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策略
2024-10-15王雯琦
【摘要】 学习动机是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智力障碍学生因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其内部动机有别于普通学生,给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ARCS动机模型聚焦注意、关联、信心、满意四大要素,关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动机问题。基于该模型,可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任务设计、评价与奖励等方面着手,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ARCS动机模型;智力障碍;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王雯琦,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启智学校(广州,510700)。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内驱力,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布鲁纳认为,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两大因素:一是内部条件,即学生的个体特质及学习需要;二是外部条件,即激起行为的外在诱因[1]。智障学生缺乏形成学习动机的内部条件,对其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以外在手段辅助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教学设计领域专家约翰·凯勒于1983年提出ARCS动机模型,关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动机问题。ARCS,即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和Satisfaction(满意)。其中,“注意”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关联”指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信心”指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成功的积极期待;“满意”指学生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足。在培智学校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ARCS动机模型,能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一、基于“注意”:采用多样化趣味教学方式
注意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激发学习动机首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知觉唤醒进行课堂导入,给予智障学生充分的感知觉输入,引起学生注意,为学习动机的激发做好准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动静结合,深入浅出,维持智障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维持学习动机;教师还可设计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维持长时间注意力,保持主导性动机。
二、基于“关联”:以生活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生活为核心,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基于ARCS动机模型,教学设计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技能迁移回生活做好准备。
其一,选择生活化场景。智障学生对自己或熟悉的人、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可选择学生的生活视频作为回顾系统,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相关性。其二,基于学生生活经验重构教材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丰富和调整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须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重构教材,在学生固有经验的基础上延伸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其学习动机。其三,选择学生最需要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关注智障学生当下最主要的生活困境,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和生活适应能力。
三、基于“信心”:以成功为导向设计任务
智障学生面对任务时常表现出拒绝、退缩等缺乏信心的状态,因此,教师要设计合适的任务给予智障学生成功的机会,避免因失败引起的过度焦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强化学习动机[3]。其一,结构化的任务流程。智障学生在不确定的环境和流程中会感到焦虑。教师将任务流程进行结构化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固定的、熟悉的结构中获得尝试的信心,对完成任务保持动机。其二,合理化的任务难度。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任务的设计要让学生在获得成功和避免失败间达到平衡,帮助其维持信心带来的内驱力。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的能力起点为依据,设置合理的任务难度。其三,个性化的素材呈现。基于智障学生障碍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学生的优势领域和对任务素材的偏好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设计个别化任务单,提供多样化的呈现形式,让他们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独立完成任务,强化其信心。
四、基于“满意”:多元评价与强化奖励相结合
满意是指通过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基于ARCS动机模型,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内部满足感和提升外部奖励的方式给予智障学生积极的体验。其一,评价方式多元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智障学生的评价应立足于其优势领域,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的评价中看到自身的优点,对自己形成全面、正向的认知,从而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内部满足感,维持其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其二,强化物选择个别化。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行为论,教师要通过个性化的强化物及时强化智障学生的正确反应,使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还应把控好强化物的量级,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难易程度给予学生适当层次的强化物。其三,规划强化时间表。在学习活动初期,教师要采用及时强化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每次都采用及时强化会使学生对强化物产生预判甚至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合理规划强化时间表,及时变化强化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ARCS动机模型的4个要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综合运用2个甚至3个要素;4个要素也并非对所有学生都有效,教师须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和核心特征有针对性地选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性、创造性地使用动机模式中的4个要素,促进智障学生发展。此外,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学生本身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之外,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例如班级分区设置、座位安排等物理环境因素,同伴激励效应、主助教之间的协同教学、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等生态环境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及维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学情做出综合研判,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为智障学生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芳.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2(2):45-47.
[2]姜丽华,王莹.基于ARCS动机模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2):28-29.
[3]孟万金,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II)[J].中国特殊教育,2007(8):91-96.
(责任编辑:赵华丽;见习编辑:孟庆锦)