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实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2024-10-16张铮

人力资源 2024年9期

H企业是一家制造企业,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H企业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公司还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以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快速转型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

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业务需求与技能缺口

1.从生产部门的角度出发,H企业详细分析当前的生产流程、技术痛点以及未来技术升级的趋势。例如,如果生产部门正在引入自动化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那么就需要确定哪些岗位需要掌握机器维护和编程的技能。为此,H企业召开跨部门研讨会,邀请生产线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共同讨论,列出必须掌握的技能点。同时观察现场操作流程,识别导致效率低下的瓶颈环节,从而为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流程优化和解决问题的培训。

2.针对研发部门,H企业深入分析市场上新兴的产品趋势以及客户反馈,以判断哪些新技术或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这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产品创新思维,还要有项目管理和跨学科协调的能力。

3.对于市场部门,H企业要求市场部门的员工不仅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还要有能力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市场策略,如以工作坊的形式让市场人员学习最新的市场分析工具和策略规划方法,并定期组织模拟市场环境,让员工在其中实践并提炼经验。

●设定短期与长期培养目标

1.制定短期培养目标。一是快速调研与评估。立即启动业务优先级分析,组织相关部门的核心人员进行会商,快速确定当前最迫切的业务需求和技能缺口。二是紧急制定培训计划。针对确定的短期培养目标,立即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尽快启动培训活动,考虑组内部专家授课、外部专业机构培训或者线上课程学习等多种方式,尽快填补紧急技能缺口。三是跟踪评估。设立培训进度跟踪机制,定期评估培训效果和员工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养目标的及时达成。

2.设定长期培养目标。H企业成立专门的行业趋势分析团队,由跨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定期跟踪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提炼出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趋势和方向。设立人才储备规划委员会,由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长期人才储备规划,根据行业趋势和企业发展需求,确定长期人才储备目标和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针对不同岗位和职业发展阶段,设计详细的人才发展路径和培养计划,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培训机会,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注重项目实战经验

●提供项目实践机会

1.项目实践机会的多样化。H企业建立内部项目团队,由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导师带领,选取有潜力的员工参与,让他们在真实项目中承担不同角色,如项目经理、团队成员等,通过实践磨炼项目管理技能。鼓励不同部门间的跨界合作,将员工从不同岗位调动到项目团队中,让他们接触到不同业务领域和项目类型,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此外,H企业还与行业合作伙伴或相关机构合作,参与外部项目,让员工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项目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

2.项目实践机会的精细化管理。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发展需求,H企业为员工精准匹配项目实践机会,并指定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指导和辅导,确保员工在项目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估机制,定期对员工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建立内部的知识分享平台或项目学习小组,供员工分享项目经验和心得体会,促进相互学习和成长。例如在项目实践中,员工反馈正在执行的项目难度过大,导师可以与其他项目组沟通,换到难度系数较小的项目中,尽量实现人岗匹配。

●搭建项目实践平台

1.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

一要搭建技术平台。H企业建立专门的在线平台或内部系统,用于管理项目实践资源、发布项目任务、记录项目进展等,以提高项目实践的效率和可管理性。可委派专门的IT团队负责搭建一个在线平台或内部系统,包括项目管理工具、资源库和数据统计功能,确保平台功能完善且易于使用。

二要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H企业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项目实践平台,顺利参与项目实战活动。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教授员工如何使用项目实践平台,包括注册账号、发布任务、记录进度等操作,同时设置在线技术支持渠道,解决员工在使用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要进行数据分析与反馈机制。平台收集和分析项目实践数据,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指导项目管理的优化和改进。建立数据分析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项目实践数据,为企业提供详尽的数据报告和反馈意见,指导决策和项目管理的优化。

2.资源整合与支持机制。

一方面,整合项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为项目实践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成立项目资源整合团队,负责收集和整合企业内外的项目资源,包括人力、物资和技术支持等,确保项目实践有充足的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建设导师制度。邀请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员工担任导师,为参与项目实践的员工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运用多种方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实施个性化激励措施

建立基于绩效的个性化奖励机制,根据员工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如奖金、表彰证书、特殊福利等,激发其积极性和工作动力。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由专门的绩效考核团队负责评估员工的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奖励方案。另外,为员工设计多样化的晋升通道,考虑其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提供不同岗位的晋升机会,让其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建立人才培养奖励机制

设置多种奖励形式,如奖金、荣誉称号、晋升机会、培训证书等,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和诉求,增加奖励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此外,成立专门的奖励评定委员会,由跨部门的专家组成,负责评定和审批人才培养奖励,确保评定过程公正透明。建立奖励评定委员会,明确评定标准和程序,对候选人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奖励名单。定期公布获奖名单,并及时颁发奖励,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认同感,激发更多员工的参与热情。设立奖励公示栏或内部通知渠道,及时公布获奖名单,由相关部门负责颁发奖励,并在内部平台上进行记录和公示。

●完善绩效评估

评估员工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技能水平,包括项目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方面的能力。考核员工与团队成员合作的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冲突处理等方面的表现。在评估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评价数据,包括员工自评、主管评价、同事评价、客户反馈等,确保评价数据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对收集的评价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表现情况,形成全面的评价报告。

●提供个性化反馈

1.制定反馈周期。设定固定的绩效反馈周期,如每季度、半年度或年度一次,确保反馈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确定反馈周期,并向所有员工进行明确的告知和培训,确保全员了解反馈机制。

组织定期的绩效反馈会议,由主管或专业评价团队向员工提供绩效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进行双向沟通和讨论。安排专门的绩效反馈会议,邀请相关主管或评价团队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绩效评价和交流,确保反馈信息的及时传达和理解。

2.反馈方式要多样化。主管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向员工提供口头反馈,及时指导其工作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建立书面反馈模板,统一标准反馈内容和格式,由评价团队或主管向员工发放书面反馈报告。

作者单位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