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4-10-16花亚男

校园英语·下旬 2024年8期

摘 要: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正确地处理文化冲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增强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既要强化专业知识传授,又要兼顾课程思政,使英语专业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要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融合,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基于课程思政设计混合教学流程,并完善多元化考核方式等。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综合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花亚男(1984-),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语言学、语篇分析等。

课程思政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专业教师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探索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新模式以及协同育人新举措。综合英语作为高校英语专业学分数最多、学习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中之重,已经成为英语专业教育的一个教学重点和研究热点。英语专业教师和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展开研究。例如,刘秉栋和冯蕾分析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一些具体的突围路径;王梅在内容语言融合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如何将课本内容、思政内容与语言有效融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国家意识;莫俊华和毕鹏用任务教学法探索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以期提升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效果。

现阶段,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层面提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目标、教材设计、内涵及框架,关于理论思辨性的探讨较多,具体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研究略显不足。此外,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虽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相比,对某一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探索还远远不够。在中国知网以“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结果有3331条;以“综合英语”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结果有271条;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综合英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结果只有88条;而同时以“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英语”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结果为0条。可见,如何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开展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尚需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于提升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目标

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将传统的线下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具灵活性、个性化、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拓展了学习知识的途径,便于引发学生思考并挖掘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外语类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既有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又有文化对外传播使命感的德能兼备的外语人才。综合英语课程课堂上,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结合外语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在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最终实现培养德能兼备外语人才的目标。

混合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教师既要考虑专业知识传授,又要兼顾课程思政,将二者有机融合,使英语专业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具体来说,知识目标主要是教授全新的、有意义的、能激发学生动机的知识或信息,包含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两方面。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感悟、辨析、探究语言现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学习和评价相关文化。素质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拥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与混合教学模式融合路径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综合英语课程奉行的教学理念是内容语言融合理念,即内容与语言在教育教学中有机融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一,教师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程的互动性。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从简单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和发现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探索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尤其要关注英语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为学生营造更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其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数字资源,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摆脱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其三,教师应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除了本专业知识外,尽可能地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知识,正确对待问题、解决问题,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其本质。最后,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不仅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导师,更要成为其心灵的导师,树立无私奉献的师德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把育人工作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混合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教师首先要依托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课程后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订要注重全面性,综合知识、语言、素养、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其次,选择合适的教材是达到课程思政目的的重要环节。现行大部分外语教材内容的专业知识性强,育人元素相对缺少,因此要在外语课堂合理引入思政素材,补充教材的不足。综合英语教师可以依托“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融入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中,在帮助学生夯实外语基本功,提高读写、演讲与翻译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当代中国的政策、法规、方针,掌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综合英语课程的专业知识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教师需要将专业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自然地将知识内容和思政元素联系起来,挖掘思政融入点,从广度、深度、温度三方面深化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通过文字、图形、图表、视频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教学内容需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考虑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将英语语言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内容相结合,引入真实的语言材料、公文报告、名人故事等思政素材,通过模拟常见的社交场景、谈判过程、旅游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英语语言水平和人文素养。

(三)基于课程思政设计混合教学流程

综合英语教师基于课程思政,系统设计混合教学流程,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和在线学习相结合,通过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课前阶段,将英语专业知识内容科学地划分为几大模块,选择某一话题作为单元主题,要求学生上课前利用慕课、雨课堂等线上平台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学科思考该话题,挖掘话题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互联网”这一话题为例,教师于课前在学习通上发布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中英文版本,分小组讨论读后感,并以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对阅读中遇到的政治经济术语,或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文化负载词,学生要摘抄下来,并自主解析术语的意义。

课中阶段,数字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学习资源及互动途径。除传统课堂中由教师主导的知识讲解、背景分析、问题答疑外,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上可以随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实时互动,开展翻转课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听力训练、口语交流和写作练习。不仅如此,互动式的教学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面地考虑问题,打破固定模式,拓宽思路,提升了创新和思辨能力。

课后阶段,教师应注重教学活动在课后的延伸以及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学生可以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如为体育赛事担任翻译、为学生担当家教、为社区撰写英文宣传资料等,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专业知识。同时,教学活动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远程实践等方式开展,组织学生参观各类相关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研究中心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通过知识讲解和英文翻译展开学习。还可以通过一些跨文化研究项目,让学生自主查阅电子资料、收集数据、采访调查;或开展远程体验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历史熏陶,以小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在课堂上展示。

(四)完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综合英语课程的考核内容,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等相关因素紧密相关。既紧密贴合课程大纲,强调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又涉及综合运用语言以及跨文化沟通技能的培养,还涉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塑造等课程思政元素。为了确保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综合英语课程的考核内容应具有准确性、完整性、结构性三个特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各个知识模块的学习顺序和学习重点,在考试大纲和试卷内容中科学合理地体现专业知识点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成绩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形式多种多样,目的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程度及积极性、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随堂小测试的表现以及学科竞赛参与等,考核形式多元化,主要有作业、演示、测验、实践活动等。具体来讲,考核项目包括视频学习、演讲报告、课文诵读、词汇积累、名著赏析、习作自评、随堂测验、短视频制作、求职求学自荐和学科竞赛等,分为听说类、读写类和实践类三大类,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实施评价。

终结性考核以笔试(闭卷)的方式进行,试卷题型丰富,有很强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包括创新性阅读试题、创新性写作试题以及思政试题。其中,阅读试题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客观选择题,而是由多个小题组成,包括连线、填空、问答等创新性题型;写作试题也不再为传统的某一指定话题模式,而是以概要写作、报告写作、图表写作等多样的形式出现;思政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最新的政治经济术语的掌握情况,学生要了解术语使用的语境,做到英汉互译,双向传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开展课程思政,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双管齐下。这既是对专业课程的守正创新,也是对思政教育渠道的有效补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塑造,这是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作出的思政教育探索,有助于实现德能兼备外语人才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河南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 2024XJGLX13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秉栋,冯蕾.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J].外语电化教学,2022(4):23-28,112.

[2]王梅.内容语言融合视阈下英语专业大学生课程思政建设行动研究[J].外语教学,2023(4):69-74.

[3]莫俊华,毕鹏.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 TLR 教学模式探究: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研究,2023(2):62-66.

[4]陈斌敏,刘胡敏.“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8-62.

[5]李美英,刘洋.外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