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感知—理解—深化”情境式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24-10-16林晓益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8期

摘 要:随着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进,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英语课程教学时出现了思政内容空洞、融入方法匮乏、设计牵强的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效果。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法,将课程思政分为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自然融入中职英语教学,这是提高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课程思政;中职英语

作者简介:林晓益(1985-),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邮电学校,讲师,硕士。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于是,大中小学掀起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热烈讨论与实践。在探索和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对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对于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之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现状出发,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以期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

(一)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不少中职英语教师与学生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依旧不足,对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缺乏信心;不少中职英语教师承认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欠缺,找不准思政元素与学科内容的联系;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方法匮乏,思政内容空洞,设计牵强,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更难达到启迪思考、潜移默化的目的,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为:一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足,二是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有所欠缺,三是对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之方法路径的研究不足。因此,提高中职英语课程思政质量的关键在于,引入思政课教师,发挥其专业优势,在其协助下探索和明确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路径,使英语教师在操作层面形成有效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思政的主要优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教学,认为教师应在课堂中开展围绕真实问题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提出,可借助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形式来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感受真善美。具体方法是:先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感知;再深入情境,理解内容,领会感情;最后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因此,情境教学包括感知、理解、深化三个循序渐进的教学阶段。情境教学法摒弃了教学过程中的程式化、概念化,以情感为动因,以教材及情境为凭借,采用“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方法,将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由此可见,通过提炼和加工社会生活后产生的情境,通过恰当的引导,可以起到唤醒兴趣、发展思维、启迪智慧的作用。情境教学以真实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增强学生的成长驱动力,兼具真实性与教育性。这恰恰可以避免目前课程思政“硬融入”“难共鸣”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保证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自然与有效。

目前,情境教学法已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学术界对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与情境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研究尚属阙如。胡智华、吴琳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实践活动,借由感官、行为、思想、情感等多方位的体验形式,开展深层次师生互动,育人成效显著。上述思政课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为课程思政情境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感知—理解—深化”情境式课程思政与中职英语课程的适应性

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四个方面。目前中职英语教材提供了多种职场英语沟通情境,强调跨文化交流。可见,中职英语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师还要创设职场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沟通与交流,同时融入文化知识,发挥育人功能。“感知—理解—深化”情境式课程思政,就是从情境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与情境互动,促进他们在交互中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英语教师则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感知—理解—深化”情境式课程思政可以帮助英语教师在完成知识能力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塑造,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中职英语“感知—理解—深化”情境式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思路为:邀请思政课教师与英语教研组“结对子”,发挥其专业优势,全程指导并参与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优化。一是搭建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总体框架。思政课教师与英语教师共同研读教材,讨论课程思政目标、内容和教学安排等。二是思政课教师与英语教师有效合作,挖掘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事热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三是找准每个课时的思政融入点,寻找恰当的思政素材。四是在思政课教师的协助下重构教学设计。教师要在每节课创设课程思政情境,按照感知、理解、深化的实施步骤,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服务于课程教学。五是组织听评课,根据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持续调整改进。

(二)确立思政教学目标

针对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教材,根据单元主题及语篇内容,分别确定5至6个课程思政目标,将中职思政课内容、目标与英语教学单元进行匹配,保证整体的课程思政目标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在各个单元不同板块针对1至2个课程思政目标进一步开展教学设计。以第一册第八单元“People and events”为例,该单元的课程思政目标为:

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标2: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目标3: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目标4:培养终身学习观念;

目标5:树立为人民服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三)挖掘思政元素与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思政元素与教材的关联性、思政元素本身的代表性,这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是否自然得当。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课时的话题内容,结合单次课的课程思政目标,进一步确定相应的思政元素与思政素材。如第一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学习与职业相关的词汇、历史事件时引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作为例子,既能练习与职业相关的词汇,植入相关故事,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效仿,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职业道德素养(见表1)。

在选择思政素材时,教师需格外注重各课时之间的课程思政教学联系,使用既有关联性又有强烈对比性的思政素材,往往能达到更加长效的思政教育效果。如第四课时、第六课时,分别讲到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从落后到先进,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学生从一条铁路线的百年沧桑巨变,感知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理解一代代中国人的艰苦奋斗,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厚德强技、服务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见表1)。

通过挖掘思政元素,筛选合适的思政素材,教师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国故事进行有效结合,力求达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使课程思政更加自然地融入英语教学,形成环环相扣的效果。

(四)设计实施教学方案

教师通过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观察、调整和优化,取得了一些课程思政教学经验。

在单次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在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环节清晰标注元素内容,并准备好思政素材。

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情境。使用较多的情境有:问题情境、角色扮演、实物演示、多媒体虚拟情境、讨论辩论情境、任务情境等,应避免“标签口号式”“一笔带过式”的课程思政。教师应考虑几点:该情境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能否引发学生的共鸣。该情境能否帮助学生从初步感知,到理解接受,再到深化认同,层层递进,过渡自然;该情境下思政目标是否可以有效达成?

教师应合理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的时间与比重。教师必须兼顾英语教学的知识、技能、思政三个目标,确保英语课语言教育的底色,确保重难点突出,保持英语教学情境和思政情境的和谐统一,避免把英语课上成思政课。

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关注课前感知以及课后深化环节。感知阶段和深化阶段不应只局限于课上。课前,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调查、讨论、信息搜集等任务,可帮助学生提前创设思政情境,初步感知思政元素,形成一定体验。课后,教师可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体验作业,学生有机会同时从英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汲取营养,做到知行合一。课后,学生在线上交流展示,能直观动态地反馈思政教育效果,又能增进师生情谊,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相长。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以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第八单元第六课时综合实践课为例,展示中职英语“感知—理解—深化”情境式课堂思政教学设计。

(一)感知思政元素

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平台发布《百年京张》视频短片,并在讨论区布置讨论作业“说说你坐高铁、火车或长途汽车时的见闻感受”。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忆和对比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出行体验,激发情感共鸣,使学生感受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感知中国飞速发展,达成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课程思政目标。

(二)理解精神内涵

导入新课时,教师展示课前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后播放视频短片《百年京张》,提出问题:“有人称中国这些年化身‘基建狂魔’,你怎么看?”将问题情境从课前引入课内,通过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的强烈对比,讨论“基建狂魔”这一网络热门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升华:中华民族的创新智慧和开拓进取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们并非现在才是“基建狂魔”,早在100多年前,为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先辈们就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基建狂魔”的背后是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服务,从而让学生理解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目的,进一步鼓励学生继承先辈意志,达成树立开拓创新精神的思政目标。

(三)深化价值认同

以有关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的材料为语篇,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本单元教学重难点逐步展开补全对话、看图导览、完形填空等练习,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本节课结尾,创设讨论情境,结合本单元语法点——情态动词进行问答练习,借此深化认同,增强学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课后,教师提供参考词汇与表达,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为《百年京张》制作中英文字幕的基础作业,另外鼓励学生完成为《百年京张》字幕配音的作业,并发布在超星平台上。目的在于继续使用思政情境,促使学生开展表达实践,将认知转化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际行动。

五、结语

本文对以情境教学法开展课程思政路径进行了研究。英语教师通过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设计,创设情境,实现思政元素在情境中自然、深入地融入中职英语教学。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价值引领。课程思政与其他学问一样,需要教师持续学习和革新意识,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未来,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重大议题,课程思政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福建省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感知—理解—深化’情境式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中职英语课程为例 ”(编号:ZB20221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张晓荣.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实践与方法[J].校园英语,2024(16):144-146.

[3]陈向玲.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探究与实践:以英语听说课程“Product presentations”为例[J].校园英语,2024(13):72-74.

[4]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J].外语教学,2003(2):85-87.

[5]李吉林.我的情境教育探索之路[J].基础教育,2005(Z1):105-111.

[6]李吉林.为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2):3-8,28.

[7]胡智华,吴琳.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2):42-44.

[8]陈金龙.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维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9(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