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阅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2024-10-16徐俪宁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8期

摘 要:针对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过度强调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阅读能力提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批判性阅读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批判性阅读通过理解性阅读和评估性阅读两大核心步骤,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评估,从而形成独立见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批判性阅读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深度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徐俪宁,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阅读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更传递着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欣赏英语语言、挖掘语篇意义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其思维,提高其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呈现模式固化,过度聚焦于语言知识的讲解与文章翻译,导致学生依赖笔记和机械背诵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虽能短期内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未能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近年来,高考英语命题不断发生变化,不断向考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方向靠拢。同时,高考英语阅读题目的设置充分表明,学生需具备读懂各类文本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解析细节、推断词义、推理判断、理解文章结构和把握作者意图等。因此,即便以应试为导向,当前的阅读教学亦缺乏针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和上述阅读能力的科学、系统的训练,而是过度依赖于机械练习和题海战术。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过度重视语言知识点的输入积累,而忽视了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挖掘,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系统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无论从长期的人才培养还是短期的应试角度来看,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与能力发展。

因此,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兼顾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尝试运用批判性阅读的理念和方法来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科学备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点的同时,逐步提升英语核心素养与阅读能力。

二、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要求读者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它包含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解地读,旨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和作者对话,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和结论,并分析作者的理由和推断,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第二阶段是批判地读,要求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跳出作者的立场,进行自主思考,评判找出的论证,并改善论证,或者形成自己的观点。

具体的阅读策略包括通读和精读。通读旨在了解文章全貌和类型、主题和问题等。而精读则是进行分析和评估论证、理解和发展。在精读的过程中,读者需细读,应边读边做标注、概括、提问、评论等。

(二)批判性阅读方法如何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1.读前阶段。

(1)明确教学目标。

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首先对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以明确教学目标。一方面,通过理解地读,教师应识别学生可能遇到的阅读障碍和需要着重训练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批判地读,教师应挖掘文章背后的论证逻辑、隐含的背景信息、相关的话题点,以及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内容,从而明确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点。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教师选择并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确保批判性阅读课堂教学具有目的性、组织性和有效性。教师通过批判性阅读,不仅能够避免课堂教学陷入空泛、低效、无目的的状态,而且能够为学生后续的批判性阅读提供有力的指导与支持。

(2)扫清阅读障碍。

在开始新课文的学习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清除生词等阅读障碍,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阅读。在读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词汇、短语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读前保留生词等阅读障碍,在学生通读后进行词义推测等训练,或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清除阅读障碍,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创设语篇情境。

在正式进入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基于具体的语篇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既可以是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也可以是思维活动的引导等。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发散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或借助文章的标题和配图,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推理和评价。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融入语言学习中,提升学习效果。

2.读中阶段。

(1)理解地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确保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通读全文。这个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内容和背景信息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还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克服畏惧阅读的心理。通过日常的通读练习,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并熟悉各种类型和篇幅的文章,从而在面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时不再感到焦虑和恐慌。

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类型和风格,预先向学生传授判别文章类型的技巧、阅读策略以及提供关键的阅读线索等,帮助学生更高效、准确地理解文章。

在学生完成通读后,教师应及时检验或纠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确保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一步骤不仅为学生后续深入分析和探讨文章内容打好了基础,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2)批判地读。

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基本水平后,即能够依据文章内容回答基本问题,满足了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应试要求后,下一步便是评估性阅读,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全面贯彻核心素养培养任务。

在评估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思考维度,如文章的论证逻辑、结构安排、辩证思考以及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审视文章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文中提及的事实是否准确、表述方式是否恰当等。同时,学生还需通过批注的方式,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圈点勾画,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见解。

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超越对文章字面内容的浅层理解,引导学生挖掘文章背后的价值观念、文化立场等深层内涵。此外,学生还可以学习文章中对某一观点的阐述方式或对某一事物的描述技巧,积累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读后阶段。

(1)读后讨论。

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展开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或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阐述个人见解。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深入思考。

(2)以读促写。

当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进行深入思考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思考和见解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表达的观点、论证的合理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进行考量,这样的输出过程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思考和见解以书面的形式呈现,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3)归纳总结。

在讨论或写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还涉及思考过程和能力的提升。这个过程包括回顾文章中的知识内容,如好词好句、关键观点、文化信息等,梳理自己的思考成果,以及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基于批判性阅读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3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教学为例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3 Reading and Thinking 板块“Climate change requires the world's attention”的阅读文本为例,具体阐述如何用批判性阅读指导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首先,通过批判性阅读的方法提取文章关键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这篇文章是一篇结构清晰的说明文,主题为全球变暖,并包含因果关系论证。因此,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在理解性阅读层面,学生需要掌握相关词汇,训练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并深入理解文章中对全球变暖成因、危害和措施的阐述;在评估性阅读层面,学生需要厘清文章中的因果关系,并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文章观点进行审视与评估。最终,学生应围绕“global warming”这一话题,深入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其次,在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扫清生词障碍,确保阅读顺畅。随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预读问题,引导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背景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例如,询问学生北极熊死亡的原因、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后果等,以创设语篇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

再次,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活动。在本篇文章中,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核心主旨和主要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略读技巧。随后,教师可以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如完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并评估文章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1.识别论点: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即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2.分析论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事实、数据和例子,了解这些论据是如何支持论点的。同时,鼓励学生思考这些论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评估论证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评估作者的论证过程是否严密、合理。例如,可以讨论文章中的因果关系等论证手法。

最后,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全球变暖话题进行深入思考、讨论和总结。例如:

1.你认为文章中的哪些观点最具有说服力?为什么?

2.你对文章中的哪些观点有不同看法?请给出你的理由。

3.请从不同立场思考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

综上,基于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使学生在获取基础语言知识和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对文章主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见解。

四、结

将批判性阅读策略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当前阅读教学中过度聚焦于语言知识教学而忽视对文本深层挖掘的现象,而且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阅读能力。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是:

首先,批判性阅读并非脱离文本基础的空洞批判,而是在扎实的语言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思考。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批判性阅读为指导,灵活设计课堂活动和问题,确保教学具有目的性和组织性。同时,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跳出文本框架,对文章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

其次,批判性阅读教学设计并非完全摒弃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反,对基础词汇、短语的讲解以及优秀句段的积累是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为了深入理解文章,必须先清除阅读障碍,确保学生对单词、短语等基础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样,在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文章观点的思考和评估,学生可以发现并积累优秀的英语表达方式,并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用以发展和完善个人观点。

最后,在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观点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确保学生的学习既有输入又有输出。鉴于当今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输出环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广泛而多样的语篇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并指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深度思考和知识积累,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批判性阅读能够有效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坤朋,陈雪.高中英语阅读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探析[J].海外英语,2024(3):167-169.

[3]伍春花.剖析高考命题趋势,思考英语高效教学[J].高考,2024(17):12-14.

[4]董毓.批判性思维十讲:从探究实证到开放创造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5]杨勇慧.核心素养视角下新高考英语阅读试题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