托车撞上了一棵树),指的是他的摩托车与树相撞, 即实体性相撞; 而 “I had to brake suddenly, and the car behind ran into me.”(我不得不紧急刹车, 结果后面的车撞上了我),此处是指后面的车撞上了我驾驶的车, 即后面的车与跟我相关的空间产生了交错; “run into a new word”(遇到一个生词)表示视觉上与生词交错; “run into bad weather”(遇到坏天气)则说明了一种抽象的体验, 即进入了糟糕天气的状态。
二、意象图式
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 另一个重要思维框架是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基于我们的感知和运动经验, 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系列模式。这些图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动在空间或时间中的轨迹、位置或状态。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有意或无意中使用这些二维或三维的图式来构建意义。一些主要的意象图式,包括路径图式(path schema)、上下图式(up-down schema)、部分整体图式(part-whole schema)、中心图式(central image schema)、容器图式(containment schema)、连接图式(link schema)、抓取图式(grasp schema)等。意象图式是多模态的, 并且是动态的,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具体的概念, 还能促进概念的扩展和隐喻的形成, 将具体的概念映射到抽象的概念上。例如, “into” 这个词表达了一个物体沿着运动轨迹进入具有边界(或假象边界)的容器内, 这涉及路径图式和容器图式。 “run into the room”(跑进房间)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当我们将这个概念延伸到 “run into something” 或 “run into somebody” 时, “something” 或 “somebody” 被隐喻为具有一定边界的 “room”(空间;容器)。这个边界可能是实体本身的边界, 也可能是与实体相关的外延部分的(虚拟)空间的边界。 “run” 的路径从外部进入这个容器或与容器相关的空间, 这时 “run into” 便产生了新的含义, 诸如 “run into a tree”(撞上了一棵树), “run into somebody”(撞到了某人或遇到某人), “run into a new word” (遇到一个生词), “run into bad weather”(遇到糟糕的天气)等。
三、短语动词get over 的本质意义与隐喻意义
图像模式和概念隐喻紧密相连, 共同构建了理解和推理的认知框架。下面以短语动词 “get over” 为例, 进一步探讨动词和小品词的本质含义与其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
(一)get的本质意义及隐喻意义
“get” 的含义多样而复杂。英国认知语言学家Paul Anthony Chilton将 “get” 的意象本质视为 “抓取图式” (grasp schema), 即表示 “从无到有” 的变化过程。例如, 在 “Can I get a beer?”(我可以来杯啤酒吗?)这句话中, “get” 表达了从没有啤酒到拥有啤酒的转变。通常, 我们将 “get something” 翻译为 “获得” 某物。当这种具象概念被迁移到其他语境中时可能会有不同翻译, 但其本质意象不变。例如, “The dog got the thief by the leg.” (那只狗咬住了小偷的腿),即小狗通过抓住小偷的腿来 “获得” 小偷。 “Sorry, I misunderstood you. Now I got the idea.”(对不起, 我误会你了。现在我懂你的意思了),此处 “got” 表示 “获得了” 你的想法。 “Such practices will surely get you in the end.” (这样练习最终会困住你的)则隐喻性地表达了 “你” 被练习 “抓住” 的意象。
“get” 表示 “获得” 这一概念被延伸后, 其词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但其 “从无到有” 的核心意义并未改变。例如, “On hearing these words, he got angry.”(听到这些话, 他生气了), “got” 作为半系动词, 表达了主体由没有愤怒转变为愤怒状态的过程。又如, “The cottage got really badly damaged in the floods last year.”(这个小屋去年在洪水中损坏得很严重),相比于 “The cottage was really badly damaged in the floods last year.”, “get” 的使用强调了木屋的变化, 表达了说话人对木屋由完好转变为损坏的遗憾。因此, 半系动词 “get” 可以被理解为一个 “变态” 动词, 即表示主体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
在 “get” 的动宾补复合结构中(get + n. + 补足语), “get” 仍保持了 “从无到有” 这一核心意义, 即主体使得客体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 “使……变得” )。例如, “She's planning to get her house painted this summer.”(她打算今年夏天把房子粉刷一下),即使房子由未粉刷变为已粉刷状态。 “Such practices will surely get you somewhere in the end.” (这样练习最终会让你有所成就的), “get somebody somewhere” 表达了使某人从不在某处变得在某处, 隐喻为 “使得某人成功” 的意思。
(二)over的本质意义及隐喻意义
语言学家对 “over” 这一词汇的本质意义有着细致且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 “over” 属于中心意象图式和路径图式的范畴, 其行动轨迹以某一核心点为中心, 形成 “半圆” 的路径进行 “跨越或翻转”。这个 “半圆” 路径可以是主体翻越客体; 可以是主体使得客体翻转; 也可以是主体自身的翻转; 或者是说话者的视觉路线或认知路线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翻越结果或翻越过程。因此, “Sam is over the bridge.” 这句话可能有以下几种解读:
Sam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bridge. (Sam在桥的另一侧),说话者的视线跨越桥梁, 看到Sam位于桥的对面。
Sam is on the bridge. (Sam在桥面上),Sam在跨越桥梁的过程中, 与桥面保持接触。
Sam is (flying) above the bridge. (Sam正在飞越桥梁),Sam在跨越桥梁的过程中, 没有与桥面接触, 而是位于桥梁上方。
如果我们说 “Sam walked over the bridge .” ,意思可能是 “Sam 走过了桥梁。”或者“Sam在桥梁上走着。” 而 “Sam turned over the bridge.” 则表示 “Sam把桥梁翻了个个。”
(三)get over的本质与隐喻意义
当 小品词 “over” 与动词 “get” 结合时, 它们的本质意义及隐喻意义展现了微妙且丰富的内涵。
get over (something or somebody)
“get over something or somebody” 说明主体由客体的一侧翻越到另一侧(或主体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如“The young horse got over the high barriers in the course.” (小马驹越过了赛道中的高障碍物), 这里的 “got over” 描述了小马驹从障碍物的一侧到达另一侧的动作, 完成了对障碍物的 “跨越” 过程。 这是 “get over” 的原始具象概念。当 “get over” 用于隐喻和抽象概念中时, 它用来描述主体从面对障碍到克服障碍的过程。例如, “She helped me get over my stage fright.” (她帮助我克服了舞台恐惧) ,该句中的 “ my stage fright” 被比喻为一种障碍, 而动词 “get” 则说明我克服这个 “舞台恐惧” 的变化过程。 “After the breakup,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get over him.”(分手后, 她发现自己很难忘了他),他成了她心中很难过去的坎。又如, “He was in deep despair, but soon he got over it.”(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但不久就缓过来了),句中的 “it” 作为障碍物的隐喻, 指他所经历的绝望状态; “soon he got over it” 表明他很快就跨过了这个困难。成语 “get over yourself” (别自以为是了) 则是在提醒一个人应跨过自我中心的障碍, 由一种认识转换到另外一种认识上来。又如, “You need to get over the fact that I’m moving to Indonesia.” (别纠结于我将搬到印度尼西亚这事了, 你得接受这个事实) ,即我将搬到印度尼西亚这个事实对你来说是个心事,你必须跨越这个障碍。 “get over something / somebody” 一般被理解为 “从(疾病或令人不愉快的事)中恢复过来; 克服(困难等)” ,但在实际翻译中还需依意象图式及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
在一些情况下, get over后不接宾语或因逻辑清晰而省略宾语, 这时“over” 由介词转变为副词,但其表示“跨越”的本质意义仍不变。如 “You go ahead without me, and I’ll get over as soon as possible.” (你先去,我尽快过来) 这句中 “over” 表示主体具象意义上的空间跨越。“He was in deep despair, but soon he got over.” (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但不久就缓过来了),“over” 则表示主体隐喻意义上的状态转变和跨越。
get something over
“get over something” 是主体跨越客体的变化, 而 “get something over” 是指主体使得客体跨越某个空间。如“Could you please get the papers over to Professor Wilson?” (能请你把这些文件给威尔逊教授吗?),此句表示请你让文件从这里转到威尔逊教授那里,强调文件的位置变化。 “He managed to get his message over to the audience.” (他成功地把他的意思传达给了听众;听众理解了他的意思),即他使得他的信息从自己这一侧跨越到了听众的那一侧。 “get the message over” 一般被翻译为 “传达信息;使得……被理解” 。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人们通常不会说 “His message got over to the audience.” 更地道的表达是 “His message got across to the audience.” 。因此,我们在使用意象图式来学习短语动词的同时,必须考虑语言的习惯用法。
get something over (and done) with
“get something over and done with” 常被简化为 “get something over with”, 这是短语动词 “get something over” 在新的语境中的又一隐喻概念, 用于表示让某项任务从未完成转变到完成的状态。如 “I'll be glad to get these exams over and done with.” (把这些试考完我会很开心的) ,“over” 的含义由 “跨越或翻转” 被隐喻为 “完成或结束” , 即我们汉语中所说的让某事 “翻篇” 。句中的 “get something done with” 则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 “over” 表示 “完成或结束” 的含义。因此, 我们可以直观地学习到短语动词 “get something over and done with” 或者 “get something over with” 表示 “让某事结束” 的意思。
四、结语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建立在意识之上的符号系统, 它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一脉相承, 都深植于我们的身体感知和过往经验之中。正是这些感知和经验, 铸就了我们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 语言的构建与理解与空间、时间、方向、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借助认知语言学中意向图式和概念隐喻等具身体验(embodied experience )把握相关动词及小品词的本质意义, 以理据性的视角理解它们在具象或抽象层面上的运作, 基于短语动词的本质意义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可以更好地体会英语语言的逻辑性和表现力,在阅读文学作品、欣赏翻译艺术, 乃至进行创作写作的过程中, 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精髓,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语感和语言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田臻.英语短语动词[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