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习作讲评策略
2024-10-16张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讲评环节的活动设计,在以评促学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笔者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在学生动笔之前,即和他们一起探究、制订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让评价标准伴随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并让学生以评价标准评价习作,培养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的能力。
一、梳理探究,拟定评价标准
“学习可见论”倡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应目标明晰,课堂上作为教的主导的教师,与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一开始就应当知晓最终应该到哪里去,并清楚地知道下一步将要去到哪里。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即景”这一习作为例。教材编者在写作提示中向学生明确了本次写作的范围——大自然的变化,提出了“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习作要求。在学生开启这篇习作的写作之旅之前,笔者提出驱动性的学习任务“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写作提示,想一想本次习作有哪些具体要求,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达成本次习作的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审题,梳理关键信息,讨论、协商、制订可操作的习作评价标准。比如,针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一习作要求,学生在思考、讨论之后,将其细化为以下评价标准。
1.习作思路非常清晰,文中有明显体现景物表达顺序变化的关键词。
2.习作思路较为清晰,文中出现了部分体现景物表达顺序的关键词。
3.习作思路不够清晰,文中鲜有体现景物表达顺序的关键词。
针对“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这一习作要求,学生将其细化为以下评价标准。
1.观察仔细,能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出景物的变化。
2.观察仔细,能关注到景物的动态变化,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法来写出这些变化。
3.观察欠仔细,对景物的静态描写明显多于动态描写。
同时,学生还从第一自然段中的“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提取出“要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表达自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的中心思想。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本次习作的目标和评价细目。
二、习作实践,追求成功表达
在学生根据习作评价标准进行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对于那些能体现学生高阶思维、贴合甚至超过基本评价标准要求的习作或者其中的一两个片段,教师可以通过拍照、投影、展示、互动、点评的方式,即时分享学生在习作中呈现出来的“习作小妙招”,给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带动更多学生走在追求成功表达的路上。以下是一个学生写的自己眼中的美景。
四月的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颊,和煦的阳光不慌不忙地照在大地上,清新的空气里带着丝丝暖意。公园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碧绿的植物伴着微风翩翩起舞,争着向人们展现自己的美。
最吸引我的,便是那玫瑰花园。阵阵花香夹杂在风里,远远地便能闻到。愈靠近,这香味愈发浓烈。步入其中,浓郁醉人的花香一下子将我包围。
抬头四望,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玫瑰花摇曳的身姿。各种颜色的玫瑰各有特色,让我应接不暇。它们优雅绽放,毫不吝啬地展示自己的风采,让我沉迷其中。你看,红色的玫瑰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热情而奔放;白色的玫瑰洁白似雪,在绿叶的簇拥下清新而脱俗。我停下脚步,俯下身子仔细观察,每片花瓣都是饱满的,细腻的,摸着如同丝绸般柔软光滑。
环抱着玫瑰花园的是一条栽着柳树的小道。无数条柔软的柳枝上挂满嫩绿的细叶。它们如同千万张小嘴巴,在叽叽喳喳地谈论着春天的美好。太阳透过树叶的缝隙,绘出各种形状的光斑,我蹦跳着在这些光斑中前行,心中满是欣喜。
笔者通过多媒体将上述描写呈现在全班学生面前,让他们结合评价标准和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流露出羡慕之情,然后修改自己的习作,取长补短。
三、多元评价,以评促思促学
在习作讲评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大家共同设计的习作评价标准的“指挥棒”功能,开展多元化的习作评价活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怎样表达”,运用评价标准中的具体条目反思自己的习作,根据他人的建议完善自己的习作。
1.自主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对照习作评价标准,看看自己的习作表达是否达到了习作评价标准中的要求,将自己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向教师、同学请教。
2.相互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习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组织他们互相评价各自的习作,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3.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习作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指出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以一个学生的写作过程为例。他在初稿中写道:“推开门,我惊讶地发现外面的雾好大呀!我走了一会儿,头发上、脸上、身上就蒙上了一层细细的水雾。”在对照评价标准中的“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进行自我评价时,他发现自己写雾的内容太少了,没能达成这一目标,便进行了修改:“推开门,啊!外面的雾下得好大呀!眼前一片明亮晃眼的白色,它们流动着,遮住了楼房、树木、大路……我在雾中艰难地走着,感觉雾气潮湿湿的,不断地黏在头发上、脸上、衣服上。”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将这个学生修改前和修改后的片段呈现出来,给学生渗透“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理念,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习作讲评“教学评”一体化思想,组织学生集体创建习作评价标准的每一个细目,围绕明确的评价要求进行创作实践,运用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行走在个性化的写作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