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究
2024-10-16赵红霞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市管区培”专项学科带头人课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探究”(课题批准号:XMXDHC20230101+024)的研究成果。
摘 要:产出导向法是指在语言教学中,注重学习者的产出,即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输入、理解,更重要的是进行语言输出、应用。产出导向法起源于社会交际语言学理论,主张语言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语言的理解和记忆阶段。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3 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教学为例, 按照“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 探讨了其在高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旨在分析该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高中英语;听说课
作者简介:赵红霞,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过去过分重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现状。目前,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高考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上耗时过多,对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虽然对重点词汇、短语以及语法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听说能力有所欠缺。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真实情境或接近真实世界的交际语境,通过视频、模拟实景等方式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交际的各方身份等的感知,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交流。英语语言的运用是英语教与学的目标和导向,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笔者在学习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基础上,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中英语听说课程特点,探索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抓住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的本质,设计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学习环节和活动。在课堂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设计学习环节和活动时,一方面确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3 “Diverse cultures” Listening and Talking板块教学为例,该板块的主题是“谈论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talk about the ethnic minority cultures in China),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多样化的体现,该板块内容围绕贵州苗族和侗族的文化展开,选取了最具特色的苗族和侗族文化元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是指导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并且在交流中恰当地表达关注和兴趣。根据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以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
一、驱动环节
(一)学习驱动,情境创设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设置了以下场景:我们学校最近来了一批交换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很感兴趣,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对此做一个presentation。
大多数学生对各个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元素等,难以准确描述。学生在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意愿,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阐述目标, 明确任务
本环节具有双重作用,既是驱动,也是产出目标,其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晰且明确地知晓即将要完成的具体产出任务,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习一些与中国少数民族苗族和侗族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并以此展开对话。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聚焦学习重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 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二、 促成环节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项综合性学习任务,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一)主题讨论,内容促成
笔者依次展示3张照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并且讨论:
Photo1: Where do you think these men are form?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are they holing in their hands? What do they look like? What are their clothes look like?
Photo2: Where do you think these girls are form?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are they wearing on their heads?
Photo3: Can you find in the photo which village is it? What is the village like?
学生的讨论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产出导向法的“学习中心”理念。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地输入重点词汇,如musical instrument、perform、silver、minority、costume等, 为学生的任务产出搭建第一个支架。
(二)听力带动,语言促成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好地落实学用一体说,笔者事先将听力文本改编为Justin 的旅游日志,把改编好的旅游日志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浏览,通过扫读、跳读,掌握文章的基本信息和主要内容。日志内容有所留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取录音以获得日志的大意和重要细节。通过分段播放录音,学生听后填空,检测学生对听力文本中重要细节或者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改编后的文本如下:
It was a lovely day, Wu Yue and I watched some Miao people played__________, the instrument is made of _______________, which has a history of over _____________ years and even was mentioned in the oldest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etry. Wu Yue told me that she was really _________ of her culture. Then we watched the __________ , people play Lusheng during almost all the festivals and grand events to honor the dead, celebrate festivals or to seek love.
Answers: Lusheng, bamboo, 3000, proud, Lusheng dance
I couldn't help noticing some of the girls were wearing beautiful accessories, I want to buy some ________________and _________accessories as souvenirs so Wu Yue helped me. I was told that the price would depend on the percentage of _________ and the girls wear the costumes in many events, especially in their wedding, to expect for a better future.
Answers: traditional and hand-made, silver
Later, she invited me to visit a pretty Dong Village called Zhaoxing,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in China's most beautiful villages, We saw the beautiful 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where people would shelter themselves from wind and rain. It is mainly built of woods. Dong people were playing Lusheng, too, and we heard the Grand Song of Dong People, it was really cool.
Answers: wind and rain bridge
学生通过听力输入,并且分析Justin 的三段旅游日志,认识到应该从culture item、 material、 function、feature、 occasion、purpose等方面来介绍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 同时积累相关表达,为后面的口头输出搭建第二个支架。
(三)呈现范例,结构促成
教师以不同的culture items为道具,邀请学生展开以下对话: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culture items
S1: That looks interesting, what is it?
T: It is...
S2: When will they use it?
T: Actually ...
S3: I can't believe it!
…
在师生对话中,教师提供范本,为学生搭建第三个脚手架。
在此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关注的英语表达, 如表示听懂(I see), 表示期待(tell me more about it),表示赞叹(super),表示赞同(exactly) 等。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补充更多类似的表达,以便在接下来的角色扮演中,学生能选择适当的交流用语,表达自己对所谈事物的关注和兴趣,深化互动交流,提升交际效果。
师生之间的对话结束后,笔者让学生尝试展开长对话,让学生两人一组开展对话,分别扮演交换生和学生代表,选择感兴趣的文化元素展开问答,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
三、评价环节
(一)成果展示,目标达成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Listening and talking 板块的设计以口语表达为主,听力理解为辅,凸显“用语言做事情”的理念,将口语表达的目标落实在“学生能够用语言做什么”。在以上脚手架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完成关于中国少数民族介绍的Presentation,并邀请部分小组上台展示。从短对话到长对话,再到presentation,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取一个主题,借助听力中所获取的语言信息,一步步达成目标。小组合作的方式也能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消除学生焦虑心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巩固运用交际策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
(二)动态评价,以评促学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改善和提高展示成果。教师和其他小组都可以对小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应涵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逻辑性以及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等方面。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可以为小组提供改进意见和努力方向,同伴评价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同伴的展示中汲取优点,同时以旁观者的角度更清晰地发现他人存在的问题,从而反思自身是否也有类似情况。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也就是说,要真正学会知识,学生需要展开实践,大胆尝试,以及使用已经掌握或必须掌握的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产出导向法的“学用一体”理念中,“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完成交际任务的同时,将掌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针对产出导向法的应用效果,笔者在两个月后对学生进行了访谈,80%的学生肯定了这种教学模式,认为这种课堂模式给自己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导,能促使自己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记忆和使用目标语言,并且在产出的过程中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小组合作轻松自如,自己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有所提升。但也有少数学生存在依赖盲从心理,小组合作还有待于加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