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4-10-16范艳伟
在高年级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识字,有的教师仍旧采用低年级的识字方法,这些识字教学方法都不符合语文新课标对高年级识字教学提出的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在高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识字规律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统编教材在编排体例上贯彻了新课标对高年级的识字要求,比如,在五年级的教材中,课文后面安排了识字表与写字表;六年级的教材中只安排了写字表,不再出现识字表,只是对生字进行随文注音。这样的变化正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能力、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结构的能力、辨析并牢记字形的能力、借助多种途径理解字义的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综合运用这些能力,才能实现自主学习生字的目标。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中,编者安排学生学习12个生字,其中,学生很难读准“葬、郑、秉”的后鼻韵母,容易读错“眷”的读音,这是学生独立学习生字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传授独立识字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掌握独立识字的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授之以渔,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独立识字的常用方法。
首先是遵循字理。汉字有着自身的构字规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识字时从构字规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韵味,还能利用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鹭》中的“黛”字是形声字,上面的“代”指向读音,下面的“黑”指向字义。其次是寻找规律。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联结知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规律识字,提升独立识字能力。如学习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二)》中的“衰”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同类的字如“裹、哀、衷、褒”等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些字都是把“衣”字上下两部分“分开”,中间放入一个字,像肉夹馍一样。这种有规律的构字方式,在汉字中占比很大,尤其是形声字。再次是辨析汉字。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容易混淆某些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中的“旷”字,学生容易将它与“犷”字混淆,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辨析字形、读音的基础上,通过组词“旷野”和“粗犷”,正确区别这两个字。
三、识字与阅读有机融合
学生进入高年级,已经学习了2000多个汉241ca4e6f19c01442fb740884cc75d02字,具备了阅读一般白话文课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再组织学生集中识字,而是把识字与阅读融合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金字塔》一课,编者在课文中注音的生字有“译、愧、熠、遐、黏、刃、淤、滥、埃、湛”等,教师可以以最后一个生字“湛”的读音为代表,先组成词语“精湛”,再用“精湛”提问“埃及的金字塔在建造技术上有哪些精湛之处?埃及人还有哪些精湛的技术”,这样就把识字与阅读有机地融合起来了。
四、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既体现在“快乐读书吧”板块推荐阅读的整本书阅读量普遍很大,又体现在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统编教材高年级的课文中,编者对生字进行随文注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生字怎么办呢?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课内学习的“跳读”“猜读”等策略加以应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查字典学习生字,扩展自己的识字量。
总之,在高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独立识字,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逐渐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